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道具的叙事性功能

2024-12-31 00:00:00唐靓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叙事性人物形象老虎

舞蹈作品《那双老虎鞋》为原创作品,该作品以山西民间舞蹈作为元素,围绕道具虎头鞋进行创编,它取材于编导儿时妈妈为她做的第一双鞋子,代表着童年的陪伴和记忆。道具是编导创作时表达作品立意和思想的物质载体,在编创过程中力求创新,舞蹈作品中对道具的运用能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是热门话题,舞蹈道具的叙事性功能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那双老虎鞋》为切入点,探究舞蹈道具能否真正担起叙事的重任,以及道具在舞蹈 作品中的叙事体现有哪些方面,进而分析舞蹈 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舞蹈道具的叙事性功能

从民族舞蹈创作的理念和道具特性上看,道具可以转化为舞蹈道具,以便为舞蹈创作而服务。生活道具向舞蹈道具转变的过程需要舞蹈编导在创作、构思、叙事等方面进行谋划,使得道具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工具,而是可以在舞台上展现艺术性的舞蹈道具。只有将道具进行创造性构思和叙事,它们才能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意义。无论道具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如何变化,最关键的是道具所代表的文化风向,以及它们独特的叙事性和象征意义。

舞蹈《鹊桥仙》根据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创编而来,讲述牛郎和织女坚贞诚挚的爱情。舞者身披长纱多了一份神秘感,表现初遇牛郎时的娇羞难掩,充满对美好爱情的憧憬;通过抱纱、看纱、抛纱的道具运用,再现牛郎和织女无奈痛苦分别的场景,情感从幸福快乐转变成悲痛。

道具长纱是织女的装饰物披帛,绕肩曳 地,不仅是仙女身份的象征和装饰物,更是无数喜鹊为之搭起的鹊桥。这部作品虽为独舞,但在后半段演员和长纱的配合,却让观众看到了牛郎和织女共舞。可见想要更完美地展现出情感的变化,舞蹈道具的运用是表情达意的点睛之笔。

舞蹈道具作为一种具象的可视物体,透视着编导在创作中的意图,以道具为媒介借用肢体舞蹈来表达言语不能诉说的感召力,赋予现代舞蹈叙事新方式,观众也可以通过道具找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内涵,舞蹈道具可以被当作一个线索,将舞蹈的各个结构串联,使作品紧凑不断节,亦可对舞蹈文化、背景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和解释,可见道具在民族舞蹈创作叙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舞蹈道具在作品中的叙事性运用

(一)叙事功能下道具串起的故事线

在《那双老虎鞋》中,编导运用道具老虎鞋作为主线引领整部作品的故事发展,通过一双鞋串起人生故事:童年—成长—成为母亲。在叙事过程中,老虎鞋作为切换不同时间场景的道具,编导将其作为主线串联整部作品的故事发展,讲述从小女孩到母亲的转变过程。

第一阶段——童年:“抱着新鞋入睡”“试穿新鞋”等儿时行为。道具的用途是交代人物处于童年时期。

第二阶段——成长:发现鞋变小了,穿不上了。鞋只能“拿在手里”躲猫猫、抚摸、玩耍……暗示长大的故事情节。

第三阶段——成为母亲:用“小鞋”逗孩子。

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叙事性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其发展的顺序合适与否、张力效果的好坏等是舞蹈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如果把道具的使用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如案例中通过再现儿时与老虎鞋玩耍和成为母亲后哄哭闹孩子的画面,很快就能完成时间的切换,那么道具——鞋也会成为一个影响情节发展和转化的重要因素。

(二)叙事功能下道具连起的情感线索

舞蹈道具老虎鞋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老虎鞋“在手”和“不在手”,始终牵动着人物情感的变化。作品一开始,通过道具的布置和整体画面的构图,营造出事件发生的空间,引发观众无限的遐想,让观众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编导所述故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抱着新鞋入睡”“试穿新鞋”等儿时行为,不仅传递出主人公对新鞋爱不释手的童年情感,更是关于妈妈的温暖记忆。长大后自己成为一位母亲时,老虎鞋成了逗乐孩子的物件,又成了下一代的童年回忆,那双老虎鞋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世代相传的母爱。

道具“不在手”构建的是另一种情感,人物的视线始终与老虎鞋关联,斜线对角线的空间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和重新建立家庭后远离原生家庭的孩子对家和母亲的想念,神思回到家乡,像小时候一样与老虎鞋做伴。音乐声中夹杂的孩子哭闹声将主人公拉回现实,之前发生的都是想象,只能放下手中的家务用老虎鞋哄哭闹的孩子,故事情节层层推进。道具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利器,始终发挥着推动作品发 展的引擎功能。

(三)叙事功能下道具形成的角色反差

舞蹈作品在主题立意和叙事表达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道具的巧妙使用会极大促进舞蹈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道具内在的精神内涵,合理运用道具自身携带的文化基因,舞蹈编创者对道具进行舞蹈化提炼、加工,才能将道具的叙事性功能发挥到最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把特定时空的人物情感、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展现在舞台上,也同样能够让观众对舞蹈作品有深刻的记忆,最终让舞蹈作品达到作品立意与舞蹈表现相统一的效果,直击观众内心。

在《那双老虎鞋》中,人物呈睡姿将老虎鞋抱在身前,将老虎鞋当作宝贝一样拍哄睡觉,紧接着以山西民间舞提胯耸肩歪头的基本体态不断靠近虎头鞋,结果被老虎鞋夸张的造型吓到,通过从不同空间观察、用脚挑起来观察并轻轻抚摸这双精美的虎头鞋,表达对老虎鞋的喜爱,将一个拥有老虎鞋且性格活泼的小女孩形象塑造出来。随后音乐逐渐转为欢快,演员时而与老虎鞋调皮对视,时而与老虎鞋躲猫猫,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演员从放下老虎鞋憧憬地望向远方开始,经过一系列大幅度斜线流动和飞翔的动作塑造,转变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一阵婴儿哭声响起,演员将道具老虎鞋作为逗婴儿笑的小玩具,道具在这段舞蹈中有了不同的意义,同时塑造了一位温柔的母亲形象。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独舞作品的反差感,尤其表现在性格和动作中。

归根结底,舞蹈叙事表达的主体依然围绕人来开展,以人展开的叙事必定是真实丰富的。舞蹈道具老虎鞋在剧目中不再只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载体,通过道具运用能够准确定位人物角色。在整部作品中,时间因素、空间因素起重要作用,也承担着小女孩和母亲两个不同人物形象的转化的叙事作用,可见道具在舞蹈创作叙事表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叙事功能下道具生发的主题动作

舞蹈主题动作是一个舞蹈最基本的语言, 主题动作的生发主要围绕道具产生,经过提 炼、加工等艺术化处理,生发的主题动作要具有典型性,通过反复变化或再现的手法,突出作品主题并反映某种情感,这也是作品和叙事表达中最鲜明的词汇性符号。舞蹈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创作真实贴切的主题动作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动作进行细细揣摩,留心观察,典型主题动作能够直接点明发生的事件。比如“童年时期与老虎鞋玩耍”主题动作、“梦回家乡后拥抱情绪”主题动作和“成为母亲后哄婴儿”主题动作。以童年时期主题动作为例,山西民间舞小花戏的动作风格与这一年龄段儿童的性格情绪符合,被夸张的老虎鞋造型吓到而躲闪、与老虎鞋躲猫猫所形成的主题动作符合人物形象。每一组动作都构成了与老虎鞋玩耍的主题动作,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俏皮活泼的小女孩形象,与作品的主题立意和叙事表达实现了统一。

三、舞蹈道具的一物多义和多重转换

舞蹈作品中的道具运用并非简单地按照日常功能来安排,而是要求道具在舞蹈中发挥表意和叙事功能,完成主题立意的升华。在《那双老虎鞋》中,道具不仅是童年的玩具,又能作为母亲手上逗乐孩子的工具,不同运用使老虎鞋具有不同含义,这是舞蹈道具的一物多义。如今,舞蹈道具运用的多重转换,不仅能令人物形象实现多重转换,使独舞作品中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变;同时也可以通过道具的出现,改变舞台上的场景,从而改变舞蹈作品中固定不变的时间和空间。由于舞蹈道具的运用,舞蹈演员在起舞时并非独自一人,而是与道具共舞,道具也具有了舞蹈的语言感。情绪和情感在转换中帮助演员提升了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转换都必须统一于舞蹈的风格基调。

四、结语

原创舞蹈作品《那双老虎鞋》,在编创作品过程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本文以道具老虎 鞋说明其在舞蹈作品中的叙事功能。《那双老虎鞋》的道具创意是将手工艺品引入舞台,将民间生活中真实的动作转化为舞蹈叙事语言,通过道具和舞蹈展现真情实感。编导通过《那双老虎鞋》中道具的创作,将个人情感与传统 文化相呼应,以民间舞蹈为基础,传承地方文 化的精髓;通过道具的叙事,展现民族舞蹈创作的现实意义,体现民族性、生活性、真实性、人情味和真善美,寄托美好向往,更在道具的叙事表达下感受生命的延续和世代相传的母爱。

[作者简介]唐靓,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舞蹈创作。

猜你喜欢
叙事性人物形象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现代园艺(2021年19期)2021-12-08 22:23:57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