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名儒褚裕仁

2024-12-19 00:00:00佛音
群文天地 2024年6期
关键词:道光知县

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君王封赠贵族爵位、官员名号时使用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圣旨”。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也是受封人员的身份凭证。

我国官员封赠制度由来已久,自西周至清代,文书形式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清代封赠形式主要分为“功封、恩封、袭封、考封”,其中以“恩封”为主,也就是“覃恩封赠”。诰命和敕命在发授时,除了封授官员本身以外,还对官员的先代、妻室实行推恩封赠。封赠官职时,生者称封,死者称赠。

诰命为封赠五品(含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所用文书;敕命为敕封外藩,封赠六品(含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所用文书。

诰命、敕命的使用在形制、色彩、质地及可推恩封赠的祖考、妻室等内容上有极其严苛的规制,文武官员之间的诰命、敕命也有区别。

清朝官员职级经过数次调整,于乾隆年间统一完善,分为正、从九品职级,共九品十八阶,官员命妇封号从夫从子品级,无正、从级别之分。本文所述的郿县知县褚裕仁为文官,正七品。这个品阶的敕命封赠父祖封号为文林郎或宣义郎,封赠命妇封号为孺人,敕命形制为角轴葵花纹锦。因封赠制度有着严苛规制,诰命、敕命的内容也对反推官员职级有极大的作用。

封赠郿县知县褚裕仁父母的敕命藏于青海省博物馆,保存较好,卷轴式,单色墨笔汉满两文合书,满文自左向右竖写,汉文自右向左竖写,合于中幅,分别钤印“敕命之宝”的印章,并书写颁诰日期。

卷首织文“奉天敕命”,由升降龙纹盘绕。敕命汉文部分共253字,"四六骈文,"辞藻华丽。现将汉文全文摘录如下(句读为笔者所加):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褚严,乃陕西凤翔府郿县知县褚裕仁之父,禔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谷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封尔为文林郎,陕西凤翔府郿县知县,锡之勅命。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畀以殊荣。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张氏,乃陕西凤翔府郿县知县褚裕仁之母,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允贲幽潜。

落款三竖行,内容为:陕西凤翔府郿县知县褚裕仁之父母"道光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三竖行落款,日期在中间,是清代道光时期诰命、敕命的特色。

在卷轴背面,写有“覃恩荡字乙日九十九号令褚裕仁”,并盖有印文“□□□□印书”,印文为半字,是骑缝印,此类形式与河南省桐柏县档案馆征集的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敕命相同,是反映道光年间敕命保存和传递方式的有力证据。

从敕命内容可知,褚裕仁的父亲褚严被“封”为“文林郎”、母亲张氏被“赠”为“孺人”,根据封赠二字,可知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褚裕仁的母亲已经过世。

该件敕命为覃恩封赠褚裕仁父母的敕命,即为“恩封”。朝廷对亲王、贵族、臣下的推恩封赠,需遇重大节庆。该道敕命的颁布背景也是适逢极为隆重的典礼,即道光皇帝册立孝慎成皇后大典。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册立继妃佟佳氏为皇后,藩邸侧福晋那拉氏为和嫔,富察氏为恬嫔。目前清代现存史料中较早且较为完整的立后资料便是道光二年这次。根据记载,这次册立皇后的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第一天祭告,第二天遣使册立,第三天庆贺。对照《清实录》,这三日分别为十一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五日、十一月十六日。

因立后大典“既成嘉礼,特沛恩施”,地方官员“照其职衔给与封典”。根据敕命背面“覃恩荡字乙日九十九号令褚裕仁”,可知自十一月十六日起恩施百官,给褚裕仁的敕命为第二日即十一月十七日写就的,可见此次恩施范围之广、人数之多。

《西宁府续志》中载有褚裕仁生平:

褚裕仁,字伯敦,通经学,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总角补博士弟子员,学使康公爱其才,聘阅试卷,随至京。居数载,成嘉庆庚辰进士,释褐受陕西郿县知县。抵任谒张横渠祠,见其倾圮,即捐赀修葺,撰文勒石,阐发西铭“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之理,开示后学。旋迁直隶三角淀通判。致仕归,与门人讲知行并进之学,士咸宗之。

褚裕仁总角之年便成为生员,受提督学政康公赏识,一同批阅试卷,并随康公到京城居住数年。在京城居住期间,广泛结交好友,并且与清朝藩属国朝鲜的文人、使节交往颇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甘肃会宁吴思权、朝鲜王朝文臣南公辙。

吴思权在其《吴山杂著》之《送洪进士骆皋归朝鲜序》一文中记载“予友褚孝廉雪山”,彼时褚裕仁号“雪山”。

褚裕仁在吴思权的《吴山杂著》中为《追纪王母魏孺人懿行序》作了批注,内容为:“疏畅中仍复坚栗缜密,一字不苟,是文之有节制者”,二人常伴寻友结社,以诗会友,可见情谊甚笃。

朝鲜王朝文臣南公辙在《金陵集》卷四中收录了自己赠予褚裕仁的诗词,诗题为《赠陕西褚秀才裕仁》,南公辙将褚裕仁称为“陕西褚秀才”有误,应为甘肃秀才。另在《送沈大学士象奎、李侍读光文赴燕序》记述道:“记岁丁卯,余入燕京,与褚秀才雪山定交,雪山屡访余旅馆,语终日不倦。及论经,余为此说而示之,读至‘得为师,失亦为师’之句,亟捉笔书以‘铁论’,雪山乃唐名臣遂良之后,今其笔谈尚在箧中,时时出见,不能忘也。”嘉庆丁卯年,即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褚裕仁已为“秀才”。褚裕仁为唐代名将褚遂良之后,多次与南公辙讲评经书,总能滔滔不绝,且见解十分令南公辙信服,可见褚裕仁学识之深。

褚裕仁于嘉庆庚辰年(公元1820年)考取进士。此年正是清朝嘉庆帝驾崩、道光帝继位之年。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殿试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00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43名,褚裕仁为第三甲。清代自乾隆至光绪废科举前,西宁一县仅出进士8人: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桐、晁炳、张琦、来维礼、李焕章。

褚裕仁任职陕西郿县知县当在道光初年,他抵任郿县后,见为北宋张载所立的横渠祠倾颓,便捐资修葺,撰文刻石,提倡理学。后来升任直隶三角淀通判。待到卸任归故里,与门人讲“知行并进”之学,受到士人的尊敬。

郿县,清代属凤翔府辖地,今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依据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通知精神,将“郿”字改为“眉”字。根据《宣统元年重纂郿县志》记载:“褚裕仁,甘肃进士,道光初知县事,以理学为儒林倡,公暇即集书院诸生讲学,以关、洛为的,一时人文蔚起。”此书认为褚裕仁为甘肃人士。《西宁府续志》记载:褚裕仁为西宁县进士。由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西宁地区尚属甘肃管辖,故《宣统元年重纂郿县志》载为甘肃进士并无错讹。然1929年,正式成立青海省,治西宁县,故笔者认为褚裕仁的籍贯在现代出版物中应改为青海。

褚裕仁在郿县任知县时,颇有作为,在文教兴县、稳定市场秩序、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作出很大贡献,并都存有实物物证。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褚裕仁上任后至横渠拜谒张子祠,“见其堂宇倾危,遗像剥落,墙垣颓废无存,不重修不知为祠矣。”于是亲自带头捐银,鸠工集材,越三月而竣工,并扩墙九十丈以固其蕃卫,完工后之秋天,亲自撰文立碑,并为书院门庭悬挂“张横渠先生讲学处”横匾。

张载祠献殿墙壁上有一方《重修张子祠记碑》,碑文载“祠自乾隆四十五年重修,已有四十余年,堂宇倾危,经两月修葺,沉其倾圮围墙,装演遗像,体之规模宏耀”。碑文书18行,行47字,为凤翔府郿县知事褚裕仁撰文并书,富平刘恒堂刻字,立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七月。

另外,在宝鸡市眉县首善镇西关村的范先生家中保存着一件石斗。石斗内壁长约47.50厘米、宽35.10厘米、深17.26厘米,该石斗青石质地,呈倒梯形,长方体坑槽。坑槽两侧各有七字,右面是“郿县正堂褚裕仁”,左面是“道光四年六月造”。这件石斗正是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六月由时任郿县知县褚裕仁监造的。

齐镇村现为齐镇政府所在地,地处褒斜古道北口,曾是一处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修订的《凤翔府志·市镇》记载有“齐家镇,县南二十里,双日市”,可见明中期齐家镇集市已相当繁荣。随着集市的壮大,贸易的不断发展,齐家镇集市名响关中以至西北、汉中、四川等地,各地往来商贾云集,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多,纠纷主要来源于南北各地的商贾使用量器的差异,由于量器标准差异造成的纠纷、讼告等事件也随之上升。

褚裕仁任职后,打造了一个不易磨损的“标准量斗”,将其放置“齐家镇”粮市。为表“标准斗”的权威,同时也防止人为更改其容积,石斗的正面及两侧,分别阴刻铭文。正面铭文内容为:“齐家镇行斗,贰拾叁筒。盖通板长过斗二寸宽四寸为准,因斗用铁边加壹简”。为防止使用石斗时高出斗面形成误差,设计了“通板”“刮平”,固有“盖通板长过斗二寸宽四寸为准”之铭,使得“标准斗”标准、公正和公平。

“标准斗”放置在齐家镇粮市使用后,粮市有了公正的标准衡量器,交易纠纷急剧减少,齐家镇粮市更加规范有序,享誉甘、川及关中各地。

“标准石斗”在当时起到现代市场“公平复称台”的作用,印证着童叟无欺、异客同一的交易诚信。

褚裕仁在经学方面颇有造诣,凭借学识从童试一路升至殿试,历经了从儒生到进士的过程,在郿县任知县时,兴文教、定度量,后升任三角淀通判,官至正六品,致仕以后依旧致力于讲学,以“知行并进”为主要内容,促进了河湟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眉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2]邓承伟修,张价卿,来维礼,等.西宁府续志[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

[3]王振忠.朝鲜燕行使者所见18世纪之盛清社会——以李德懋的《入燕记》为例(上)[J].韩国研究论丛,2010,(01):60-85.

[4]刘秉政.朝鲜一代名臣——南公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5]杨胜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孤本《吴山杂著》作者及内容考论[J].图书馆杂志,2022,41(10):114-124.

[6]陈新海.论儒学在河湟地区的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2,(02):61-66.

[7]赵瑞云,赵晓荣.乾隆木斗和道光石斗——浅谈清代容积量值不断增大的原因[J].文博,2006,(05):65-69.

[8]樊淑娟.清代甘肃会宁籍士人著述研究[D].宁夏大学,2022.

[9]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青海省博物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道光知县
一道光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没头脑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0:16
青石碑
青石碑
民间文学(2016年5期)2016-05-14 16:07:49
刘禹锡从容待逆境
疯老爹打知县
极光——不只是极美的一道光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