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发展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包含经济发展,还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党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党建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党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探索
(一)党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现代化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其中,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典型经验就是“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发展战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不仅明确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借鉴世界经验,逐步探索和形成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这条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重视社会公平、文化繁荣和生态文明,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现代化愿景主要集中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早期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现代化的设想,这些设想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家的工业和国防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此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在信息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了强大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为中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以党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的领导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使现代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关键时期的决策和执行中,例如在重大灾难和危机中的迅速反应和有效应对,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党史学习教育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学习党史,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还能够帮助全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党的现代化战略,形成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员干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还能够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能力。
党建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党建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特别是在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中,党建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新时代党和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措施
新时代,中国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在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强调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治理方面,通过推行社区民主和基层法治,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强调文化的核心地位,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表明,中国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通过推动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减贫等全球性问题上,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和措施,展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互联互通。这一倡议不仅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还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通过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此外,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和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中国将继续巩固和扩大这一成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中国有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的战略布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这一进程中,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结语
从党建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时代,党和国家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J].红旗文稿,2022,(2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作者系长治医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