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采收期及部位多叶棘豆中槲皮素与山奈素含量研究

2024-12-31 00:00:00乌日力嘎红艳张苏雅拉吐白金亮淑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采收期

摘 "要:该研究以测定内蒙古不同地区、采收期及部位多叶棘豆中槲皮素与山奈素的含量为目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研究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多叶棘豆药材中槲皮素含量介于0.19~0.65 mg/g之间,山奈素含量则在0.04~0.14 mg/g之间。不同采收期中,花期的山奈素含量高于果期,而果期的槲皮素含量高于花期。不同部位中叶子的2种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所建立的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优良等特点,适用于多叶棘豆药材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多叶棘豆;HPLC;不同地区;采收期;不同部位

中图分类号:R28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038-05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Oxytropis myriophylla in different regions, harvest times and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its scientific natur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Tropisms vulgari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ranged from 0.19 mg/g to 0.65 mg/g and from 0.04 mg/g to 0.14 mg/g.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the content of kaempferol in flowering st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ruit stage, while the content of quercetin in fruit st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lowering stage. The contents of two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were the highest.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high accuracy, good repeata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Oxytropis myriophylla.

Keywords: Oxytropis myriophylla; HPLC; different areas; harvest time; different part

多叶棘豆为豆科植物狐尾藻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DC.)的干燥地上部分,广泛应用于蒙医临床,是特色的蒙药药材之一。其蒙文音译名为娜布其尔哈格-敖日道查、查干-达克沙、达林-敖日道查。其味道带有苦和甘;性凉、钝、轻及涩;被认为具有杀菌、清热、疏黄、愈伤、生肌、止血、消肿和软便的功效[1]。主要产地为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产量较多[2]。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阴干[3]。多叶棘豆作为蒙药最早收载于蒙古族医学专著《认药白晶鉴》中,具有杀“粘”、消肿、解毒的功效,在七雄丸、呼和嘎日迪-9、清瘟止痛十一味丸(额日敦嘎日迪)、清瘟十二味丸(洪格日-12)等蒙药复方制剂中广泛应用[4]。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多叶棘豆具有抗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功效[5-7]。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蒙药多叶棘豆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多叶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大部分文献集中在黄酮的含量测定,槲皮素和山奈素的相关报道较少。吴香杰等[8]和马莹莹等[9]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槲皮素含量。吴双英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多叶棘豆不同采收期的槲皮素含量变化。因此, 本研究以多叶棘豆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为检测指标, 对不同地区、采收期及不同部位的多叶棘豆中的槲皮素和山奈素进行含量测定,为多叶棘豆药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济宁恒通超声设备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河南沃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香川电子衡器有限公司)和粉碎机(广州市旭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2 "材料

槲皮素对照品(批号 PR1187)、山奈素对照品(批号K107695),以上2种对照品均购买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谱甲醇;水为超纯水。多叶棘豆药材采集来源见表1。由内蒙古民族大学红艳副教授鉴定为多叶棘豆的干燥地上部分。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实验所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见表2。在该条件下多叶棘豆含量测定色谱图结果如图1所示。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槲皮素和山奈素对照品,分别放入25 mL容量瓶中,加入80%的甲醇,定容至刻度线,浓度配制成0.45 mg/mL和0.24 mg/mL的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药材粉末2.0 g,放入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80%的甲醇,称重,加热回流1 h后室温冷却,再次称重,减失的重量用80%的甲醇补足,混匀,滤过。取25 mL续滤液加入5 mL盐酸,置水浴中(90 ℃)加热水解1 h,立即取出冷却,放入50 mL容量瓶中,加80%的甲醇稀释至刻度线,混匀,滤过,即得。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取本文2.2节中配制的槲皮素和山奈素溶液各0.1、0.5、1、2、4、5 ?滋L,按照表2色谱条件进样并测定峰面积。计算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表3中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在表2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槲皮素和山奈素溶液6次,计算槲皮素和山奈素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分别为0.4%和0.5%。说明此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称取表1中1号药材粉末,按本文2.3节制备供试品溶液,在表2色谱条件下,分别于0、2、4、6、8、12 h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结果槲皮素和山奈素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和0.8%。说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称取表1中1号药材粉末,共6份,按本文2.3节制备供试品溶液,用液相进样针吸取10 ?滋L进样测定,结果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分别为0.23%和0.06%;槲皮素和山奈素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和1.6%。说明此实验重复性良好。

2.8 "回收率试验

称取表1中1号药材粉末1.0 g,共9份,分3组按对照品加入量-样品中含量0.5∶1、1∶1、1.5∶1的要求分别加入2个对照品溶液,按照本文2.3节中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吸取10 ?滋L进样,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槲皮素平均回收率(n=9)为98.2%、RSD为1.9%,山奈素平均回收率(n=9)为97.5%、RSD为1.7%。说明此方法准确度良好。2.9 "样品含量测定

量取按照本文2.3节方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再按照表2色谱条件进样,计算2种成分的含量。

2.9.1 "不同地区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

多叶棘豆中槲皮素最高的地区为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0.65 mg/g,其次为兴安盟阿尔山市0.62 mg/g、锡林郭勒盟正蓝旗0.58 mg/g和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0.56 mg/g;多叶棘豆山奈素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0.14 mg/g,其次为赤峰市巴林右旗0.13 mg/g、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0.13 mg/g和兴安盟阿尔山市0.13 mg/g,见表4,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2.9.2 "不同采收期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

以产地通辽市扎鲁特旗罕山的多叶棘豆为样本,测定了开花期和果期的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结果显示在果期槲皮素含量高于花期为0.61 mg/g,而花期山奈素含量高于果期为0.11 mg/g,见表5。

2.9.3 "不同部位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

本文2.9.2节结果显示果期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高于花期,于是选择测定果期不同部位多叶棘中的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结果显示,叶子的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87、0.14 mg/g,见表6。

3 "讨论

3.1 "不同地区多叶棘豆结果分析

经度和纬度的差异,导致光照强度、降水量、昼夜温差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对药材的质量有显著的影响。陈仕高等[11]对600 m至700 m之间但小于700 m、700 m至800 m之间但小于800 m、800 m至900 m之间但小于900 m及900 m至1 000 m之间但小于1 000 m 4种海拔高度的山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由于海拔的不同对山银花绿原酸含量影响显著,以海拨900~1 100 m地区影响最大、含量最高。李强等[12]研究发现光照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规律,栽培立地环境的选择和生态环境因子的调控,成为药用植物栽培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成为影响栽培药材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锡林郭勒和通辽等地区多叶棘豆进行槲皮素和山奈素质量测定。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叶棘豆槲皮素含量为0.19~0.65 mg/g;山奈素含量为0.04~0.14 mg/g,从现有数据来看,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的槲皮素含量最高,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槲皮素含量最低;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的山奈素含量最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山奈素含量最低。从图2可以看出,测定的不同地区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含量幅度明显,山奈素含量幅度不明显。

3.2 "不同采收期多叶棘豆结果分析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期内自然因素的改变呈现动态变化,不同采收期其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继而影响其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13]。张永清等[14]研究不同采收期荆芥的形态、产量和挥发油含量变化,认为初花期为荆芥的最佳采收期。本次研究发现花期和果期多叶棘豆中,果期槲皮素含量高于花期,而花期山奈素含量高于果期,但差异并不大。

3.3 "不同部位多叶棘豆结果分析

植物的各器官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其生理代谢量不同,致使各器官化学成分的分布存在差异[15]。杨晓利等[16]对霍山石斛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在叶中积累。本研究发现多叶棘豆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结果中,叶子的2种成分含量最高。

4 "结束语

随着对蒙药材多叶棘豆的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而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多叶棘豆的不同应用场景对其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对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叶棘豆中的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方便、准确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测定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这为多叶棘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定方法。故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测定多叶棘豆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对多叶棘豆的质量控制具有参考意义,为多叶棘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朱亚民.内蒙古植物药志(第二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75-77.

[3] 布和巴特尔.传统蒙药与方剂[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5.

[4] 李彩峰,晓花,阿木古楞,等.“达格沙”类蒙药品种考证及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922-1932.

[5] 孟根小,奥·乌力吉,霍万学,等.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部位的筛选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2):51-54.

[6] 苏雅乐其其格,海平.多叶棘豆不同部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168-2169.

[7] 折改梅,孙芳芳,吕海宁,等.多叶棘豆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8):91-94.

[8] 吴香杰,白明纲,额尔登其其格.HPLC法测定多叶棘豆中槲皮素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1):36-37.

[9] 马莹莹,李英杰,刘雅静,等.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槲皮素的含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26-28.

[10] 吴双英,赛汗图雅,白珍,等.蒙药材多叶棘豆不同采收期的槲皮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6):41-43.

[11] 陈仕高,张苏杭,杨美森,等.不同海拔对山银花质量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3,36(2):8-12.

[12] 李强,赵瑜,张燕,等.光对药用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生态种植的启示[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31(4):80-83.

[13] 戴一.采收期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21-1423,1425.

[14] 张永清,李岩坤,宋照荣.荆芥最佳采收期试验及不同器官挥发油含量测定[J].药学研究,1988(3):31-33.

[15] 刘鹏,郝朝运,陈子林,等.不同群落类型中七子花器官营养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8(2):304-312.

[16] 杨晓利,蒲天珍,李永华,等.霍山石斛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及黄酮类成分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3,34(10):1426-1434.

猜你喜欢
采收期
采收期对新梨7 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2023年5期)2023-07-17 11:16:40
不同采收期对天麻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2019年12期)2020-01-13 01:46:38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37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
特产研究(2015年1期)2015-04-12 06: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