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半夜睡得好好的,突然被钻心的疼痛惊醒了,难以忍受的疼痛从小腿席卷而来,瞬间冷汗直流。这种突如其来腿抽筋的疼痛感让人动弹不得,几分钟的抽筋可能还会给肌肉带来僵硬和不适。经历过的人都会心有余悸。
“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腿抽筋是因为缺钙,是民间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那么,腿抽筋真的只是缺钙的信号吗?
腿抽筋是指腿部肌肉痉挛,腿部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烈收缩,通常伴随着肌肉僵硬和疼痛。肌肉痉挛可以发生在许多部位,发生在小腿腿肚子的“腓肠肌痉挛”,就是常说的“腿抽筋”。这种现象在夜间或活动后尤为常见,给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导致腿抽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缺钙只是其中之一。生理性原因是指影响神经与肌肉传递过程的因素所致的肌肉痉挛;病理性原因是指在患有某些疾病时,导致腿抽筋的概率增加。
寒冷刺激 从炎热的室外突然进入寒凉的室内,或夜间睡觉空调温度很低,不盖被子,又或者游泳时未热身。不论是室温过低,还是运动时受凉,寒冷的刺激使骨骼肌通过阵发性收缩来产热,维持体温,就容易出现肌肉痉挛。
肢体受压 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局部肌肉受压过久,很容易造成静脉受压,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影响血液循环,使代谢能力下降,肌肉中的代谢产物积聚,诱发抽筋。
肌肉疲劳 剧烈运动时,肌肉持续不断地收缩,使局部代谢产生的乳酸增多,运行不畅。在肌肉的舒张与收缩状态下难以平衡,就会引起抽筋。如果运动过量,过多的代谢产物直到夜间都没有代谢完,可能会导致半夜抽筋。
脱水 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身体大量流汗,钠离子、钙离子流失,若未及时补充电解质,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就容易发生抽筋。
精神压力 当今社会节奏快速,每个人都承担着更大压力。精神一直处于绷紧状态,晚上睡眠时大脑仍然处于紧张的运转状态,得不到有效的休息恢复,小腿就容易抽筋。
有时候抽筋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提醒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只是缺乏营养元素或平时有不良习惯,及时调整就好。但经常抽筋,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
脑部疾病 例如中风、癫痫等疾病发作时,脑组织受到刺激会发生异常,引起肌肉抽搐。脑梗死主要是大动脉硬化,小动脉闭塞。大脑局部血氧不足,就可能诱发抽筋、麻木等感觉。
低血钙症 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人体内的钙离子水平不足,就会引起抽筋,同时还会有嗜睡、皮肤干燥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脊椎变形,压迫神经。长期神经受压迫就会出现抽筋。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经常发生腿抽筋,需要引起重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经常夜间出现腿抽筋的人,还有可能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睡觉时身体放松,腿部的血液流动就会变慢,无法及时排出的代谢物积聚在小腿肌肉中,刺激腿部的肌肉,引发腿抽筋。
明朝李梃在《医学入门》中称“转筋”,俗称“抽筋”。转筋与四肢抽搐不同,转筋以小腿抽搐拘挛为主,常表现一侧小腿转筋。肢体的抽搐多是阴血虚,好发于夜晚。“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夜间阳入于阴,半夜阳气衰微,则阴气充盛,阳气不足,津液失养,容易腿抽筋。在中医看来,抽筋的主要原因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肝脾失和、感受风寒等。
阳陵泉穴 是八会穴的筋会,也是治疗筋病的首选穴位。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膝盖斜下方,用手心对准膝盖骨,大拇指在内侧,四指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即为腓骨小头,阳陵泉穴就位于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突发腿抽筋时,建议患者立刻平坐,一手抓住患肢前脚掌,一手托住腿肚,尽量蹬直患肢。点按阳陵泉穴,很快就能缓解。
承山穴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在小腿肚下方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抽筋时,拇指用力点按承山穴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痉挛缓解为止。
黄芪20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川牛膝15克,木瓜15克,伸筋草15克,桂枝8克,独活15克,艾叶20克。将上述中药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水,大火煎煮至水沸,然后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滤渣取汁,然后调至合适温度泡脚(注意防止烫伤)。每天1次,以临睡前为佳,每次泡脚20-30分钟。补益气血,温经散寒,柔肝止痛,舒筋活络。
合理膳食 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坚果。减少酒、咖啡和可乐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饮料摄入。注意钙质的摄入,多补充富含钙的食物,例如虾皮、牛奶、海带等。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促进钙盐溶解,帮助吸收。
注意保暖 避免局部肌肉受寒。尤其是夜间睡觉时,不要让身体受凉。
适量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勤动腿,增强腿部肌肉张力和活力。足尖运动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夜间抽筋。运动前要提前热身,做好肌肉拉伸,减少突然的肌肉刺激。
运动后补充水分 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减少电解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