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24-12-26 00:00:00孙帮寨李茂钟世华
党史文苑 2024年12期

“红医”是“红色医生”或者“红色医疗”的简称。最早提出“红色医生”概念的是毛泽东。1931年冬,中革军委创办红军军医学校,毛泽东为学校制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从红军时期发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内涵,红医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红医精神的内涵

红医精神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苏区军民在医疗卫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精神文化。红医精神既继承了井冈山精神的特质,又伴随着苏区精神共同成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是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

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党领导的军队就处在与强大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战争环境当中,战斗频繁激烈,环境艰苦恶劣,伤病员不断增多。如果不能对伤病员进行有效救治,将会影响红军部队的士气,对巩固部队十分不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军政机关对于卫生问题,再不能像从前一样不注意,以后各种会议,应该充分讨论卫生问题。”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医疗卫生工作不仅是一个医疗业务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严肃意义的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为革命战争服务,为苏维埃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实质上就把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医疗卫生工作与单纯治病疗伤的技术工作区分开来了,赋予了医务人员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军民健康服务的更广阔、更艰巨的使命。广大苏区医务人员,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不断坚定政治信仰。从国民党军队转到红军中的卫生人员,大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李治、姜齐贤等。甚至一些原来信仰基督教的卫生人员也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傅连暲、戴济民等。

革命战争时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仅仅靠革命热情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这一时期,我们党把技术优良作为红色医生的培养目标之一,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是红色卫生队伍共同的追求。我们党创办的红军卫生学校,就将“政治坚定”和“技术优良”一并列为教育方针。为提升技术,以贺诚、傅连暲为代表的红色医生通过办学校、培训班、函授班以及出版刊物等方式提升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

(二)无私奉献的思想品质和救死扶伤的道德情操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医生为了军民的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所有,甚至是生命。在抢救伤病员时,广大医务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在阵地上为红军伤员包扎,将伤员抬下火线,许多医务人员牺牲在火线上。如中央苏区医学界“四大金刚”之一的陈义厚,1931年12月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宁都起义时加入红军,为红军卫生学校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作出了卓越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为了统一管理留下的伤员和医院,陈义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在指挥部队转移时,不幸以身殉职。

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红医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键,集中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科大学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一方面表明党的领导人关心卫生事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红色医生的极致追求。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务人员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千方百计地救治伤病员和群众,甚至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抢救伤员。

(三)攻坚克难的革命斗志和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卫生事业的创立和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地内部的艰苦环境和恶劣条件。为了避敌锋芒,根据地一般都是建立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和山区。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交通闭塞,卫生环境恶劣,致病媒介遍地滋生,也没有标准的卫生设施。二是国民党当局的军事“围fP0HiLtM35Eh1ZEYix8DjYBl91c1iJ44LtdoZk5//WA=剿”和经济封锁。由于封锁,根据地卫生工作需要的医务人员和药品器材等技术力量和物资,难以从外界获得,导致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陷入极大的困难当中。

困难没有打垮苏区医务人员,反而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激情。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红色医务人员依靠群众的帮助,发扬自力更生的方针,使用各种代用品和中草药,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在药品和器械筹措上,没有西药就采制中草药,没有手术器械就用木工锯代替,没有盖布就用树叶代替。他们自行研制开发药品,加工中草药,使中央苏区药品由最初的“不多且不好,受伤没药治”,到依靠战场缴获或购买仍无法满足战场救治需要,再到最后因陋就简,创办制药厂,大量生产各种丸散膏丹,生产纱布、急救包、酒精以及各种医疗器械,到长征出发时已经能够给各部队预发3个月的药品。

在医学教育中,没有教材,教学人员就自编自印,没有教室就借用祠堂、教堂、医院等场所;没有粮食,医务人员就自己组织开垦荒地,发展养殖,从依赖苏维埃政府提供到能够自给自足,甚至供应前方等。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中央苏区医务人员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革命精神,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推动着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医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以文化人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集中表现为政治认同功能、思想引领功能、情感激励功能和道德示范功能。

(一)红医精神的政治认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传播本阶级核心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为本阶级革命、执政所作的合法性辩护。统治阶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广大被统治阶级能够认同现行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传播的核心价值。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归根到底是要使大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党和国家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红医精神及其医疗卫生实践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体现。通过红医精神的学习和弘扬,能够使医学生深刻感受“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懈追求,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红医精神的思想引领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它能够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提供最大公约数,是社会或群体的价值导向。随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分配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思想观念日趋多样。结果是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不断增强。多样化的思想观念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否则容易导致思想混乱,从而动摇党的领导地位。

意识形态性是红医精神的根本属性,这就赋予其思想引领功能。红医精神从医疗卫生领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卫生事业实践中的伟大成就。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让大学生体会人民卫生事业的创业维艰,从而认识到红医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信念、苦练技术、救死扶伤的价值追求。并能以这些价值为导向,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需求和价值目标,使他们在多元激荡的思想环境中坚定政治立场,担当历史使命。

(三)红医精神的情感激励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使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把外部引导教育内化为内部自觉的认同。这也可从学理上加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主流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并非仅指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感性形式,包括“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等非理性形式。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理论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还需要各种感性形式进行激励。

红医精神是红医先辈们在艰难困苦的红色卫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其中蕴含着红医先辈们对党和人民的真情实感、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伤病员的革命人道主义等,这些精神气质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榜样示范作用。红军长征后,在敌数次“围剿”中,共产党人漆鲁鱼与党和部队失联,一路行乞,辗转千里寻找党组织,历经艰辛都未放弃,直到1937年才回到党的怀抱。这些奉献、忠诚的情感对医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技术,掌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本领。

(四)红医精神的道德示范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榜样的示范性比抽象的理论和单纯的灌输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人们认识的规律是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在认识过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体验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思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先辈及其先进事迹往往具有较强的精神感召力和现实说服力,是我们进行榜样示范的重要资源。这也为我们将红色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示范功能提供了现实依据。

由于红医先辈们掌握医疗技术,党和军队对他们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在红军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制定了卫生技术干部的津贴工资,按技术水平发放。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些钱用于自己的物质生活,而是购买苏区政府的公债,支持革命工作。在节省运动中,红医们主动退还公债、减少津贴,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4月的《红色中华》就以《第五医院退还公债票四百余元 医生要求减少津贴》对红医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报道。除此之外,红医们在创建医疗卫生事业时体现的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等道德品质,同样具有示范功能。在学习红医精神过程中,医学生通过感受这些道德品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树立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75.

(作者单位均系赣南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