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连接大腿与小腿的枢纽,也是支撑身体重量、完成各种运动的关键部位。膝关节健康可以确保人体在行走、跑步、跳跃时保持平衡与稳定,减少受伤的风险。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护关节健康,但很多人不知如何科学锻炼,错误的动作反而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损伤。
▲ 功能锻炼作用大
膝关节功能锻炼对于维持和恢复膝关节健康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运动损伤的积累,膝关节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等问题,影响很多上了年纪人的美好生活。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损伤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肌肉力量:锻炼可增强大腿前后侧、内外侧肌肉力量,为膝关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2)提高关节稳定性:锻炼可增强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从而提升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
(3)促进康复:对于已受损的膝关节,坚持功能锻炼有助于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尤其是关节炎患者。
▲ 科学进行锻炼
1.热身准备
锻炼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可通过慢跑、原地踏步或关节操等方式热身,提高肌肉温度,加快血液循环,让人体逐渐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强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训练作用,减少受伤风险。
2.针对性锻炼
结合膝关节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深蹲等,可增强大腿前后侧肌肉的力量;瑜伽中的猫牛式、蝴蝶式等动作,有助于提升膝关节的柔韧性与稳定性。
3.循序渐进
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缓慢增加难度和强度,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尝试高难度动作,避免给膝关节带来过大压力,超负荷的运动会损伤膝关节。
4.姿势正确
锻炼时确保每个动作都符合标准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导致膝关节功能损伤,常见动作如下:
(1)直腿抬高:仰卧位,下肢伸直并缓慢抬起至与床面呈约30度,保持数秒后放下。
(2)靠墙静蹲: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持续数秒后站起。
(3)腘绳肌拉伸:坐位,一条腿向前伸直,另一条腿弯曲。向前弯腰,尽量使胸部贴近大腿,一手按住膝盖,一手抓住脚掌或小腿。拉伸过程中可稍微弯曲膝盖以减轻拉伸强度。
(4)股四头肌拉伸: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一只手扶住稳定的物体如椅子或墙壁保持平衡。抬起一只脚,向后弯曲膝关节,用手握住脚踝或脚掌,将脚跟拉向臀部,感觉大腿前部的肌肉有明显的拉伸感,保持20—30秒。
▲ 常见锻炼误区
(1)盲目追求高强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进行高强度锻炼,超过膝关节的运动负荷,磨损半月板,或损伤内、外侧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
(2)忽视热身与拉伸:锻炼前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肌肉、神经、血管没有被充分调动,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还会增加受伤风险。
(3)锻炼方式单一:长期只进行一种锻炼,导致肌肉发展不均衡,可影响膝关节整体稳定性。
▲ 特殊人群锻炼指南
(1)老年人:老年人不具备很强的运动能力,应注重平衡训练和柔韧性锻炼,不可过度负重。
(2)膝关节损伤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遵循个性化康复计划,坚持锻炼。
(3)肥胖者:首先减轻体重,降低膝关节负担,然后进行有氧运动和低冲击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