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数字文化产业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乡村的非遗技艺、文献资料、村落遗址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传播的新业态,具有融合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特点,而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并推动新时代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专业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和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经济的后续发展。因此,该文尝试从“技术赋能-经济发展-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即积极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网络阵地建设和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乡村文化多领域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乡村振兴;现实困境;内在逻辑;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021-04
Abstract: Rural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is a kind of new business type who digitally integrates and spreads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such as non-heritage skills, documents, village sites and so on by mean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but also injected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in the new er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such as lack of specialized talent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imperf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logic of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ath. That is, to actively build a team of rural digital tal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network positions, an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excellent rural culture in many fields.
Keywords: digital culture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realistic dilemma; internal logic; optimization path
2023年2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对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出了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也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并具备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1]。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乡镇政府的推进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如日中天并成为乡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对部分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乡村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其乡村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现代化乡村产业形成的重要依托[2],比如各地为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凸显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极大魅力。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展示农村新兴精神风貌,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1 "文献综述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收入,并辐射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良好发展,比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相整合,成功发挥了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目前,学界关于数字文化产业的研究呈现热门趋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从产业经济或者消费的角度对数字文化产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李翔等[1]从技术、人才、资本和需求4个要素出发,解释数字文化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可能性、模式和路径。倪建文[2]通过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和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指出数字文化消费作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具有推动精神生活和共同富裕的作用。二是聚焦于技术层面,探究技术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理论逻辑。周建新等[3]从组织结构、技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行业效果5个层面研究大数据赋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罗立彬[4]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能够缓解文化消费在收入、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消费约束,并且数字空间为文化传播者提供了平台和提升了传播效率。三是从宏观角度探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实现路径。戴俊骋[5]创新性地提出了地方性识别的方法,指出数字文化产业应回归文化本位并和地方营造协同发展。花建[6]从技术、内容和投资3个维度出发,指出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开发核心资源。
关于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整体数量较少,且存在着碎片化的特点,不同的学者都基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文化产业的特点和问题,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优化建议,比如李朝晖[7]指出农村文化产业存在着农村现代化水平不够、配套政策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和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尹清龙等[8]则聚焦于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应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和把握延展性。赵东[9]指出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链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数字文化产业的研究和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都比较关注,并且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各项研究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学者们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角度都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大部分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并分析其对乡村建设的影响。然而,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作为最新发展业态对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分析和解构文化产业数字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希望为乡村地区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经验。
2 "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专业化人才匮乏
随着乡村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对数字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乡村地区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对较少,缺乏培养数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渠道,造成了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然而这些高技能人才在乡村地区相对较少,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主要是因为乡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整体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运用技术知识,也需要对网络运营和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并且需要在技术更新迭代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这无疑对人才的要求极高。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较低,宽带速度较慢,网络不稳定,这使得数字文化产业和其他领域相结合的融合产业难以维持正常运营,极大程度影响了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推广。乡村地区缺乏先进的音视频处理设备、演播室或展示场所等,极大地限制了数字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短板、数据孤岛和数字鸿沟也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体现,文化旅游、文物、电影和广播电视等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形态多样,且隶属于不同数据库,想要把文化数据与文化实体紧密结合需要不同形式的素材,但是这些数据分散在各级各类文化机构之中,难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全面共享。
2.3 "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
乡村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速度仍然较慢并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一点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体系发展不成熟,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对于知识产权的了解较少,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隐患,文化版权的归属等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虚拟形象同质化、数字藏品“山寨”频出、创意被剽窃抄袭等事情屡见不鲜,并且大量文化数据存在着造假和恶意篡改等风险。公众对于自身在网络平台的隐私暴露问题也提出了异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没有严格界定,造成了监管“盲区”,并且整个农村地区的执法力量较薄弱,很多侵权行为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查处和制止。
2.4 "资金支持不足
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政策,并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很多地方政策,但是对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投资还是远远不够。一方面,数字乡村需要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或扶持本地企业,但是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前期对场馆和设备的投资较大,因此企业投资如果长期没有收益就会切断投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等后续发展。另一方面,游客的文娱消费意识较淡薄,普遍认为数字产品成本较低,消费金额不高,因此容易造成投资大却回报低的现象,不利于数字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资金的不足也对专业人才引进、完善基础设施和完善知识产权具有强抑制作用,比如因为农村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农民难以承担起维权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3 "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3.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产业
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产业从本质上提升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乡村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对文化产品进行数字化生产、存储和传播,这一过程大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通过社交媒体和社交平台加速了互动和分享速度,有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共同创作。此外,数字文化产品凭借数字化平台能够被推广到更大范围,并且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等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扩大乡村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由于乡村文化产业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数字化技术带动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等多种消费方式,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消费体验。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推广,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
3.2 "数字文化产业提振乡村经济
基于数字化平台,农村可以展示其传统文化,并且通过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多新颖有趣的文化创意活动也会被开发出来,为乡村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此外,数字技术的开发使得距离不再是限制乡村发展的因素,乡村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渠道,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从而提高乡村收入和就业机会。其次,乡村在数字平台上宣传和销售数字产品时,城乡居民可以借此渠道进行交流,乡村居民也会更加了解城市消费趋势和供给情况,并创新文化产品以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数字文化产业通过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3 "数字文化产业催生乡村新业态
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转变乡村经济增长方式,是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落脚点[10]。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够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前往乡村地区消费,“文化+创意”结合所设计的手工艺品、纪念品和特色农产品不仅可以拓宽农民致富的渠道,还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旅游”的新业态为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全产业链拓宽了乡村文化产业增值空间,催生了更加适合城乡大众的乡村旅游、养老服务、民俗体验和生态观光等乡村文化新业态,为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4 "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4.1 "积极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数字人才极度短缺,成为了制约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瓶颈。要想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数字人才到乡村工作和生活,还可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乡村,提供就业机会给乡村数字人才,增加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和项目合作,促进乡村数字人才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另一方面,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土人才在乡村创新创业,并通过网络教学和进村入户等培训服务,提升本土人才的数字技能,创建地域性的农村文化数字化人才库,培育熟谙乡村文化、具有数字化思维、掌握信息技术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4.2 "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人,这既反映出乡村优秀文化数字化的受众基数庞大,又对乡村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提供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解决乡村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分区,按需购入音视频处理设备,布置数字文化展示场所,以实现文化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二是建设数字文化产品流通全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文化产品的线上销售、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借助数字平台扩大乡村文化市场辐射范围的同时也要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红利能够为乡村居民共享。
4.3 "加强乡村网络阵地建设
优秀乡村文化数字化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乡村文化,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但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对人的思想观念、社会治理等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形成消极影响。如何合理利用科技加强乡村网络阵地建设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一是组织乡村居民参加网络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网络素养和文化自信心;二是建立乡村数字文化发展指导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为乡村数字文化的引导提供一定的指导;三是开展数字版权的教育培训讲座,积极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让村民了解数字版权的形式和保护方法,提升村民的法律素养,呼吁村民们为了共同利益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决抵制任何剽窃抄袭或制作“山寨”产品等不良行为,增强农民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4.4 "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乡村文化多领域深度融合
乡村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乡村文化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是推动乡村风貌完整呈现的完美母本。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乡村文化以更加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例如,可以制作虚拟乡村游览,让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乡村文化,还可以利用动画、影像等形式,将乡村故事和传说进行数字化呈现,打造个性化的乡村文化消费场景,使更多的年轻人对乡村文化感兴趣,为乡村振兴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将乡村文化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乡村地区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搭建乡村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桥梁,从业者和消费者可以在平台推广乡村文化,组织线上活动和展览,不但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助于乡村文化的良好传播与传承。
5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海量农村文化资源提供了澎湃动能,但是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专业化人才匮乏,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四是资金支持不足,这些问题对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限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本文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和产业融合角度对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进行解构,发现数字技术从本质上提升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并通过打破时空限制和拓宽市场空间提振了乡村经济,促进了乡村不同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全新融合业态和产业链。数字文化产业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其可以带动乡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契机。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网络阵地建设和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乡村文化多领域深度融合。只要持续加强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建设,让文化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必将产生更多促进乡村发展与振兴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翔,宗祖盼.数字文化产业:一种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74-81.
[2] 倪建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助力共同富裕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8-67.
[3] 周建新,谭富强.大数据如何赋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东岳论丛,2022,43(10):152-162.
[4] 罗立彬.数字技术、数字文化产业与共同富裕[J].学术论坛,2023,46(5):116-124.
[5] 戴俊骋.数字文化产业与地方营造的协同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5):23-35.
[6] 花建.数字文化产业的资源开发——TCI框架、三大维度与提升重点[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3):46-59.
[7] 李朝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现实困境与创新逻辑探讨[J].农业经济,2023(5):61-62.
[8] 尹清龙,李凯.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5):125-131.
[9] 赵东.乡村振兴中特色文化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J].学术交流,2021(7):130-140.
[10] 周锦.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理和路径[J].农村经济,2021(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