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油6459是以优质高配合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6与恢复系459R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产油量高、抗病性与抗倒性强、宜机收、适应性广等特性。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3)510205,适宜在四川、云南临沧、重庆、贵州贵阳和黔南州、陕西汉中和安康的冬油菜区秋播种植。现对南油6459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及高效制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助推油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油;抗病;抗倒;广适;甘蓝型油菜;南油6459;选育
Breeding of a New Rapeseed Variety Nanyou 6459 with High Oil,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Harvest
DAI Bingbing,YANG Yuheng,YU Qingqing,ZHOU Menglin,
ZHOU Wei,DENG Wuming,SONG Xi
(Nanch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ong 637000,Sichuan)
油菜是我国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耐盐碱作物,扩面增产潜力巨大,在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提质的新要求[1]。近年来,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在油菜产量、含油量、抗性等性状的改良上均取得较好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王汉中团队培育的中油杂501每hm2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到6299.25kg和3173.55kg,刷新了我国冬油菜高产纪录[2],同时该团队选育的高油品系YN171创造了世界最高纪录,含油量达64.8%[3]。中油杂19[4]、大地199[5]、庆油3号[6]等高油品种也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抗病性改良方面,选育出嘉油1427[7]等高抗菌核病品种、瑞油501[8]等高抗病毒病品种以及华油杂62R[9]等对根肿病4号生理小种免疫的品种。但产量、抗性、适应性等多性状同步改良难度较大,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品种为数不多。南油6459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高油、抗病、宜机收油菜新品种,在长江上游区油菜主产省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南A6 母本南A6是利用自育双高不育系南A2(具有欧洲油菜血缘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矮A与甘蓝型冬性保持系材料85-3回交转育而成)与双低、抗(耐)病核心保持系92-2测交并连续成对回交6代,结合不育习性调查、田间农艺性状综合选择与室内芥酸、硫苷、含油量品质测定以及配合力测定选育而成,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省级田间技术鉴定,属于典型的高温不育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低温可产生极少量花粉,但在南充地区10月20日左右秋播可有效控制微粉且异交结实率较高(约73.91%)。该不育系不但具有一般配合力高的突出优点,包含南油6459在内共组配出16个油菜杂交品种通过四川或国家审定(登记);还具有不育性稳定、制种产量高、双低品质优良、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与抗寒能力较强的特点。
1.2 恢复系459R 父本459R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12年春以三系组合远杂459(具高油、抗菌核病、分枝习性优良等特性)套袋自交,2013年起定向选择优良可育株连续自交4代,通过田间丰产性、菌核病抗性、抗倒性等综合选择,结合含油量定向筛选、恢复性能测试和早代配合力测试等,最终于2017年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2021年通过四川省省级田间技术鉴定。459R在南充地区10月15日播种,平均株高180.3cm,有效分枝部位高82.5cm,主花序有效长度78.6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数86.9个,一次分枝数7.5个,二次分枝数7.0个,单株角果数385.0个,每角粒数19.1粒,千粒重3.45g,种皮黑褐色;从播种到初花期约140d,花期持续时间约30d,熟期中熟;不同年份近红外检测含油量48.53%~50.78%;抗菌核病能力较强,抗倒性强。
1.3 组合配制 2018年春利用南A6与459R配制杂交组合南油6459,并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进行2年品种比较试验,表现出产油量高、抗病性与抗倒性强等特性。2020-2022年度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多点试验。2023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3)510205。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南油6459在长江上游平均生育期203.1d,比对照蓉油18晚1.2d。平均子叶长1.63cm、宽2.31cm;叶缘波状,叶片长36.25cm、宽16.12cm,叶柄长21.20cm,裂片数5.33个,顶裂近椭圆形;主茎蜡粉多、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花瓣长1.55cm、宽0.96cm,近椭圆形;角果长8.62cm;籽粒黑褐色;平均株高191.0cm,有效分枝部位高83.3cm,一次分枝数7.0个,单株角果数341.4个,每角粒数21.2粒,千粒重3.26g。经2年抗性鉴定,该品种低抗菌核病,感病毒病;抗倒性强。
2.2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南油6459芥酸含量0.0227%,硫苷含量19.21μmol/g,达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高达49.28%。
3 产量表现
2020-2022年度参加由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试验点包含南充、绵阳、成都、内江、北碚、万州、思南、安康、昆明等9个试点。2020-2021年度试验每hm2菜籽平均产量2848.5kg,比对照蓉油18增产4.23%;2021-2022年度试验菜籽平均产量2793.0kg,比对照蓉油18减产1.79%;2年菜籽平均产量2820.8kg、产油量1390.1kg,分别比对照蓉油18增产1.22%、16.00%,产油量表现突出。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 适期播种,培育大苗、壮苗;合理密植,搭建高产群体。南油6459育苗移栽最适播期为9月15-25日,5~6叶期时选择阴天移栽,移栽最佳密度为9万~12万株/hm2;直播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15日,9月20-30日为南油6459的高产播期,每hm2播种量应控制在3.00~3.75kg,成株密度控制在37.5万~45.0万株。
4.2 合理施肥 按照“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和镁肥”的施肥原则,每hm2施用纯氮150~180kg、磷肥(P2O5)75~90kg、钾肥(K2O)90~120kg、硼砂11.25~15.00kg、镁肥(MgO)30~45kg,其中氮肥按照底肥∶苗肥∶薹肥=5∶3∶2的比例施用。
4.3 加强田间管理 应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开展病虫草鸟害的防治。病害 近年来,油菜播种期雨水较多,子叶期至3叶期需用甲霜·恶霉灵等防治猝倒病。油旅观光区等重茬地块菌核病发生较重,需在初花期开展“一促四防”,对菌核病进行防治。虫害和鸟害 子叶期需注意防治跳甲;苗期防治菜青虫;花期、成熟期防治蚜虫和鸟类为害。草害 直播田块需重点加强草害防治,整地前施用灭生性除草剂杀灭杂草,播种后及时施用乙草胺或甲草胺封闭除草,3~5叶期时针对不同优势杂草类型进行茎叶选择性除草,若田间杂草仍较多可再进行1次补杀。除草剂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用量和时间间隔,以免造成除草剂药害。
4.4 适期收获 当全田4/5角果变黄或主序中下部籽粒呈枇杷色时即可进行人工收获或分段机械收获,自然晾晒5~7d后进行人工脱粒或机械捡拾脱粒。机械一次性收获应准确把握最佳收获时间(即全株角果完全变黄、主序角果脱水干枯至角果变黑前约5~7d时),可将机收损失率降至最低。
5 高效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地 制种区应选择在非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区,空间隔离距离在1000m以上,以陕西勉县等自然山体屏障地区制种效果最佳。
5.2 精准育苗 勉县地区多年制种试验表明,最佳父母本行比为1∶2。在9月10日左右父母本同期育苗,父本每hm2种植密度约3.75万株、母本约7.50万株。父本比母本开花略早,可通过父本增施氮肥或摘薹等农艺措施延迟父本花期。
5.3 控制微粉 当母本南A6最大花蕾长约2mm时,用0.14g/L化杀灵WP1喷雾化学杀雄控制微粉,喷药时需做好隔离措施,防止药液飘洒至父本。此措施微粉控制效果在95%以上,保证杂交种纯度在96.5%~97.5%之间。
5.4 及时去杂和辅助授粉 隔离区范围内自生苗、异型株和其他十字花科植株需及时拔除,并带出隔离区处理。为提高母本南A6异交结实率,可在制种区放养蜜蜂,一般每hm2放置3桶蜜蜂,但放置前需关闭喂养7d以上,以免带入外来花粉。
5.5 防止混杂 根据亲本种子需求量,可在终花期提前收割父本,或在成熟期先收父本,待清除完田间父本残枝后再收母本,以防止机械混杂。
参考文献
[1]殷艳,尹亮,张学昆,郭静利,王积军.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8):1-7
[2]侯文坤.“中油杂501”每亩单产达419.95公斤 单产创新高.(2022-04-27)[2024-06-24].https://m.gmw.cn/2022-04/27/content_1302920579.htm
[3]黄明明,余波.我国油菜含油量破世界纪录.(2013-01-23)[2024-06-24].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1/268784.shtm
[4]卞仕晶,王华,刘礼明.油菜品种中油杂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6-18
[5]王会,胡琼,李云昌,王新发,汪文祥,付丽,梅德圣.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种子,2017,36(7):102-105
[6]傅瑾,杨万富,黄桃翠,韩梅,王新顺,钟耕.“庆油3号”冷榨菜籽油品质及风味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23,38(10):138-145
[7]姚祥坦,徐素琴,王润屹,王瑞森.高抗菌核病油菜嘉油 1427 的选育及栽培要点.浙江农业科学,2019,60(7):1078-1079
[8]陈锋,张洁夫,张维,王晓东,付三雄,浦惠明,胡茂龙,陈松,高建芹,龙卫华,周晓婴,彭琦.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 5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9(5):89-90
[9]李倩,Nadil S,周元委,侯照科,龚建芳,刘钰,尚政委,张磊,战宗祥,常海滨,傅廷栋,朴钟云,张椿雨.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的选育.作物学报,2021,47(2):210-223
[10]文凤君,邓武明,赵昌斌,阳小虎,田露申,余青青.甘蓝型油菜优质高配合力质不育系南A6的选育与应用.农学学报,2013,3(12):6-11(收稿日期:2024-06-24)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SCCXTD-2024-3);“十四五”四川省油料育种攻关(2021YFYZ0018);“天府菜油”行动科技创新团队(农业生产)项目(2023TFRO06);南充市研发资金项目(22YYJCYJ0028)
通信作者:宋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