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2024-12-23 00:00:00郭颐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教师应幼儿园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一系列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户外运动课程,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活动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不同性别幼儿在运动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均衡促进不同性别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并推动户外运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成了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对Y园3~6岁不同性别幼儿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探索幼儿园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幼儿园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

(一)增强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目前,许多幼儿沉迷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导致参与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身体素质相对较弱。除了加强营养摄入,幼儿还应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以增强体质。户外运动以跑步、跳跃等大动作活动为主,与室内活动相比,这些活动更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增强其抵抗力。

(二)培养意志,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当前,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利用户外运动来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磨炼他们的意志,并通过挑战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在顽强意志的驱动下,幼儿将进行多样化的互动,并在各种挑战活动中克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这对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保持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三)团队合作,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户外运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相互配合,并通过沟通、交流来达成目标。以球类运动为例,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紧密协作、相互配合,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园户外运动课程的发展现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目前,幼儿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幼儿园应积极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和球类社团活动,以完善和发展户外运动课程。然而,由于场地、教师专业素质及课程设计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幼儿的户外运动课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环境仍需优化

环境是课程开发的硬件基础。目前,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的营造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相关教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户外运动的教育价值。此外,在部分幼儿园中,户外运动设施较为单一,大都是一些基础运动或娱乐设施,种类有限,且未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性别设计专门的活动区域,也未提供适合幼儿年龄、性别和运动能力的多样化材料。

(二)课程意识滞后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集体教学和特色运动游戏课程等形式,丰富户外运动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效果呈现,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主体地位,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这种做法使得幼儿在运动中处于被动状态,这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三)课程目标固化

在设定户外运动课程的目标时,部分教师往往沿用传统教育目标的设计方法,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因素及运动能力的差异。这种做法导致户外运动课程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的实质内容,无法有效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内容单一

在开发户外运动课程时,部分教师存在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其课程内容往往集中在动作技能和身体要领的训练上,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借助观察、模仿和反复练习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忽视了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以及跨学科内容的融合,而这些因素对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关重要。

(五)忽视长期发展

目前,教师普遍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但对幼儿持续提高运动能力的关注不足。特别是在幼小衔接阶段,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幼儿在升入小学后往往难以迅速适应体育课程,在动作执行上显得迟缓,从而影响他们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运动能力的差异,营造合适的户外运动课程环境

在开发户外运动课程时,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户外运动场地,确保场地布局能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多样化的户外运动,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全面考虑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兼顾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的兴趣、运动能力以及户外运动的具体需求,合理配置场地资源,并科学规划户外运动区域。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技能性运动区域,该区域主要面向大班幼儿,用于开展多样化的身体技能锻炼活动,如钻、爬、攀登等,以增强幼儿的耐力、力量及灵敏性。再如,教师可以规划一个专门的表演运动区,这个区域更适合女生。教师可以组织女生结合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在该区域开展多种多样的表演运动,以提高她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聚焦不同性别幼儿的生理差异,设定合适的户外运动课程目标

《指南》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征,从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性别幼儿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异,设定合适的户外运动课程目标。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幼儿在骨骼和肌肉组织的发育上存在差异。3~6岁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组织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男生通常具有较高的骨骼密度、较多的肌肉质量和肌肉纤维数量,而女生的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水平相对较高。这些生理差异可能会对幼儿在运动中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产生影响。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差异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在设定课程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初步调研、个别观察及群体测试等方法,掌握该年龄段或班级内幼儿的生理发展概况。教师应将同龄不同性别幼儿的生理差异融入运动课程目标的设定过程,先构思总体目标,再设定具体目标。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教师应实施这些具体目标,逐步推进,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了解不同性别幼儿的运动能力,设计合适的户外运动课程内容

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运动能力上的发展特点,并关注同龄幼儿中性别差异对提高运动能力的影响,对于开发适宜的户外运动课程极为重要。笔者对Y园3~6岁不同性别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数据显示:3~4岁幼儿在单脚跳发展方面,女生的单脚跳能力明显强于男生(图1);4~5岁幼儿在单手投掷能力方面,男生的单手投掷达标率明显高于女生(图2)。

图1" 3~4岁幼儿单脚跳达标率
图2" 4~5岁幼儿单手投掷达标率

基于上述数据,Y园在设计户外运动课程的具体内容时,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运动游戏学习体育技能。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体验式运动游戏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运动素养。例如,在开展跳跃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池塘的情境,引导幼儿结合“过河”等情节进行互动,让幼儿扮演青蛙等角色,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并加强对他们跳跃和平衡等技能的训练。另外,课程应以综合性的活动为主,如在每日晨间的混龄运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大班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性别差异,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运动场地、多样化的运动器材及丰富的游戏情境,开展晨间体能锻炼的大循环活动,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

(四)关注不同性别幼儿的运动兴趣,跨领域融合户外运动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领域融合已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趋势。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将一日生活学习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紧密结合,采用分领域和综合领域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领域间的壁垒,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创新的户外运动课程高度重视不同性别幼儿的运动兴趣。在该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充满活力、趣味盎然且充满竞争的环境,巧妙融合多领域知识,有效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并逐步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例如,笔者在对Y园3~6岁幼儿运动能力性别差异进行研究时发现,女生更倾向于将运动游戏与艺术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运动游戏中融入音乐元素,引入音乐节奏和节拍的知识,以提高女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而男生更偏爱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教师可以选择男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鼓励他们进行自主讨论、沟通和协商,以激发他们参与户外运动的兴趣。

(五)结合不同性别幼儿的体能发展特点,探究幼小衔接户外运动课程

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持续提高是开发户外运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紧密相连却各具特色的教育阶段。由于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改变,不同性别的幼儿可能难以迅速适应小学体育课程,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深入了解不同性别幼儿在体能发展上的特点,并在两个教育阶段之间建立良好的运动衔接机制,是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持续提高的重要策略。

在开发幼小衔接户外运动课程时,教师应注重两个学段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根据不同性别幼儿的体能发展特点,设计一系列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运动课程。同时,教师应重视性别差异,确保课程内容既全面又富有趣味性。例如,男生通常在跑跳能力和力量方面具有优势,而女生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方面表现更佳。针对这些性别差异,教师应合理设置运动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幼儿走、跑、跳、爬等基本运动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设计户外运动课程,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对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应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倾听交流、能力测试以及跨园所的调研等方法,探究不同性别幼儿运动能力的差异,并关注其长期发展,以促进不同性别幼儿在运动能力上的均衡提高。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广泛吸收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程活动与多个领域的有机融合,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阳光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教师应幼儿园
冬季户外运动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金色年华(2016年10期)2016-02-28 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