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4-12-26 00:00:00刘磊
党史文苑 2024年12期

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党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重要性缘于二者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的潜在协同效应。红色文化作为我党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党与群众连接的纽带。基层党建则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关乎党的兴旺发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此增强组织力和凝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的有效融合,为党员和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加强党的基础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红色文化概述

(一)红色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其定义涵盖了我党的建党理念、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其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体现,通过对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人物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党性修养和革命理想信念。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基层党建中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承担着传播党的理念、贯彻党的决策和团结带领群众实现自身发展的重任。因此,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实践,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内涵应进一步拓展,将其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结合,不断丰富其时代性和前瞻性,使之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基层党建将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松散等问题。红色文化应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内容,通过定期的主题教育、实地考察和学习活动,深化党员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转化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强化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导、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效能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在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中,红色文化不仅是传递党的理论和政策的渠道,更是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革命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手段。此外,红色文化通过对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的学习,能够深化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履行党的使命和责任的自觉性。这不仅仅限于理论学习,更通过实地教学、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红色故事的传播等多种形式,使得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得以在基层广泛传承。红色文化对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特殊的贡献。这不仅有助于塑造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积极向前的良好风尚。

二、基层党建的现状与挑战

(一)基层党建的现状

基层党建的现状表明,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其组织设置和活动机制不断优化,党员教育和管理也更加规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基层党建工作在适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方面,展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正在从传统的政治引导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转变,这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要具备高效的治理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包括党员队伍结构老化、青年党员比例偏低、党员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都制约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资金和资源相对匮乏,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质量与效果有待提高。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层党建也迫切需要探索新媒体和数字化手段的有效融入,以提升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广泛性,确保党的理论和政策在基层的深入人心。

(二)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

基层党建在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挑战。随着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和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基层党组织在吸引和团结年轻党员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青年党员的比例和活跃度不足,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私营经济领域,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亟须加强。基层党建活动的传统性和形式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缺乏创新的活动形式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满足广大党员尤其是新时代党员的需求和期望。信息化与网络化给基层党建带来了双重影响。虽然网络技术提供了新的组织和沟通手段,增强了党组织的信息传递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开放性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具备新的网络治理能力,以有效管理和引导网络舆论,保证党的理论和政策在互联网上的正确解读和传播。基层党建在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方面的不均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基层党组织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场地和人才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的融合机制

(一)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融合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红色文化作为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其与基层党建的有效融合,不仅是实现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需要,更是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所在。红色文化能够为基层党建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通过教育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融合的可行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工作和政策实施的前沿阵地,具备将红色文化教育具体化、实践化的天然优势。通过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形式,红色文化元素有效地渗透到党员的日常活动中,成为提升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性与深厚性,为基层党建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材料和形式,从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到在线红色资源平台,都极大地便利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红色文化教育与基层党建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平台,数字化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使得红色文化教育与基层党建活动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普及率和影响力。

(二)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必须从多个具体路径入手。首先,应充分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扩大教育覆盖面,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手段,使党员能够随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次,要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党员的参与感和互动性,结合在线直播、情景模拟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红色文化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学习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此外,红色文化教育要融入党建工作日常,将其作为常态化的教育内容,借助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确保党员定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强化理想信念。针对不同群体的党员,教育内容也应更加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工作背景的党员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发展。通过这些路径,红色文化教育将更好地支持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四、红色文化促进基层党建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红色文化的实施策略

红色文化的实施策略在于其能够深化基层党建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确保党的理论和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和实践。策略的核心在于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常规教育体系中,确保所有党员都能定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这种教育不仅限于理论讲授,更应包括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如组织访问革命历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以此加深党员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感性认识。实施红色文化的策略还应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博物馆、在线教育平台等,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党员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提供丰富的视听教材和互动环节,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更新,将传统红色文化与当代我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解读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意义,使基层党员能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还需注重结果的反馈和评估机制的建立,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价,分析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内容,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促进基层党建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基层党建发展的具体措施需要系统地规划和实施,以确保党的理论与实践深入人心,并有效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是基础,应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历史和方针政策,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和现代媒体资源,使党员能够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施目标化管理,基层党组织应制定明确的党建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来评估党建活动的效果,确保每一项党建任务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创新党建活动形式也至关重要。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当代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引入更多富有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活动方式,如线上研讨、社区服务项目、互动式学习平台等,增强党建活动的互动性和实用性。在促进基层党建的过程中,还需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应通过身体力行展示党的形象,以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参考文献】

[1]吉李敏,何得桂.党建赋能与系统联动: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何以筑牢基层基础——以王益区红旗社区治理实践为例[J].社会科学动态,2024(07):31-39.

[2]杨丹,王依.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4,(07):56-65.

[3]包雅玮,顾清.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提升路径研究——以江苏X市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4,38(04):15-23.

[4]楚元泼.优化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助推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J].兰台内外,2024,(22):52-54.

[5]王向卓,魏红曼,冯江.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24,26(04):111-115.

(作者单位系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工程分公司)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