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文化理解”教学目标的实施研究

2024-12-31 00:00:00张梦茹
乐器 2024年8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教学目标小学音乐

摘要:本文探讨了逆向设计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文化理解”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首先,提出了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发展性和教学过程的接受性原则,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介绍了实施策略,包括解读单元内容、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评估证据、检验预期目标和确定学习板块等。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介绍凤阳花鼓、观看花鼓表演、看图学习演奏花鼓和体验街头花鼓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最后,总结了收获与成效,表明逆向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逆向设计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 “文化理解” 教学目标

序言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和目标,而结果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也需要有足够明确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够明确目标或结果的实现过程和方式。

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应用是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就针对了这个问题的结合提出了理论设计,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者首先从学习目标入手,特意强调了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先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而完成,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本文就以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为依据,参照新音乐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依托于获得一定的预期结果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改,在这一过程中,逆向教学设计就发挥了评价诊断和促进教学的作用,同时也在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既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尝试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在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这一单元开展教学。

一、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实施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跟唱,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疲劳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逆向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原则

印象教学设计追求的是教学的整体性。要将课堂活动主体学生、老师都进行分析,并且也将教材列入其中。要在充分明确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评价标准,以此来督促教学功能达到最优。若在教学设计中不能从全局出发,还是片面孤立的只考虑到了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主体,都没有办法真正地达到最高效优良的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二)评价系统的发展性原则

当前教学核心理念便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逆向教学设计是关注教师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尤其是对一些音乐文化上,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逆向教学设计能够更多地活跃课堂中的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确切的实现教学与学生对文化理解的统一。这也要求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环节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接受性原则

逆向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并不强调死记硬背。因此,这一教学设计方式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也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尤其在评价上,更加强调学生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也能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实施策略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换句话说,就是从想要的结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确定学习的目标——评估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完成——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体验,最终得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这一单元具有三首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以《美丽的家乡》《放马山歌》《凤阳花鼓》这三首乐曲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这三首音乐中,既涵盖了文化、历史和地域方面的联系,也可以通过作品的不同风格了解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欣赏与演奏,学生既能够学习到音乐知识,也能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增强审美能力,强化家国情怀。

(一)解读单元内容,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1.提炼单元“大概念”

单元设计要有全局观。要将这一单元置身于整个学科体系中,思考本单元所处的层次、地位。并且单元主题能够统领全篇,具有概括性,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这一单元,利用逆向思维的教学设计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不断理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提炼出统领全篇的关键词。

案例:

①问:从本单元的主题来看,我们的家园有哪些美的体现?

思考:本单元教学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情怀、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情感是可以通过音乐和演唱的方式来表达的,既展现了大美中国,又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②问:不同民族是如何表达热爱自己的家园的?

思考:本单元用歌曲表达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同时也是指向对56个民族的热爱。将家园与民族联系起来,使用大概念概括本单元中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本单元中,所包含的作品风格迥异,这主要是由于本单元的音乐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而本单元的主体虽然是以大概念的方式呈现,但是却又具有具体化的特征,有助于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进行理解,从而表达不同民族之间的家国情怀。

③问:各民族对家乡的爱具体是如何来表达的?

思考: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特点也是本单元所要介绍的技能要素。通过本单元中收入的三首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幸福温暖的情感,并且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感受作品及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提炼表达对家乡热爱的词语。由此可以看出,总结本单元中的大概念并且分设下位小概念,并将两者有机衔接,最终得以形成学生对音乐中所具有的文化的理解。

2.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这样的规定,基于对文化理解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生应该了解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了解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二)确定评估证据,检验预期目标

威金斯在阐述如何设计评估证据时提出以下结论,通过逆向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我们所追求的预期是否达到。这也需要我们像评估员一样,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以此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评判预期结果是否达成。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是要紧紧围绕本单元所提炼的大概念,讲述课堂知识点。

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也是具有主观感受和主观体验的评价,在印象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将评价方式单一化,要结合多种方式在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这一教学单元中,要充分考虑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新创造,其中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理解,要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这四个项目中,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凤阳花鼓时,可以拿出实物问同学们凤阳花鼓的特点,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在得到学生给的答案后,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反馈并总结。在观看花鼓表演时,不仅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还可以自己选一小段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表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凤阳花鼓所传出的声音。在老师展示后,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进行展示,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如何敲花鼓,并且边唱边敲。在学生体验凤阳花鼓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凤阳花鼓,体会内心的一种喜悦。在特殊节日,人们都会齐聚街头,敲起凤阳花鼓。但是根据文献记载,最早时期,凤阳花鼓是由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敲打小鼓和小锣伴奏,边唱边舞的,这时的艺人敲打凤阳花鼓是乞讨求生的一种手段。随着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只有在欢度佳节或者是庆祝丰收等特殊时间,才会用敲花鼓的方式传达出内心的喜悦。

结合凤阳花鼓的地方特色,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乐器,例如可以用食品桶当鼓,用筷子当鼓锤,跟随着音乐进行敲打,模拟凤阳花鼓的热闹场面,也让学生切实感受打击乐器所带来的兴奋感,从而对这一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三)确定学习板块,设计体验和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设定教学目标是关键,根据目标设计出适合的评价方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同时进行,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在“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单元介绍了凤阳花鼓,让学生在学习歌曲同时,深切了解凤阳花鼓的传统文化,也认识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传承价值和时代价值。在歌曲所采用的旋律特点上也较为新颖,让学生了解更多歌曲创作知识。歌词句句衔接恰当,表述优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元素融入到优美的歌曲之中,用多媒体制作动画与音乐相匹配展现出来,勾勒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泼欢快的凤阳花鼓与优美的线条图谱巧妙融合,又形成鲜明对比,两种不同的旋律,通过情绪和音乐展现出来,巧妙地吸引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三、收获与成效

随着信息传播平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经典乐段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但是很多民间音乐也面临着被忽视,甚至有些民间音乐已经濒临消失,这些独具地方特色,又具有民族气息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果就此就销声匿迹,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遗憾,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音乐老师,更应该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音乐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既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将文化传承作为一种责任,让学生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是一种义务。

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紧密相连,提升课堂效率,增加课堂趣味,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更要强化对知识所传递的文化的理解。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逆向教学设计从整体出发,统揽全局,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有关联性,与学生的互动性有所增强。教学结构的完整性更加紧凑,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

第二,落实课程标准。围绕《音乐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活动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前提,并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从而将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适合全体学生。教学评价体系也要更加完善,学生的全部表现能够与教学目标契合,从而真正将《音乐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第三,鼓励学生创新。布置教学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切实的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予以应用,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转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希望学到更多音乐知识,提升学科素养,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通过大概念的构建,加深对文化的理解,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将教学流程倒置,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每一环节紧密相连,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师生互动更为紧密,音乐课堂更加优质。在印象教学设计的引导下,就是在音乐课堂可以有更多全新的视角和眼光,为构建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堂提供思路和方法。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也是有效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从而实现教学与学生对文化理解的统一。这些原则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以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逆向设计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文化理解”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提出了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发展性和教学过程的接受性原则,并介绍了实施策略,包括解读单元内容、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评估证据、检验预期目标和确定学习板块等。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介绍凤阳花鼓、观看花鼓表演、看图学习演奏花鼓和体验街头花鼓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实践证明,逆向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原则和策略,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云.“三纬四经”构建小学音乐大概念导学路径[J].中国教师,2023(05):77-82.

[2]邵奕.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以“美丽家园”单元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2(12):24-29.

[3]付菲菲.像音乐家一样思考……——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22(09):30-36.

[4]刘晓敬,米立霞.单元关联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04):3-7.

[5]包敏敏.逆向设计理念下小学音乐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舞曲音乐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38-42.

[6]华小蕙.围绕目标任务,依循“逆向设计”——《梨园英秀》单元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03):43-46.

作者简介:张梦茹,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教学目标小学音乐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江苏教育(2016年23期)2017-03-09 11:10:35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3:35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7:23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9:18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3:36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6:59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