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各个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特别是在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育环境下,阅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基于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
阅读能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各地事物、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思想的途径,也是学生深入探索世界、领略各地名胜与风土人情的便捷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与不同动植物和诸多奇异事物、现象、想象进行对话的桥梁。然而,小学生的年纪尚小,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尚浅,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或仅为了阅读而阅读,未能吸收阅读中蕴含的丰富养分,导致阅读过程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使他们热爱阅读,从而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部分教师认为阅读课文的目的性过于明显,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阻碍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此外,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会严格依照知识点教学,而忽略了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趣味元素,并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借助课文中的有趣内容,为学生设计了独特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牛肚子里的红头对话。除了安慰红头、鼓励红头,学生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只要合理即可。具体引导如下。
笔者:“同学们,假设你是青头,你会对牛肚子里的红头说些什么呢?”
学生1:“我会告诉红头不必害怕,你只是在牛的肚子里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学生2:“我会提醒红头,虽然我们暂时看不见彼此,但我们可以通过勇气和智慧来应对。我相信你很坚强,一定能渡过难关。我们会一起努力找到出口,你会从牛肚子里走出来,再次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二)组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众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们在阅读时大多不记录、不标记、不摘抄,也不查询,导致阅读后不久便将所学内容遗忘殆尽。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他们所接触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宝贵的财富。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记忆和积累的良好习惯,以便真正吸收知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让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知识竞赛,让学生将阅读中了解到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信息写出来,并进行评比,选出课堂上的阅读小明星。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通过比赛形式展现自我。教师定期开展竞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将来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需要遵循特定的技巧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的兴趣不足和效率低下的现象,源自恰当阅读策略的缺乏。他们在阅读时仅仅从头至尾翻阅书籍,而对阅读过程中应获取的知识、体验缺乏深入的思考,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一)教授学生摘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无效阅读的误区,教会他们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阅读,从而确保他们能从阅读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收获,并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摘录优美的词汇、句子或篇章。对于富含哲理的语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摘录,还要鼓励学生附上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新颖有趣的素材,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为了让学生见证自己的进步和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摘录时注明来源和日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那一定会很好》为例。学生1的摘录包括舒服、砍倒、美丽、缩成一团、吱吱嘎嘎、跑来跑去等词汇,还有“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等佳句。学生2的摘录包括难受、努力、钻出、拂动等词汇,还有“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等佳句。
在摘录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定期复习和朗读摘录的词汇、句子和篇章,加强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对摘录内容的吸收和内化,使其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领悟和驾驭能力,推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
(二)教授学生注读的技巧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认识提高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阅读学习中掌握精读的技巧,并通过精读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拓宽视野。
例如,在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如“窟窿”。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工具书,全面了解字词的读音、含义、例句等,并在书页的空白处做好标注。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家长求助,或通过网络查询,以确保学生透彻理解句子,更好地理解后续的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向教师请教:“老师,小蜘蛛说‘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它为什么要给老屋讲故事呢?”教师可以这样解答学生的疑问:“小蜘蛛给老屋讲故事是因为它得到了老屋的庇护,为了感激老屋,或者它不想让老屋倒下,便给老屋讲故事,而且一直没讲完。”
此外,学生可以将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如果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感兴趣,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通过阅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写作和总结能力,为后续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阅读不止有一种形式,也不仅限于对文本的直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教师可以组织“共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该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阅读目标,鼓励学生摘录书中精彩的词汇和句子,标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并与同伴分享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发布在班级群、班级美篇中,或张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墙上,以便学生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本书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虽然学生可能已经自主阅读过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但由于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书或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介绍书籍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四)推荐优质读物
当前,网络与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针对小学生的读物,这些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应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质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并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小学生天性活泼,耐心有限,他们在阅读时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因而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向他们推荐适宜的纸质读物,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中找到宁静,于书香中陶冶情操。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神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书籍,这些书籍各具特色,富含故事、哲理、人物等元素,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语言素材,开阔视野,丰富思想,还能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阅读对个人语文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并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熟悉其基本操作方法,是新时代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适宜的优质纸质读物,还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网络文化节目或视频,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阅读,多角度吸收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邻家诗话》等节目,这些节目形式新颖,搭配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和串词,还有嘉宾的精辟点评与讲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佳的阅读内容。在观看这些节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不同阅读形式的乐趣,还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开展阅读的兴趣,教授他们一些高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轻松且有效地阅读,并在阅读中获得成长,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