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及文化意蕴

2024-12-31 00:00:00刘莉莉
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摘 要:新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在新疆的民俗工艺中,石榴纹样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因此,对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石榴纹样;民俗工艺;文化意蕴

一、石榴文化的缘起

石榴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约两千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自古以来,石榴便被人们视为吉祥之果,有许多民间习俗与石榴相关[1]。因石榴外形圆润光滑,果实甘甜可口,古人将其视为团圆、和睦、美满的佳兆;又因其多籽,人们把石榴视为“多子多福”和婚姻美满的象征。此外,石榴还象征长寿、繁荣等。石榴中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表征。

二、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

自古以来,我国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极特的民俗工艺。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工艺中,石榴纹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既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又彰显出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现象。

(一)纺织品

新疆地区的纺织品工艺极具特色,石榴纹样被广泛应用于棉布、丝绸等面料的设计中。人们将丰富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纺织品设计,如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绸和印花布,都以石榴纹样为重要装饰元素。

艾德莱斯绸不仅被用于制作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家居饰品等,还经常被当成礼品赠送他人,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祝福。艾德莱斯绸的纹样主要取材于植物。石榴在维吾尔语中称作“阿娜尔”,通常用于比喻女子的婀娜多姿及人性的美好,同时也寄托着对多子多福、繁荣生活的向往[2]。石榴纹样在艾德莱斯绸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对称纹样与组合纹样。其中,组合纹样的构图形式充分展示出维吾尔族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

艺人们充分发挥创意,将石榴纹样与其他传统图案相结合,如牡丹、莲花、祥云等,形成极具特色的纹样组合。这些组合纹样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又呈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此外,石榴纹在印花布上也多有出现,被广泛应用于花帽、印花布等维吾尔族手工艺品中。石榴作为纹样表现时,主要有圆形或椭圆形,其花蕾与果实呈对称状,与缠枝纹相互结合,可构成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装饰图案[3]。

新疆纺织品中的石榴纹样,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的元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纺织品不仅展现了新疆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还体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二)土陶艺术

喀什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其独特的工艺技法和丰富的纹样题材,彰显了新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事物的热爱。在众多纹样中,石榴纹样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寓意着多子多福、繁荣昌盛,更表现出新疆地域的植物崇拜。石榴的果实丰满、籽粒繁多,也鲜红似火,给人热情洋溢之感。工匠们巧妙地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生动地描绘出石榴果实饱满丰富的各种形态。此外,石榴图案不仅体现在器物的表面装饰上,还体现在器物的造型设计上,工匠们会将土陶器皿塑造成石榴的形状,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剪纸艺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剪纸作品,年代属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新疆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新疆民间剪纸色彩以红色为主,造型夸张、线条流畅,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如今的新疆民间剪纸题材更为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草、山水等,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又有现代的生活场景。

石榴纹样是新疆剪纸艺人在创作中十分喜爱运用的样式之一。石榴纹样剪纸还被用于婚礼装饰,寓意着新人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在传统节日之时,石榴纹样剪纸也常被贴在门窗上。剪纸艺人一般将石榴单独剪成作品,不过也会将其与其他寓意吉祥的元素(如莲花、鱼、福字纹样等)相结合,剪出一幅幅寓意更为丰富的作品,如《榴开百子》《万众一心》《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等,表现了人们团结和谐、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带有石榴图案的剪纸作品不仅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因此,石榴纹样的剪纸作品在新疆地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四)手工地毯

喀什石榴花地毯,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地毯。它以独特的图案设计、丰富的色彩搭配和精湛的编织技艺而闻名于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

喀什石榴花地毯的图案设计以石榴花为主,一般是将一组经过变化的石榴花、枝、叶、蕾、果实等以二方连续形式向中央延伸,直到中心处,再对折回来,作对称状布局[5]。当然也有其他形状的布局,主要有对称式、放射状、环形等布局。石榴图案在不同的布局中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在色彩搭配上,石榴花地毯充分发挥了新疆地区丰富的色彩资源优势,采用大红、金黄、翠绿、宝蓝等鲜艳的色彩,使地毯更加鲜艳夺目、充满活力。编织技艺方面,喀什石榴花地毯采用新疆特有的羊毛、丝线等原材料,运用手工编织、刺绣等传统工艺,经过设计、纺线、编织、染色、整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精益求精,使地毯质地厚实、手感柔软、色泽艳丽、经久耐用。

喀什石榴花地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宾馆酒店装饰等,而且被当成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成为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纽带。此外,喀什石榴花地毯还是民间文化交流的载体,通过地毯贸易、技艺传承等方式,促进了文化交流,拉近了各民族间的距离。

(五)木雕、石雕

石榴纹样在新疆的木雕、石雕作品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维吾尔族木雕家具,如箱子、柜子等,常常以石榴纹样为主要装饰。这些家具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石榴纹样雕刻得栩栩如生,不仅增添了家具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石雕壁画也是新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榴纹样的石雕壁画在新疆的寺庙、古墓等地方比比皆是。这些壁画构图精美,画面生动,展现了石榴纹样丰富的形态和表现力。此外,石榴纹样还应用于新疆的陶瓷等工艺品中。这些工艺品上的石榴纹样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新疆民间艺术家的创意。石榴纹样的融入,为这些工艺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文化意蕴

石榴从中亚途经新疆传入汉代中原地区,而新疆种植石榴的时间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史学家认为,新疆的石榴种植应该是在汉代时期。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文化深受多种文化的影响。新疆的石榴文化同样受中亚、西亚及古代中原地区等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影响。因此,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文化体现既含有中亚、西亚的文化特色,又蕴涵我国中原地区丰富的石榴象征意义。

石榴果实丰满,色泽鲜艳,籽粒繁多,当果实裂开时会露出很多籽粒。因结籽繁多这一植物特征,其在古代地中海就一直象征着富饶,在西亚、印度等地被视为“多子”的象征。而在我国中原地区,石榴也因多籽且籽粒都包裹在果肉之中,宛如一家老小团聚一堂,而有“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象征。石榴的果实和花都红艳似火,符合中国崇尚红色的传统情感。在古代,妇女喜欢穿的红裙子的染料大多是从石榴花中取得的,由此古代人称红裙子为“石榴裙”。人们描述男女相爱,男子被女人所吸引,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我国在中秋节一直有着石榴供月的传统习俗,即在中秋之夜,人们会将石榴和月饼供在月下,祈愿兴旺发达、合家团聚。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说法。石榴作为象征团圆和吉祥的水果,在这一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团圆美满,符合人们对幸福家庭的追求。此外,石榴在中秋节的艺术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画家、书法家们以石榴为主题,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石榴题材的作品,不仅寓意吉祥,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幸福的珍视。

石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被视为吉祥之果,凝结了中国人的生命意识、伦理情感和审美趣味,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石榴文化[6]。石榴纹样是我国民族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象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我们多元和谐的社会。石榴“千房同膜”,寓意着民族团结,各民族就像石榴籽紧紧包裹在果肉之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石榴深受人们喜爱,被赋予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新疆民俗工艺中的各种石榴纹样的体现与表达,同样承载了新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

四、石榴纹样的文化价值

(一)丰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传统性,还展示了其开放性和创新性。石榴纹样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传达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在新疆民间艺术家的巧妙运用下,石榴纹样融入了各种工艺品的设计,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新疆民间艺术家在传承石榴纹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他们将石榴纹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石榴纹样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又具有时尚气息,为我国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

石榴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装饰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的象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传统文化观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石榴纹样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交流工具,有助于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石榴纹样作为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载体,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三)加强各民族团结和谐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生活在一起,像个大家庭。石榴在新疆具有悠久、深厚而又特殊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其圆润饱满的外形,还是万籽同胞的内在,无不象征着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共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石榴的文化含义愈加丰富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石榴纹样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象征,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五、结语

石榴纹样在新疆民俗工艺中的运用,充分展现了新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艺术风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文化内涵。新时代需要新话语,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要继续挖掘和传承新疆的优秀文化。石榴纹样作为新疆民俗工艺品中的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是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证,也是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标志。石榴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意象,其“百籽同房”“千房同膜”的形态特征,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亦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陈兴佳.石榴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2]徐红,佟泽毅,张瑜.艾德莱斯绸的纹饰图案[J].丝绸,2017(5):69-74.

[3]程鸣.新疆维吾尔民间印花布艺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4]李瑞环.文旅融合背景下喀什土陶的保护与传承[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8):6-8.

[5]布拉比亚木·阿不都苏甫尔.新疆维吾尔族地毯图案的文化研究:以和田、喀什地区为中心[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6]红梅.从自在到自觉:中国石榴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民族学刊,2023(7):52-61,159.

作者单位:

新疆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音乐探索(2016年4期)2017-03-16 23:39:53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简述民族舞中的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考试周刊(2016年27期)2016-05-26 19:10:11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考试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8:06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0:30:57
论诗歌中的悖论语言及其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江汉论坛(2015年6期)2015-07-22 04:30:15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