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红宇(1967- ),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北京,100872);周文杰(1973- ),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信息贫困及循证社会科学;徐亚男,毕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刘蕾,西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依据职业院校的特征,将其办学类型划分为工程技术与应用领域以及经济管理与服务领域,并讨论这两个领域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差异。利用Python程序调用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API,从质量报告中抽取主谓宾结构,构建“主语—谓语—宾语”的本体关系三元组,进而对比不同领域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服务贡献和产教融合发展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类院校均注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及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但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强调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与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紧密结合;而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则注重社会服务和学生综合素养,与企业、政府合作开展咨询服务。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职业院校;本体关系;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1-0007-07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考量,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指示,彰显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政策层面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宏观视野中,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化呈现出两个主要维度:一是纵向的层次分化,即基于地位的高低而形成的层次结构,如精英高校与非精英高校的区分、大学间的排名差异;二是横向的类型分化,即基于机构特征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如理工类院校与经管类院校之间的划分。本文从工程技术与应用领域和经济管理与服务领域的特征差异入手,对职业院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设计
鉴于全国数据规模庞大,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两类院校进行深入探讨。数据选取自北京市职业院校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根据院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将院校分为两类:工程技术与应用类和经济管理与服务类。提取质量年报中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以及产教融合部分的内容作为语料进行本体关系构建。
二、结果分析
(一)人才培养分析
1.度中心性分析
根据大语言模型抽取出的本体关系在neo4j数据库中进一步计算其度中心性。为保障数据质量和分析精确性,剔除掉不规范、缺乏实质分析价值的词汇。工程技术与应用类和经济管理与服务类的度中心性排名如表1所示。
从整体视角看,这两类院校均将教学、课程建设等基础教育保障置于重要地位,凸显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
尽管两类院校都致力于专业群建设,但在具体专业方向上却呈现出显著差异。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着重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等技术领域专业群的发展,致力于在专业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前沿、更科技的学习体验,这类院校还积极引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并建立了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而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则更加注重公共基础和社会工作人员的培养,为社会保障领域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其专业群建设更倾向于家政服务与康养康育等方向,体现了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响应。此外,这类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精力,通过建立思政交流平台、实施课程思政服务与管理等措施,全面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本体关系分析
在人才培养的文本语料中,成功构建了共计5202条关系数据,以表格展示的6条数据为例,见表2。
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1]。这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更关系到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北京地区的职业院校始终致力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力求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院校在资源配置方面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课程开发上,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课程,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职场环境。课程设置也基于深入的市场调查,确保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紧密对接。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院校还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共同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院校还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数字化开放课程和自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学习途径。
3.知识图谱分析
(1)经济管理与服务类
根据度中心性排名可知,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对思政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强化这一教育理念,各院校积极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力求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为进一步探讨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召开了主题为“学习践行二十大·立德树人守初心”的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组织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互动教研等活动。此外,各院校还大胆探索了“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以及美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思政教育体验,见图1。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样全面而深入的思政教育,能够掌握课程原本预设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正面影响不仅会持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甚至会延续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中[2]。
(2)工程技术与应用类
基于度中心性排名分析可以发现,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在推动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专业群建设。从短期视角审视,这一策略能够迅速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各类办学资源,确保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从而极大地提升资源效益。而从长远来看,专业群建设将成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3]。
各院校为了深化专业群建设,不仅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专业群体系,还大力确保专业群设置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各院校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专业群的闭环管理,确保专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施特色专业群建设引领计划,通过发挥专业群的特色优势,引领相关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这些努力下,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普遍构建了多个高水平专业群,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群等。这些专业群不仅涵盖多个领域,而且均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见图2。
(二)服务贡献分析
1.度中心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责。随着我国社会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凸显。社会服务贡献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4]。
从整体来看,北京市高职院校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出高度的重视和专注。其通过持续优化培训课程、增加培训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参培教师队伍以及拓展培训覆盖的人群和专业范围,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见表3。
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除了重视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还特别注重智能创新方向平台的搭建。例如,有的院校建立了智能建造协同创新平台和高端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向智能行业发展的便捷通道。这些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推动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这些院校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创建“引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等,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院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技术援助、教育支持等,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更加注重服务方向的贡献。院校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发展策略咨询等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本体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职业培训领域的核心力量,其在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因产业结构变化而引发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并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5]。
关于“培训”这一主题,多方主体积极行动,共同致力于推动培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达成既定的培训目标,见表4。从学校层面来看,致力于开发高质量的培训课程,积极组建诸如“强军育才”等培训联合体,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培训效果。这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从专业角度出发,各个专业领域积极响应,开设了一系列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培训课程。例如,水利工程领域推出了水利工程数字化培训,以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技能;社区工作领域则开设了社区工作者培训,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这些专业培训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还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从培训班的角度来看,各院校也在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此,各院校积极邀请专家和一线教授授课,确保学员能够学到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3.知识图谱分析
(1)经济管理与服务类
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较为重视在“服务”方面的贡献,见图3。在志愿服务领域,各校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组织“庆佳节,送祝福”的志愿活动、开展“传承雷锋奉献精神,助力创建文明城区”的志愿服务项目等,还积极参与各类赛事的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同时也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在商业经济领域,各院校同样秉持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如深入研究北京民生商业服务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商业服务的转型升级。通过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工程技术与应用类
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涉及的“培训”内容较多,本部分从“培训”方面展开分析。各院校努力建设实操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课程,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力求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技能提升。在培训内容的实施上,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针对职业资格认证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如“1+X”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班。这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合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基地,为企业职工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服务。例如,有学校与京港地铁公司合作,为该公司员工提供岗前培训,确保新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也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见图4。
(三)产教融合分析
1.度中心性分析
产教融合的目标是重塑创新链,建立知识创造共同体[6]。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既继承了传统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属性,又摒弃了传统职业教育发展和服务局限性[7]。
经过对度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分析,两类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均表现为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联合体,见表5。由于院校类型的差异,它们在专业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此外,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还较为重视实践中心的建立,积极与企业携手,共同打造实践平台,如学生实践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良好环境。
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则更加注重与当下社会服务需求紧密相连的前沿知识研究。例如,学校会针对“一带一路”等热点议题成立专门的法律研究会,也对智慧养老、现代殡仪技术等社会新兴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步进行专业布局,确保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本体关系分析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该模式基于与企业建立的深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与实践的宝贵机会,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在此过程中,不同主体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学校充分考量自身办学优势与校企合作资源,通过产教融合策略,确保校企合作得以有效实施。同时,校企双方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共同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贡献力量,见表6。
3.知识图谱分析
(1)经济管理与服务类
与传统意义上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相比,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的整合和贯通,是教育与产业的战略性联盟[8]。在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过程中,需明确其逻辑主线,以确保职业教育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的紧密融合,从而构建出一个横跨教育与产业两大领域的现代、高效且富有创新力的教育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一批学校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组建制造服务业、智慧财金以及全国会计行业等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学校深入实践,不断探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赢,见图5。
(2)工程技术与应用类
在投身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进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其基础性地位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即所谓的“含金量”,应展现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作为的态度,主动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贡献力量[9]。为响应这一号召,北京市很多高职院校已积极采取行动,精心筹备并成立了市域产教联合体专题领导小组,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发挥引领作用,成功推动了中关村园区和东方时尚智能驾培等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建工作。与此同时,为确保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高效运行和长期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专业与行业发展联动机制,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在资源共享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还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见图6。
三、总结及展望
(一)总结
两类院校的共同之处。在人才培养方面,两类院校均着重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基础而关键的环节。因此,制定了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在服务贡献方面,高职院校积极投身于培训班的建设,不断优化培训课程,增加培训资源,构建高质量的参培教师队伍,并扩大培训覆盖的人群和专业范围,旨在确保培训的高质量与显著效果。这些努力不仅满足了本校学生的培训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在产教融合方面,两类院校均致力于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两类院校的差异之处。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建设的实践中心等平台多与智能、新能源等创新科技领域紧密相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前沿技术、参与实践项目的机会。相比之下,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则更加关注社会服务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多地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开展咨询服务、政策研究等活动,为企业或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这些院校还注重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展望
一方面,工程技术与应用类院校应当更加重视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石,思政教育对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深入剖析思政课程与职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有效融合的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
另一方面,经济管理与服务类院校应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与现有产业的融合尝试。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正积极寻求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追求更高效、智能的发展。因此,这类院校应当积极拓展科技与专业的结合领域,促进学生深入掌握前沿科技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2]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72-76.
[3]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4]李峻,马树超,乔云霞.高职教育“服务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基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J].职教发展研究,2020(1):8-14.
[5]刘英霞.高职院校服务贡献的场域特征、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18):51-57.
[6]刘志敏,张闳肆.构筑创新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16-18.
[7]贺书霞,冀涛.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35-41.
[8]詹华山.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5):5-12.
[9]许本洲,温贻芳,张慧波,等.产教融合联合体与共同体建设:路径选择与院校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8):5-11.
Comparative Study on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mong Industry Sect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Large Language Models
——Tak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eijing as Samples
Li Hongyu, Zhou Wenjie, Xu Yannan, Liu Lei, Bi Le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vocational colleges,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field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se two fields. This paper uses Python program to call the APl of ChatGPT, extracts the subject-verb-object structure from the quality report, constructs the ontology triplet of “subject-verb-object”, and then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erms of talent training, service contribution and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on to both types of colleges are a focus on curriculum desig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ing training services to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differenc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lleges emphasize skills trai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closely integrating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lligence and new energy. In contrast,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olleges focus on social service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collaborating with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to offer consulting services.
Key words" large language models; vocational colleges; ontology relationship; knowledge graph
Author" Li Hongyu, researcher of the Book and Newspaper Data Cente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Zhou Wenjie, professo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Xu Yanan, Bi L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Liu Le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