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固定资产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心。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可以用于生产且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机器、运输工具及各种经营、生产所需的设备等[1]。国有地勘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不仅是保障固定资产安全的根本需要,也是发挥好固定资产作用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有地勘单位安全稳定经营与有效开展日常业务工作的必然要求[2]。尤其是我国新《政府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有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细化、规范化[3]。近年来,理论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研究力度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与标准也在提高。但是,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国有地勘单位为例,通过对固定资产核算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富有实践性与参考性的建议,有助于国有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国有地勘单位的主要固定资产组成与特点
国有地勘单位主要是指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事业单位,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勘探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政生活设备、建筑物等多种大类。探析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及其对策,基本前提是明确其固定资产的组成与特点。
(一)主要固定资产组成
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基于单位日常业务实施需要而形成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房屋、构筑物等,其中,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是国有地勘单位的主要固定资产组成[4]。通用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车辆、图书档案设备、机械设备、电子设备、雷达设备、卫星导航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和通信测量设备等。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地质钻机、地震仪、电磁仪器、地磁仪、重力仪、测量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手持野外矿石元素分析仪、地质取样设备、化探仪器、钻探仪器、物探仪器、遥感测量仪器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水文地质勘查等作业中涉及的各种专用设备等[5]。国有地勘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与日常任务实施,离不开各种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支持与保障,各种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都是单位赖以发展的条件。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专用设备在固定资产中占比高。普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不动产房屋及动产,如电脑、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但是,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以不动产房屋及电脑、打印机等为主,而是以各种勘探专用设备为主。相较于普通及常用的各种办公设备而言,勘探专用设备的保管要求较高,维护频次较高,随之发生的固定资产核算频率与要求也较高[6-7]。二是固定资产数目繁多。国有地勘单位在职能职责上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大部分业务与生产都与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评估、水文地质调查等有关。技术工作的实施,往往涉及大量的专用仪器设备及硬软件设施等,涉及的专用仪器设备类型较多且复杂,国有地勘单位购置的相关硬软件资源类目也较繁多,决定了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三是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普遍较高。国有地勘单位购置的各种专用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系统,其购置时的经济成本较高,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四是固定资产的流动性较强。由于地勘行业工作大多在野外环境下进行,不像企业、工厂一样有固定的生产车间,因此很多情况下,固定资产跟随着业务推进需要不断变更,特别是流动性大的固定资产,更换更为频繁。
三、国有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常见问题分析
固定资产核算包括了固定资产的购置、提取折旧、维修处理及盘点清理等几个关键流程。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分析,需要从固定资产核算的全流程出发进行审视。本文主要结合工作经验,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全流程进行回顾思考,探析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各个环节主要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一步剖析。
(一)固定资产购置环节核算不力,易出现盲目购买与配置现象
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类目繁多,在部分固定资产购置时容易出现核算不力的情况。一方面,通用设备的购置环节存在核算不到位,如电脑、打印机、多媒体显示屏等设备,存在重复购买的情形。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会计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对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未有效将固定资产与单位实际岗位情况、人员使用需求量等联系起来,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需求进行详细的计算与核对[8],导致单位一直追求新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购入,原有相同类型固定资产处于搁置状态。另一方面,地质钻机、电磁仪器、地磁仪、重力仪、测量仪器等地质矿产勘查的专用设备购置时存在装置浪费的现象,固定资产预算超出了实际使用数量需求,多报多购,或将剩余预算资金用作其他开支,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盲目购买,浪费资金。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一些业务上专用设备购置时,缺少严格化、规范化的购置前核算与清点工作,会计人员对此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二)固定资产缺少减值测试工作,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不到位
目前,一些国有地勘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大多是在上述提及的各种地质勘查所需的固定资产购置、引进时,实施一次性的支出成本核算,许多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性列为支出板块,而在固定资产的后续使用期间,开展减值测试,即未对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使用寿命等损耗情况进行测试与统计。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或是会计人员仅对部分固定资产实施了简单的提取折旧,提取折旧的方式也往往以自我评估或根据工作经验为主,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工作未建立在减值测试作业之上,导致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不到位。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提算折旧仅交给会计人员,缺少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辅助参与。由于会计人员对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手持野外矿石元素分析仪、地质取样设备等专业性设备的性能原理与寿命值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缺少其他人员的帮助,导致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开展受阻,会计人员因缺少相关能力或遭遇阻碍,直接忽略该环节。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不到位,许多固定资产账面便只能反映原值,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无法得到确认与反映,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此情况下,在后续处置与报废固定资产时,处置收入与报废时间均缺少相应的会计资料作为依据,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三)固定资产维修期间存在核算不规范,设备配件与主体价值混淆
由于国有地勘单位主要肩负着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评估、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重要任务,任务的开展往往涉及一些大型的专业仪器设备,诸如沙坨钻机、地震仪器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维修工作,维修期间需要做好相应的固定资产核算。根据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容易将设备维修期间应用到的设备新配件与原设备主体价值混为一谈,后果是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完成后,其被替换的配件账面价值往往难以估量,配件价值与设备主体价值的混淆导致整个设备的价值计算缺少依据,从而对后续支出账务处理的可操作性造成影响,甚至导致相关固定资产的主体价值难以核对与辨认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盘点对账要素关注不全,固定资产盘点后处置流程粗放
国有地勘单位针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与盘点工作,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符合。同时,在每一期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结束后,调查与发现盘亏的固定资产,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进入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或维修处置等环节之中。国有地勘单位实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时,最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对账要素不全,会计人员大多关注固定资产账表、账账、账据,对于账证与账实容易出现疏忽。固定资产盘点对账后,对出现盘亏的资产实施分析时,对部分资产盘亏的原因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仅仅以中介事务所的清产核资盘亏报告及清单作为依据,在出具盘亏处置申请报告并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便将所有的盘亏资产合法化地从账面调减。整体来看,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的流程较为粗放,对部分资产盘亏原因的分析与后续处置较为随意。
四、国有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优化对策
国有地勘单位作为重要的事业单位,肩负着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评估、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矿山工程设计等诸多重要职能,各项业务工作的稳定推进,建立在固定资产的规范化、有效化核算工作上。因此,国有地勘单位应基于常见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寻找对应的化解对策。
(一)科学编制固定资产年度购置预算,避免盲目配置现象
固定资产购置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首要环节,其核算力度与有效性事关后续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应用,关系着国有地勘单位对各个固定资产的总体管理与利用效益。国有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每一项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坚决避免固定资产盲目配置现象。一是会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开展需要与人员对固定资产需求量,科学编制每一年的固定资产购置表,对年内固定资产购置成本进行计算[9]。二是在固定资产年度购置预算编制时,需要会计人员提前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清查,所有需购置的固定资产都需要有清查依据单与各个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申请购置表。三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上,对所购置的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实施登记编号,并实行专人管理,并在后续的固定资产维修阶段核算与盘点清查等环节时,对固定资产变更信息进行相应记录。如此一来,单位内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来源、动态、去向及最后处置结果等均清晰明了,从固定资产购置至最后的盘点清理都处于规范化、严格化、透明化的机制下,保证了单位每一项固定资产的配置与使用规范。
(二)完善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的提取折旧
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是用于日常主营业务所需的专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电子设备等部分通用设备,大多具有持续损耗性强的特点。此类设备不像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一样,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值变化较小。许多用于地质勘查的固定资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使用中,其本身性能可能会出现损失情况,对固定资产本身的经济价值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工作既是固定资产本身有效利用的条件,也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必需。建议国有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对各项固定资产尤其是勘探专用设备的减值测试工作时,联系好单位内专用设备的技术人员[10]。会计人员从固定资产的技术性能分析、市场价值评估等多渠道着手,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进行核算。当发现某一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一般表明固定资产已经发生减值,需要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工作申报与相应记录。
(三)重视固定资产维修期间核算工作,区分核对设备配件与主体价值
在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国有地勘单位实施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维修期间的设备配件与原设备主体价值的区分核对,应改变过去简单粗放的核算方式,考虑资产初始计量时将设备的总成本分配至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并分别根据使用寿命单独计提折旧,以此提高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操作性和准确性。如,国有地勘单位在实务中经常出现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支出是否增加资产原值的问题,解决该难点的核心是明确维修支出是否属于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对于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处理,对于其他支出应予费用化处理。其中,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或提升固定资产性能而产生的支出。国有地勘单位可以将改良支出予以指标量化,按照支出金额较大、收益期限较长、提升资产性能等特点,规定支出金额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或经维修后固定资产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等情况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具体标准,为固定资产核算提供可操作的实施依据,实现设备配件与主体价值之间的规范化与清晰化核对。
(四)固定资产盘点保证“五账相符”,注重资产盘亏原因彻底清查
固定资产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单位的日常业务顺利开展或生产工作顺利实施,因此,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功能与价值效益的持续发挥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为了确保所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得到有效释放,需要国有地勘单位会计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与资产盘亏原因清查工作。一方面,每一阶段的固定资产盘点对账工作实施,都需要遵循“五账相符”原则,即保证固定资产账表、账据、账证、账实、账账等五账相符。为了保证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国有地勘单位在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对账工作系统平台,利用技术优势,以信息化资产对账平台为媒介,强化会计部门与各个固定资产归属部门的联系,根据“五账相符”工作实施需要,调集各个部门力量参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每一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对账后出现的资产盘亏现象,建议国有地勘单位会计部门或相关责任部门根据中介事务所的清产核资盘亏报告,做好盘亏对象的调查工作。从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回顾清查入手,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盘亏的真实原因,避免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因单位内部人员的私自处置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发挥固定资产核算的应有之义。
五、结语
固定资产是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稳定经营的基本条件。对于国有地勘单位而言,固定资产的有效核算是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板块稳定推进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对地勘单位的资产管理要求。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需要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提取折旧、维修处理及盘点清理等全流程,在每一个阶段中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固定资产清查与核对工作,保证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利用与有效管理。国有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时,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注意规避固定资产购置时出现的核算不力、盲目购买与配置等现象,注意做好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以避免提取折旧不到位或缺少实施依据。同时,固定资产维修期间与盘点对账时应规范化,尽可能地搭建网络化资产管理系统,推进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合同管理等系统衔接。
引用
[1]王树荣.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差异及管理——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0(02):148-151.
[2]黄程浩.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4):106-108.
[3]王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控管理质量提升路径——以A事业单位为例[J].投资与创业,2023,34(09):157-159.
[4]李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的资产集团化管控探讨——以首钢集团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02):54-57.
[5]赵新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宝鸡植物园为例[J].财讯,2020(14):197.
[6]章昌源.浅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以F省外事服务中心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8
(08):62-64.
[7]廖琴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3,38(26):91-93.
[8]龙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0(09):22-23.
[9]陈经纬.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21(30):55-56.
[10]王瑞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研究——基于资产生命周期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5):1-3.
作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
■ 责任编辑:韩 柏 王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