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23SZB-02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3
SJSZ0855)
第一作者简介:任菲(199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学生管理。
*通信作者:孙其勇(1969-),男,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与管理。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12
摘" 要:该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视角,探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粮食安全的理念与框架,探究两者的价值内涵,突显紧密的关联。其次,通过粮食安全课堂实践和基地实践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课程系统不完善、学生兴趣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包括全员共筑、知行合一、创新融合等,以期为构建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家安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052-0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path of food secur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xpounding the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the overall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od secur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and highligh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s of food security classroom practice and base practice, th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low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wea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food security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ncluding the co-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staf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so on.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l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food security education.
Keywords: national security; agricultur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 food security; education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安全的多重面向中,粮食安全作为保障国家基本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是国家安全观的新要求,也是联合国粮食安全规范的新倡导。我国在新时代对粮食安全进行的积极探索,不仅成功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同时在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以及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等方面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世界影响[1]。在这一背景下,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摇篮,其任务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粮食安全意识的重要责任。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更好地开展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粮食安全的理念与框架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一个国家在国家安全领域所持有的一种全面、系统的安全理念和战略思想,其强调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传统安全(如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还包括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
现如今,我国所面临的威胁不再体现为显性的坚船利炮、直接的军事侵略,而是演变为一种潜在的、难以察觉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威胁。这种潜在威胁所具备的不可见性使其呈现更为隐蔽且更为可怖的特质。在国内外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各个层面的社会成员保持高度警惕,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国家安全建设中。通过提高全体国民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构筑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会网络,形成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石,实现国家安全观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根植。
1.2" 粮食安全问题的本质与挑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球粮食治理机制的建立,粮食危机的潜在风险显著减少,但仍然面临着粮食短缺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等多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当前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结构、数量、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上升。粮食安全要保障人类在数量、质量、安全等多个层面上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满足其正常的生活和健康需求。这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还涉及全球资源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3]。
首先,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逐年上升,而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热浪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不稳定的气候条件使得粮食产量的可预测性下降,增加了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次,农业需要大量的耕地资源,但耕地的有限性限制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土地的过度利用、退化和城市化等问题使得农业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再次,粮食生产和分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波动、贸易政策、金融风险等因素也对粮食安全构成挑战。
2"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
自2022年以来,包括叙利亚、索马里等非洲多国陷入了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感染疫情交织的困境,这一连串的国家不安全状况导致了严峻的粮食不安全局势。从历史上来看,不同时期的粮食危机也能反映当时国家安全理念和手段是否适当和有效[4]。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将国家安全责任置于全社会,为高校创造了更广泛、全面的安全教育框架。高校通过粮食安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个体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环境共建。总体国家安全观促使高校强调培养学生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成为粮食安全的积极参与者。此外,推动高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综合素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将粮食安全问题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要求高校培养能够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专业人才,促使高校粮食安全教育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新时代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已然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瞩目的成绩离不开粮食安全相关的人才。农业院校在培养粮食安全意识方面的责任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需要通过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粮食安全意识的专业人才。
3" 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意识培养的实践案例
作为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十分注重粮食安全教育,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具备深厚粮食产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3.1" 课堂实践——粮食安全课程的教学实施
“粮安天下 食全十美”是围绕国家安全主题的粮食安全主题课,遵循“理论为基、实践取向、层层递进”的建构逻辑,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用《水稻的一生》排序游戏来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理解米饭来之不易,要节约粮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之前没有挨饿,那之后会不会有挨饿的风险。接着用一组粮食连续增长的数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信心。在学生觉得似乎没有风险的时候反转,引用中央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语录,透出风险气息,影响学生原先的认知。然后分析相关对比案例,让学生感知到粮食危机并不遥远,从而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风险性。在学生提高了危机意识后,带着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引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最后以袁隆平先生与种子的故事作为小结与展望,同时让学生抽“种子盲盒”,在课后体验自己播种收获的过程,以此积累“劳动实践经验”,并要求反馈,与开头的游戏首尾呼应。这门课程有幸入围“全国高校教师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展示”,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3.2" 基地实践——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
我校主办的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建成,是全国首家以“太湖流域地区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粮食安全宣传教育中探索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基地。
该基地的首层设有综合馆,以太湖流域农业历史为主线,重点展示技术文化。展览内容涵盖了生态体系、模式技术、思想典籍、节气农俗以及农民艺术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江南地区农耕文化。而二楼则专门设有专题馆,通过江南园艺、蚕桑、水稻、水产和昆虫五大特色专题展区,全面呈现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全貌。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展品,包括中国古代传统农具、珍贵农书、种子标本和现代农业设备等近千种不同的展品。展览形式多样,通过实物、图文、视频等手段,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江南地区特色农耕文化。该基地还定期举办主题科普讲座,包括中华农耕文明起源、中国古代传统农具漫谈、带你走近二十四节气等,紧密围绕农耕文明传扬。此外,已成功连续举办了五届“农耕文化节”特色品牌活动,引起了师生和大众对农耕文化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浓厚兴趣,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3.3"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系统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粮食安全教育体系,导致课程内容零散,缺乏连贯性和深度,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全面理解粮食安全问题。因为课时有限,课堂上提出的实践,更多依赖学生课下的自觉才能有所成效。同时,由于粮食安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何有效整合农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是长期而复杂的课题,对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粮食安全感兴趣。部分学生认为粮食安全问题与其专业不直接相关,或者认为现今生活水平提高,没必要杞人忧天,因而缺乏积极性。这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粮食安全知识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难以培养他们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认识[5]。
再次,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由于缺乏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充分理解,一些学生可能无法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未能培养起相应的责任感[6]。
4" 新路径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
中国粮食安全意识蕴含了民本、重农、贵粟等人文精神,反映出粮食事业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与关切。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7]。
4.1" 全员共筑
粮食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人民性[8]。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呼唤全员共筑。
首先,政府应引导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粮食安全教育的政策方向,同时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农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的紧密合作。学校方面应当将粮食安全纳入常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可以通过普及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普及教育将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作为公共必修课,保证足够的课时,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学生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参与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微课建设、宣传推广等,增强专业性力量。其次,全员共筑还需要产业主体的积极参与,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产业主体参与粮食安全教育,分享实践经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要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能和质量。社区互动、媒体宣传、非政府组织(NGO)和志愿者等多元参与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以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粮食安全教育网络,实现全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这一全员共筑的理念涵盖了从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到学校的教育体系建设,再到产业、社区、媒体、NGO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粮食安全教育,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大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农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粮食安全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社会各层面都参与的全方位工程,助力我国实现更全面、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4.2" 知行合一
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要站在更广泛的国际视野,了解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挑战与机遇,有目的地采取行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需要践行知行合一。这一理念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有机结合,意味着通过深刻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将这种认识贯彻于实际行动中。知行合一要求个体不仅要具备对粮食安全问题深刻的认识,更需要在生活中贯彻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在全员参与的背景下,对粮食安全教育应该进行系统性整合,要求农业院校的教育体系更加贴近实际农业生产。通过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亲身体验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使得所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得到巩固和应用。农业院校的学生走入本地农业企业、家庭农户等,发动宣传,以确保个体的生活方式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目标相一致[9]。通过实地实习、农村社区服务等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粮食生产中的挑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农业实践,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这种全面的实践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粮食安全的复杂性,使得他们在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实际情况。此外,也要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贯彻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包括提倡健康饮食,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开展每日光盘行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风气;还可以专门成立粮食安全的社团,利用每年10月16日国际粮食安全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讲座、展览等,提高学生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粮食安全教育的渠道。
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粮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将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在粮食产业中能够真正发挥专业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培养更多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4.3" 创新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接触面广,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需要深刻理解创新融合。
首先,创新融合强调将创新理念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相融合,以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多层次挑战。这就要求要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的优势,选拔优秀教学团队,打造“有的吃”“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雅”的进阶式教育体系[10],邀请业界专家、农业科研人员等分享关于粮食安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刻思考。其次,创新融合还体现在将不同领域、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资源与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包括政府、学术机构、企业、农民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经验和信息,实现粮食安全教育的全面提升。创新融合还强调跨学科研究的推动,通过整合农业科技、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粮食安全教育方案。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的知识体验,培养更具创新力的人才。再者,通过引入最新的科技、信息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农业院校可以推动新型农业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前沿科技应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再通过产学研合作,促使学术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种融合不仅包括农业技术的创新,还涉及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产业环境,更有吸引力。
通过独特而前瞻的方法,将各方面的资源、理念、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创新性的教育模式。通过创新融合,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的普及率和深度,从而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
5"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推进粮食安全教育是恰当处理国家目标与主体期望的体现。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使命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粮食安全的深刻认识和责任心,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为未来建设更为繁荣、健康的社会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的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粮食安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共同努力,有望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粮食安全局面。
参考文献:
[1] 毛绿萱,李鑫.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定位、实践与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23,31(4):1-9.
[2] 徐学睿,薛红.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3,37(6):92-96.
[3] 牛胜强,朱普.粮食安全中国化的使命、任务、现实挑战及政策建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9.
[4] 刘艳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论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J].国家安全研究,2023(4):91-111.
[5] 沙丹阳,刘晨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路径探索[J].新西部,2023(5):34-36.
[6] 刘跃进.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相关概念与理论辨析[J].学术论坛,2021,44(1):27-48.
[7] 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16):22-2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9] 赵洹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3(12):97-100.
[10] 崔志远.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实践研究——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粮食,2023(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