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的作业管理存在作业超载、作业异化、作业窄视等问题。增值学习视域下的作业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对作业进行学程化建构和联动制规划,在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优化“作业链”,铺设“作业网”,形成“作业场”。
【关键词】作业管理;增值学习;实践探索
一、现状探思:背离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原因澄明
(一)从“作业超载”看减负政策的核心指向
“双减”工作是教育部的“一号工程”,我们应从现状层面深度探思学业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从1995年新中国颁布首个减轻课业负担文件到2021年国家出台作业专项管理文件,化解“作业超载”问题一直是减负政策的核心指向。“作业超载”是作业管理背离增值学习的关键问题。“超载”作业的内容多与生活关联性弱,“超载”作业的形式多为书面表达作业,“超载”作业类型多为封闭性作业。因此,解决“作业超载”问题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的数量,而是要基于增值学习对作业管理进行重新理解与转化。科学有效的作业管理应站在为学习增值的视角,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点,以评估作业价值为落点,将作业管理与课程学习、素养提升、学生发展创造性地有机融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作业超载”问题所带来的学业负担。
(二)从“作业异化”看学习动力的遮蔽根源
作业的异化管理是遮蔽学生成长内驱力的“绊脚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过程的管理异化,即将原本属于学生自由自觉的探究过程异化为外在力量的强制过程;二是作业结果的管理异化,即将服务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管理异化为控制学生生命成长的结果管理。对作业的异化管理是遮蔽学习动力、引发亲子冲突、造成家庭焦虑的现实根源。增值学习视域下的作业管理应回归作业的本义,以为学习增值为出发点,对作业进行项目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并以此为统摄引领,激发学生自觉投入时间与精力。
(三)从“作业窄视”看育人功能的长期误判
传统的作业观认为,作业的价值在于“补正课之不足”,这样的定位以强化教学为指向,遮蔽了作业的育人功能。科学有效的作业管理应一方面充分彰显作业的教育价值,努力回归被“窄视”的作业功能;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作业的内核外延,尝试扩大被“窄视”的作业意义。这就要求作业管理者要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求和学生生命成长需求两个维度双管齐下,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核心要义,视作业管理为多层目标的系统推进工程,充分发挥作业的增值与育人功能。
二、实践探路: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设计路径
(一)作业场域外扩:以作业为单元的建构性学程
传统的作业管理强调从教师出发,将作业视为教学补充的小环节,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是将作业管理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外扩作业场域实现为学习增值的目的。其逻辑基点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进行学习化进程的研制,将原本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传统作业管理变为实现学生探究创造的实践作业管理。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围绕“志向和愿望”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炸碉堡》等课文。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红色德育这一大场域,以作业为单元整体建构学程。学生可以以本单元的革命题材类课文为朗读脚本播报红色事迹,也可以结合课文中关键故事情节排练情景剧,还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汇编红色档案袋。其中,播报红色事迹是基础性作业,指向整体感知的导学管理,排演红色情景剧是实践性作业,指向选文细读的助学管理,汇编红色档案袋是拓展性作业,指向综合性学习的展学管理。在开放的作业场域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而有趣的革命文化教育。这样的学程化管理为学生的学习思维成长和学程轨迹铺展提供更多可能,让知识从表层认识走向为学习增值的深度掌握与学用融合。
(二)作业功能外扩:以作业为支架的项目化活动
作业的本质是劳动、探索与成长。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将不断外扩作业功能,将作业视为项目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创生空间中实现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学习。这样的作业管理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更强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布置李大钊纪念馆”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外扩作业的支架功能,分两个阶段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完成对“李大钊革命纪念馆”的布置。第一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为补充“李大钊纪念馆”中“大事记时间轴”。这一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生平事件图”(如图1),学生借助时间线索,通过读一读、圈一圈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第二阶段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为完成“李大钊纪念馆”中“革命烈士档案卡”(如图2),这一项学习活动利用革命烈士档案卡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感受李大钊坚强不屈的品质。相互补给与前后咬合的项目化活动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学习思维的进阶。不同于被动地执行与机械地操练,“布置李大钊纪念馆”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外扩了作业功能,将作业管理视为课堂上可感、可视的项目化体验活动。这样的作业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创生空间,使作业成为勾连生活、激活兴趣、激发智慧转换的增值通道。
(三)作业生态外扩:以作业为锚点的联动制规划
传统的作业管理主要存在三种典型病态,分别是结晶态作业管理、富营养型作业管理、脆弱性作业管理(如表1)。
结晶态、富营养型和脆弱性作业管理样态的出现与教、学、评三要素的生态结构不平衡有关系。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是变“教—学—评”为“学—教—评”。外扩作业生态就是将学与评纳入作业管理,以增值学习为锚点进行联动制规划。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即在教学展开之前对学习化目标进行具体全面的设计,为后续的“学—教—评”提供科学依据;二要有强烈的驱动意识,即通过作业的有序管理驱动教学的有序开展,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联结,最终形成生动、互动、联动的“三动”机制。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师可以结合《建党伟业》等影视剧,通过为课文中的革命人物拍摄“微电影”这一驱动性作业整体规划与逆向设计:第一步,根据作业内容明确学习重点;第二步,结合作业情况推进课堂教学;第三步,依据作业成果评价教学效果。这样的作业生态管理,使“学—教—评”和“课程—教学—评价”形成闭环,最大限度地聚合教学力量,辐射相关内容,将学习的增值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紧密结合。
三、外扩探寻: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实践探索
(一)打破“内耗圈”,赋能“作业链”管理
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打破了从作业到作业的“内耗圈”,注重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的融会贯通,按照“诊断—修改—执行—再诊断”的思路研究作业,体现作业的题型结构、内容结构、能力结构与难度结构的一脉相承,从而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反馈情况进行作业设计的诊断修改。第一次的作业要求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这是比较传统的题型,学生的完成积极性不高。仔细分析学生反馈后,教师对作业进行局部调整,进一步优化题型,以“电报”的形式为学生关键能力的适应性发展提供思维支架。在第三次的作业管理中,教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一步升级改造,增加核心素养的考查。这样的作业管理以“研究—实践—反思—改进”为基本路径,通过具体经验、反思观察、主动实践,使作业的题型结构、内容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一条前后贯通的“作业链”。
(二)打破“惯性圈”,赋能“作业网”管理
在传统的作业管理中,教师常站在经验观察的“惯性圈”,完成与作业相关的设计、批改、反馈、展示,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宗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项目化任务,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构建,进而打造表征方式与完成路径融为一体、已知经验与未知世界互通互融的“作业网”。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表征方式的作业类型:“雨来阅读馆”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雨来浮雕馆”旨在让学生根据雨来的神态、动作描写为雨来设计雕像;雨来“影视馆”旨在让学生以文影对读的方式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连环画等。在多项选择的“作业网”中,学生可以从模仿开始,运用综合能力进行逐步迁移,从而享受作业的意义建构,获得更丰富、更深入的阅读体验。这样的“作业网”充分发挥了作业为学习增值的驱动效应,可以迁移到其他革命题材类课文的作业管理中。
(三)打破“封闭圈”,赋能“作业场”管理
作业管理是一项需要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封闭圈”,让教师站在不同的角色视域下审视作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帮助教师整体调控“作业场”,从而回归作业的应然价值,系统优化作业运行环境。优化“作业场”需要教师站在不同的身份视角,在前行中回望,在回望中前行:教师视角的盘点、前测与观察构成第一重“循环回望”;学生视角的诊断、研磨与剖析构成第二重“循环回望”;社会视角的测评、应用、推广构成第三重“循环回望”。前后联动、左右逢源的“作业场”才能更好地为学生铺垫学习起点,让学生置身于历史背景中去具身体验、感知体会。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类课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作业场”,教师在优化“作业场”的理念下可设计作业层级管理清单(如表2),进一步诊断作业表征管理的针对性、问题情境管理的关联性与作业经验管理的迁移性。
这样的作业管理层级清单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学习的增值。概括性、关联性与迁移性的多方考量,让学生在达成统一作业目标的同时拥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语文素养与精神滋养的同步增长。
综上,基于增值学习的作业管理需要教师主动打破作业“内卷”,通过可视化的学程、项目化的活动和一体化的规划,为学生的增值学习交出一份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陈殿兵,陈晓新.解码学习动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9-23.
[2]徐峥.异化与回归:“双减”下作业该限行吗?[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