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高校在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将财务数字化升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需要充分考量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现实条件,认识到财务数字化升级的艰巨性,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作为主导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升财务数字化整体质量[1]。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一方面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财务数据安全,实现支持性措施与保障性措施协同运用。
二、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现实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现实诉求,也是应对内外部压力的有效措施。
(一)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日益多变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随着高校财务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海量的数据资源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全面管理,通过数据库形式实现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另一方面,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字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将数字化管理作为重要方向,充分认识到财务数字化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既能够提升财务决策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还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能够简化财务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提升财务管理整体质量。
(二)智能化决策需求
人工智能能够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技术既能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也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财务数字化进行升级,更好地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诉求。一方面,借助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财务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的财务变化进行精准预测,进而为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例如,可以根据财务数据的异常波动,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因财务风险对高校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三)精细化管理需求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现实要求。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将精细化理念融入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也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应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诉求。一方面,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能够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关键支持,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对高校的资金流、成本支出、收入来源等相关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形成完整的财务数据链条,同时,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和分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能够为财务资源精准化配置和优化利用提供助力[2]。例如,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模型对高校财务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把握,找出资源使用的瓶颈,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通过成本绩效分析,将高校财务活动的绩效情况“了然于心”,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资源优化方案。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估,找出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方面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进而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
三、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制约因素
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乃至高校未来发展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很多高校将数字化技术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深度结合,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但也要看到,部分高校在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着重视程度不足、技术限制、组织和外部环境影响等制约因素,导致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进展缓慢,难以发挥出数字化技术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性作用。
(一)高校管理主体对财务数字化升级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管理主体既包含高校管理层,也包含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从高校管理层看,部分高校管理层对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无论是在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长远规划制定方面,还是具体制度制定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加之部分分管领导并不是财务出身,也没有给予财务数字化升级足够的关注,没有召开会议研究财务数字化升级相关问题,导致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进展缓慢。由于高校管理层缺乏对财务数字化升级紧迫性的认识,导致无法给予财务数字化升级必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硬件支持、人才支持。从高校财务管理主体看,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实施主体,但财务管理部门在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对于与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相关技术接受能力偏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于数字化工具使用和管理方式不够熟悉,也缺少数字化管理实践经验。对于财务数字化升级在主观上认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财务数字化升级技术与资源投入不足
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但部分高校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复杂性,数字化技术引入与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化技术是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核心,但部分高校在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只注重前期投入,而忽略了后期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只注重硬件设施,而忽略软件的价值和作用。虽然前期能够符合高校财务数字化管理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后期缺少必要投入,导致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难以跟上数字化技术迭代更新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财务数字化的质量,也难以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快速整合、精准处理和高度共享[3]。从资源投入看,除了软件、硬件及技术以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特别要保证人力资源的持续投入。但部分高校在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人力资源对于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现实意义,导致人才队伍建设与财务数字化升级出现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进程和效果。此外,对于一些规模小、财政支持有限的高校而言,财务数字化升级所需要的昂贵投入,也会造成高校的畏难情绪,对财务数字化升级形成一定障碍。
(三)财务数字化升级面临外部环境和流程制约
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高校给予足够重视,也要完善基础设施,升级软件,加强人才培训,还需要外部支持和流程优化。从外部环境看,外部环境支持对于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地区对于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对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明确指导和支持,即使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但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加之,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涉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很可能出现数据安全风险。从高校内部流程看,传统组织架构难以适应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现实诉求,需要对高校财务流程进行优化,还需要实现财务数据信息共享,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如果没有高校管理层的支持,财务数字化升级进程会受到影响。
四、加快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策略
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既需要制定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也需要在具体环节上严格把关,明确各种制约因素,寻找契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数字化升级路径,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一)结合高校实际需求,明确财务数字化升级目标
高校应明确财务数字化升级发展规划,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明确的方案和措施,才能够确保财务数字化升级真正地稳步推进[4]。
第一,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调研,精准识别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作为财务数字化升级的重要依据,才能够保证财务数字化升级契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诉求,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巨大作用。在具体调研过程中,要深入高校财务管理一线,了解财务管理现状,明确高校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找准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为长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明确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目标。在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应将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性,优化财务流程与资源配置,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作为具体目标,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从而为具体实施计划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第三,给予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足够的重视。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主要领导应该转换思路,树立大数据思维、信息化思维,对财务数字化升级进行重点关注,经常召开会议,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排忧解难”,进而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求相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财务部门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落实”的良好氛围,进而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重视数字化技术引入,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技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求高校在推进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在主观上充分认识到财务数字化升级的艰巨性,主动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形成契合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而为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有效保障。
第一,重视数字化技术引入。数字化技术是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所在,要从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实际出发,结合高校的具体规模、业务特点和现有信息基础作为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依据,并制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扎实的信息基础。特别是要重点引入数字挖掘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先进数字化技术与高校财务管理的深度契合。
第二,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和智能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财务信息收集、财务信息监测、财务信息整合与分析、财务信息开发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同时,持续给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
第三,制定与财务数字化升级相匹配的制度机制和技术标准。在制度机制制定过程中,要将财务数字化升级相关要求通过制度形式加以体现,为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制度机制开展工作。此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财务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确保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为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持续的技术保障和安全保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支持财务数字化升级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的重要保障,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变革,更是高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第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既要转变管理理念,也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契合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组织文化,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对于财务数字化升级的认识和接受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在重要会议上对财务数字化升级重要性进行宣讲,让所有成员认识到财务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数字化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一支适合财务数字化升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参与财务数字化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给予财务数字化升级持续支持[6]。财务数字化升级是一项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的工作,高校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财务数字化升级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鼓励财务人员主动参与财务数字化升级工作,提建议、找问题、改不足,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
五、结语
数字化技术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既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务管理工作加快数字化升级。财务数字化升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财务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管理层重视程度不高,财务数字化升级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财务人员数字素养与财务数字化升级还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对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进行“把脉”,找准具体路径,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整体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财务数字化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高校管理层要高度关注财务数字化升级相关工作,为财务数字化升级指明方向,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为财务人员培训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高校财务数字化升级工作。
引用
[1]陈彤.对高校财务智能化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商业观察,2024,10(03):21-24.
[2]林荣清.数字化转型下的行政高校财务管理优化与创新[J].财讯,2024(01):168-170.
[3]林冬.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23(35):26-28.
[4]左美玲,谌鸿,楚玥.行政高校财务数字化之路[J].金融客,
2023(11):70-72.
[5]刘怡懿.S省水利高校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3(10):90-92.
[6]黄荣.行政高校会计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18):59-61+65.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财务资产管理处
■ 责任编辑:韩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