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和生活作风。红色家风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二是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三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好家风孕育好的党员干部,好党员率先垂范,带出好的公民,从而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红色家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其对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但大学生家庭教育未能充分吸收红色家风中的伦理教育资源,教育效果不佳。因此,研究红色家风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指有大学生子女的家庭,通过其父母或年长者,配合学校和社会,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大学生子女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大学生家庭教育具有“信息化、双向互动、多元化”的特殊性,同时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互动性、时空性”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深入学习红色家风能提升大学生家庭教育实效,注入新活力,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家庭教育,红色家风的精神品质可以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追求,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使他们深刻理解其独特价值。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涵养道德品质
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可以使培育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激发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在道德认知层面,红色家风强调了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和革命精神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这些道德标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选择和决策。在道德情感层面,家庭教育中融入红色家风,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这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在道德意志层面,红色家风中的坚持和奋斗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展现更强的意志力。通过家庭教育的熏陶,他们能够更好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道德行为层面,家庭教育将红色家风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可以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符合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行为。例如,诚信待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红色家风作为一种家庭教育资源,可以在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凝聚家庭亲情
在历史溯源的维度上,红色家风与传统文化中儒家“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仁”,即发自内心地爱人。其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向善的本性;其次,则表现为一种家族之爱,起到凝聚家庭、家族乃至民族的作用;再次,表现为泛爱和博爱。其最高境界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的思想所体现出的积极意义与现代优秀青年的精神本质具有一致性。红色家风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通过融入这种精神,家庭教育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提升家庭的凝聚力,使大学生在一个支持性强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并且,红色家风中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家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激发社会责任
红色家风中强调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在社会和国家中的角色,树立明确的历史使命感和奋斗目标,从而更加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红色家风的传递并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者陈旧的故事。相反,它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家长的实际行动来展示。比如,家长们可以引导大学生们参与社区服务,比如义务教学、环保活动等,这些实践行动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大学生应当树立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这种精神不仅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实阻碍
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存在认识不足和偏差;高校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可控能力弱,操作过程中外在因素影响多;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存在忽视和放松,家庭和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够。在此现状下,红色家风在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现实阻碍:
(一)家庭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部分家庭的传统观念和红色家风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因而产生结构上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每个家庭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各不相同,部分家庭可能对红色家风的认识有限或与传统观念存在差异,影响红色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入效果。二是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化、创新性和自主性,可能与红色家风中强调的集体主义、传统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观念的冲突可能导致家庭成员对红色家风的接受度降低。
(二)教育资源和系统支持的不足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足使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遭遇现实困境。家庭可能面临如何将红色家风的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困境。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红色家风。其次,缺乏系统支持也在一定意义上导致红色家风难以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效的红色家风教育需要系统的资源和支持,如专门的教材、培训课程和活动方案。然而,很多家庭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红色家风的系统教育,从而影响其实施效果。
(三)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使各种价值观念并存,年轻人受到的影响较大,可能对红色家风的传统观念产生抵触或忽视。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使红色家风的教育面临挑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物质利益,而红色家风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价值观可能与这种风气存在矛盾。这种变化使红色家风的教育受到影响。
(四)家庭内部的实际困难
家庭内部的实际困难主要体现为沟通、执行的障碍和时间、精力的限制。在家庭内部,红色家风的推广可能遇到沟通不畅和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对红色家风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实施中的摩擦和困难。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红色家风的教育,这种实际限制可能影响红色家风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实践进路
针对上述现实阻碍,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实践进路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
(一)开展系统化红色家风教育
第一,家庭应自觉制定详细的家庭教育计划,将红色家风的核心理念融入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定期的学习和讨论活动。例如,设立每月的红色家风学习日,讨论红色历史故事、人物事迹等。第二,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大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红色家风教育教材和参考资料。这些教材可以包括红色历史故事、红色文化精粹以及实践指南,帮助家庭成员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红色家风。第三,家庭应当与社区组织、学校等合作,开展联合活动,使红色家风教育得到广泛支持。第四,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争取资金和资源用于红色家风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承载着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汇聚,无疑是推动红色家风教育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开展红色家风实践活动
首先,家庭应定期举办红色家风文化活动,如观赏红色影视、学习经典歌曲、参观革命纪念地,以增强家庭成员的认同感;其次,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践行红色家风的奉献和服务精神;再次,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红色家风,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或社交媒体群组分享故事和感悟,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最后,将红色家风融入日常生活,在日常言行中注重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三)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家庭长辈和教育者应通过自身行为践行红色家风的价值观,如诚信、节俭、奉献,以此影响大学生。通过家庭会议分享经验,增强对家风的理解。家长与大学生子女定期交流,引导他们将家风融入生活学习,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四)对家庭教育进行长期规划与评估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设定长期目标,如五年或十年的红色家风传承计划,并分阶段实施。其次,建立评估机制,定期检查红色家风融入效果,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再者,创新传承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如观看红色电影、纪录片或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感。最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分享故事和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红色家风的感染力。
四、结语
红色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当今社会,我们须以严谨之态度,不仅致力于大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技能锤炼,更应将红色家风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深深镌刻于他们心间,使之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撑。通过体系化的制度设计和实践途径,红色家风得以有效融入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进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与道德塑造。
【参考文献】
[1]李毅弘,戴歆馨.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4-9.
[2]刘元昊,杨丽.大学生家庭教育失位错位问题的研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2):153-158.
[3]柯华,欧阳慧,邱明.红色家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8(06):84-90.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德育先行,知行合一”四位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阶段性成果(编号:22JP061)。
(作者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