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难万险,成为红色医生

2024-12-26 00:00:00汪行舟
党史文苑 2024年12期

萌发学医志向

朱正沐,字彩林,出生于1915年1月19日,1933年参加少共国际师。

1933年1月,共青团中央局随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至江西瑞金,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署办公,对外称少共中央局(亦称共青团中央局),机关驻地在瑞金沙洲坝。5月下旬,少共中央局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仅仅三四个月的时间,中央苏区就有1万余名热血青年加入少共国际师,有些甚至是低龄段的少先队员。此时已满18岁的朱正沐也报名参加了少共国际师。

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跑马场”正式成立。9月3日,少共国际师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在少共国际师出征仪式上,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萧华作了具有强烈鼓舞性的讲话:“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装待发要出征,粉碎敌人‘围剿’莫延迟。我们都是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9月6日,全师官兵高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坚决的、果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在文化俱乐部表演的“马刀舞”助兴下,朱正沐背着长长的红缨枪和草鞋,手拿宣传单,紧随浩浩荡荡的部队奔赴广昌开展军事政治训练。

少共国际师到达广昌后,驻扎在南部的头陂、新安一带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科目的军事政治训练。训练结束时,通过全师比武大会,第四十五团二营荣获第一,朱正沐所在的第四十四团三营名列第二。在这里,他见到了萧华,并与萧华进行短暂的交谈。萧华握着朱正沐磨出了血泡的手,用兴国话说:“老乡老乡,你蛮不错,嘿蛮扎(好厉害)。诶们年龄踏不多,诶要喊你喊锅锅(我们年龄差不多,我要称呼你为兄长)。”

在闽北拿口,少共国际师第一次与敌军交锋,虽然“初出茅庐”,但英勇无畏,首战告捷,歼灭敌人500余名。全师指战员喜笑颜开,部队士气高涨。红军总司令朱德致电祝贺,朱正沐和战士们挥舞着缴获的步枪,激动不已。之后,朱正沐还在闽赣境内先后参加了团村、邱家隘、将军殿、万久岭、大寨脑、洪田、驿前、石城等几十场战斗。千锤百炼始成钢,朱正沐在一次次战斗中锻炼、成长,在一次次历练中破茧成蝶。

1934年5月,朱正沐因为高小毕业,有较高文化水平,加上当时的医护人员特别紧缺,一个连甚至一个团都没有几个医生,只有卫生员,所以他很快被调到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团卫生队任卫生员,后被任命为中央红军卫生部伤员班班长。

10月,朱正沐被充实到红三军团卫生部休养所当看护员,时常帮伤病员洗脸、洗脚,消毒、换药、服药等,接触了很多来来往往的将士。不管是伤痛难言的士兵,还是表情威严的将领,朱正沐都能与他们相处融洽,从而结识了一些官兵。

长征路上,越向北走,部队中生疥疮和发疟疾的官兵就越多。由于缺少药品,医护人员便用硫黄和石灰水,煮沸后给生疥疮的伤病员擦洗。看着战士们疼痛的表情,朱正沐内心充满愧疚。“怎样才能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朱正沐在心中暗想:“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学医。”他对照陈义厚编写的《诊疗手册》《处方学》等书,认真研究,仔细揣摩消毒方法、换药技巧,甚至自学配药。

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与国民党军在湘江进行了白刃肉搏的惨烈战役。在这里,朱正沐见到了受伤的三哥朱正湧,并给他化脓的伤口进行了换药、包扎。见朱正湧的伤口发炎得吓人,朱正沐边捆绑带,边低头抽泣。朱正湧摸了摸朱正沐的头,安慰他说:“哥这点伤不碍事。”此外,朱正沐还见到了扛着机枪的二哥朱正源。朱正源边跑边与朱正沐打招呼:“弟弟,你要保护好自己呢。”

背着医学书过草地

1935年3月,朱正沐跟着军医谷广善学本事。谷广善见朱正沐聪明好学又有文化,教给他很多实用的医护知识。

6月,红军为了甩掉追击的敌军,开始翻越冰冷的大雪山。因长途跋涉,衣衫单薄,食物耗尽,伤病增多,一些体力不支的将士爬过了三分之一的雪山就停下来休息。为了避免被冰雪冻死,司号员一路喊话:“千万别在雪山上逗留,更不能在这里过夜,大家要加快进度。”皑皑的雪山,让人感觉不到白天与黑夜。红军队伍在雪地里艰难前进,有的蹒跚向前,有的在寻找食物,也有的太过劳累倒在雪地上。朱正沐背着小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大队人马。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没有粮食时,将士们就吃树皮、草根、野菜等,身体抵抗力大幅度下降,有些将士得了病,还有些将士牺牲在雪山上。身为医护人员的朱正沐和谷广善焦急万分,他们四处采集药材,研制药方,边行军边医治病号,确保红军继续前进。

8月,朱正沐与部队一起进入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草地。草地天气一日三变,风一阵雨一阵,将士们身上干一阵湿一阵,肚里饱一顿饥一顿。朱正沐也十分饥寒、疲劳,差点就被这广阔无边的高原湿地夺去生命。幸好,朱正沐掉队后遇到一个姓谢的老乡。谢老乡比朱正沐大十几岁,经验更足些。一路上,朱正沐和谢老乡相互推拉,半走半爬地走出了泥质沼泽。他摸了摸背包,医书还在,紧绷的心才松懈下来。到达班佑寨,朱正沐再次遇见了二哥朱正源,他仍然是肩上一架机枪,衣衫褴褛。朱正源只来得及说了句“弟弟要保重,一定要跟紧大部队”,就急匆匆地走了。

9月19日,朱正沐接到噩耗,二哥朱正源在腊子口战斗中牺牲。一时间,朱正沐无法接受,本来就瘦小的身躯,一下子被击垮了,发烧、咳嗽、畏寒,卧床不起。好在谷广善对他精心呵护,休养了一段时间才得以恢复。

1936年春,朱正沐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困苦、浴血奋战,经历无数次生死考验、命悬一线,胜利结束举世闻名的长征。整个部队欢欣鼓舞、热血沸腾,朱正沐和医护人员拥抱在一起,激动得泪流满面。

在实战中练就过硬医术

1937年春,朱正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选派到红军卫生学校系统学习医学。可是不到半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青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和白求恩一起创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参与筹建医务学校,后任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将朱正沐火速召回,要求他立即结束学习回前线。9月25日,朱正沐跟随115师参加平型关伏击战,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1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首战胜利。

平型关大捷后,1937年11月,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受八路军总部之命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000人的武装在五台山区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朱正沐服从安排,随叶青山到五台县耿镇镇参与组建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之后,朱正沐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看护长、司药。

1939年3月,朱正沐紧跟115师卫生部部长谷广善,在罗荣桓率领的115师部队,与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组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先后在鲁西、鲁南、冀鲁边、鲁中、滨海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创建多所医院。

8月1日,山东济宁梁山县孟林村内,八路军115师正与当地百姓举行联欢会。侦察员突然来报:“日军长田大队来犯!”罗荣桓不惊反喜道:“建军节当天,这鬼子就来给咱们送炮喽。”然后诱敌深入,用迂回打法请君入瓮,将日军忽悠得团团转。找不着北的日军正巧遇到前来救治伤员的朱正沐。朱正沐一听是日军,用平时学来的两句通用日语“您好,长官”“跟我来”,将日军带至115师埋伏圈才得以脱身。

11月,朱正沐因业务能力较强,被提任为八路军129师343旅黄河支队卫生处医助、医生。

1940年底至1944年8月,朱正沐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处医务副主任、主任、副处长,第七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平原省军区聊城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运西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其间,救治了无数将士,多次立功获嘉奖。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山东临沂城内4000余伪军,依靠坚固的工事与日军逃走时留下的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负隅顽抗。因战事需要,朱正沐跟随罗荣桓到山东聊城。

1946年夏,朱正沐在聊城医院结识了司药张云秋,并与张云秋结婚成家,后育有三女三子,并定居山东。

新中国成立后,朱正沐携家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文化干部学校学习,孜孜不倦地攻读医学知识,逐渐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军医。

之后,朱正沐以正师级离休,享受副军级生活待遇。离休后因身体欠佳,朱正沐转入苏州干休所疗养。2005年,在苏州干休所逝世,享年90岁。

(本文根据故事主人公的外孙陈承海先生的口述,以及《回忆中央苏区》《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卷一)》《瑞金人物志》编写)

(作者系赣南医科大学副教授,江西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