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山西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岢岚县宋家沟新村考察时,对村民们说:“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家乡人民增添了无穷力量,从此家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开启了脱胎换骨般振兴巨变的辉煌历程。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家乡踏过的足迹,心底里回响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我的思绪不由得拉回到儿时家乡的穷貌旧颜中,与现在家乡的富样新姿交织在一起,一种“换了人间”的感慨骤然浮现在我的脑海,心头油然而生“家乡巨变话恩情,紧跟党走加油干”的豪情壮志。
犹记得少年时代,在宋家沟公社初中读书时的我,跟着父亲住在他的工作单位——食品站的宿舍。宋家沟村是公社所在地,公社办公的地点是如今宋家沟村史馆所在的大院。那时全村仅有两条街道,主街两旁分布着公社、邮电所、供销社、信用社、食品站、兽医站、农机站、粮站、卫生院等单位,大小不一的单位用房和村民们的住房混杂在一起。薄石板铺成的小路拥挤窄憋,房屋椽破瓦烂,街道污水横流。每天,上山吃草的羊群和下田干活的牛驴经过之处,黑色的粪便布满街道。靠着主街右侧的几排房屋后边还有一条狭窄的黄土小道,小道旁是生产队里建的几排畜圈,畜圈外就是大片的山梁农田。村子通往县城的方向横亘着一条两米多深的壕沟,壕沟上搭建着一座一孔石拱桥。大雨天气引发山洪暴发时,从山沟里冲出来的洪水夹杂着柴草泥沙顺着沟道流到离村二里外的岚漪河中。
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在我的印象中,家乡宋家沟只是一个比周边村庄大一些的村子而已。出来进去的村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驼背塌腰,衣着褴褛。地里的庄稼主要有玉米、莜麦、土豆、谷子、黑豆、胡麻等,老百姓一天三顿离不了早上铜铃铃(玉米面窝头),午饭灰绳绳(莜面饸饹),晚上黑糊糊(黑豆炒面土豆稀饭),就连住校念书的孩子们,在食堂里吃的饭也差不多是这老三样。虽然在那饥荒饿人的年代没有发生过外出讨饭的事,但是村民们也没少吃国家的救济粮。家乡父老有时端着粗瓷大碗,蹲在村边的大柳树下,喝着稀溜溜的玉米粥。
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到家乡的那年,宋家沟村作为公社所在地,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乡父老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他们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一滴汗珠摔八瓣,在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了丰收的图景。田产到户的第一年,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而地里的庄稼好像铆足了劲儿似的发芽、生根、拔节、抽穗、结籽,迎来了多年未见的大丰收,家家户户空瘪的粮囤里溢出了喜乐与欢庆。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吃饱了肚子的家乡父老紧跟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甩开大步,向着丰衣足食、生活富裕的目标欢快地迈进着。
由于家乡地处贫瘠山区,十年九旱,受山高风硬、气候寒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乡民们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匍匐在坡沟峁梁上辛勤劳作,但他们生活的最大变化也仅仅是由吃得饱到吃得好,连年丰产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外,交售到市场上也换不来几个“活泛钱”。家里若遇到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起房盖屋需要用钱时,往往还是捉襟见肘。有时一场意外事故就能把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掏空,甚至要欠下债务,重新陷入贫穷的“泥沼”。家乡所在地岢岚县曾因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等因素的束缚,一度头戴“贫困县”的帽子,憋屈了好多年。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宋家沟村被县里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村。家乡人民再一次积极行动起来,请来中国乡村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对村子里的土地、旧房、新居、景点进行了规划,通过扶贫资金投入、产权置换、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对整个村子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改造后的新农村换了新颜,破房烂屋不见了,污水隐身了,一幢幢仿古宅院建起来了,一座座蔬菜大棚盖起来了,一处处景点亮起来了,一家家商铺旺起来了。村标、广场、村史馆、浴室、公厕、路灯、停车点等场所插花式地分布在村里的街道上,旅游景点、蔬菜大棚、花木苗圃、养殖园区、厂区……绘成了家乡的一幅幅靓颜新貌的美丽图卷。
家乡变好了,也变美了。周边村的移民搬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涌来了,古朴的乡村红火起来了。
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家家户户搬进了新建或改造一新的房子里,告别了柴火灶,用上了电和煤气清洁能源。村民们在挂镰封锄的农闲季节,在自己的家门口风风火火地做起了生意。开民宿、开饭馆、摆小摊;接游客、售特产、卖小吃,一条百十米长的宋水街上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村史馆里忆谈古今,三棵树广场高唱赞歌。家乡的乡亲们真正地直起了腰杆,迈大了脚步,提振了精气神,生活变得滋润起来。村子里人称“闷嘴葫芦”的周明则,苦日子熬出了头,幸福地唱起了歌颂党恩的赞歌,成为20多个唱歌微信群的群员,还在快手APP上拥有上万个“粉丝”。刘林桃经营的凉粉摊儿,一个旅游季的收入顶得上她过去一年的收入。在她的带动下,有一技之长的大娘、大嫂们纷纷在宋水街亮相,摆起农家宴、蘑菇茶叶摊,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忙碌地接待四方宾客。
歌曲《故乡的云》中所唱的“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始终飘荡在离乡游子的心头。家乡变好了,变美了,变得有吸引力了。美丽乡村的魅力和富裕生活的前景,吸引着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在自家门口圆起了“老板梦”。他们有知识、有头脑、点子多,不仅做传统的生意,而且蹚开了电商新路子,把家乡的柏籽羊肉、蘑菇、茶叶、芸豆、沙棘等特产注册了“宋乡情”商标,搭乘电商“快车”,一股脑儿地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些菇儿、豆儿也成为宣传家乡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宋家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看着眼前的变化,喜上眉头,乐在心头。他们感党恩,跟党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扑下身子继续向着幸福的日子往前奔。近年来一口气摘下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诸多荣誉,成为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形的一个熠熠生辉的“明星村”。
古街长长,流水潺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灰瓦黄墙、古朴宅院。古街两侧,有商铺林立,也有民居错落。青石板街上,游人摩肩接踵,乡居民宿里食客如云。广场上清风吹过,歌声四起,舞曲悠扬,乡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宋家沟村三棵树广场上,绘着“撸起袖子加油干”图画的墙壁,已经成为游人必到的“打卡”点。还是这片土地,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下,家乡宋家沟的百姓活成了一道“风景”。经过蝶变的宋家沟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古朴、宜居、宜业、宜游,堪称“美丽乡村”的典范和样板,成为“岢岚是个好地方”的见证和缩微美图。
(作者简介:白建平,男,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题图为宋家沟村新貌,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