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忧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经常生病。孩子一生病,全家都忙乱,不仅孩子受苦,家长也疲惫不堪。儿童保健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 合理饮食是基础
(1)多样化:保证食物种类丰富,每天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等食物,以满足孩子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常更换食材品类。
(2) 适量:根据孩子的年龄、活动量等因素,合理安排饮食量,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良。
(3)均衡: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比例适宜,避免单一营养素的过量或不足,避免孩子偏食、挑食。
(4)定时:培养孩子按时进食的习惯,一日三餐加适量的点心,不吃或少吃零食。
(5)清淡:减少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多的糖分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儿童肥胖。
● 适度运动强体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的运动项目不同。多让幼儿练习爬行、走路、跑步、跳跃等简单的运动;学龄前儿童可改为球类运动、跳绳、舞蹈等;小学阶段可尝试骑自行车、游泳、武术等较激烈的运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岁以上的儿童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推荐每周进行1—2次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强运动能力。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闲暇时可带孩子去公园等空旷地方玩耍,接触大自然,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同时,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运动,增强亲子关系。
● 充足睡眠很关键
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幼儿每天需睡 12—14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需睡11—12小时,小学阶段每天需睡10小时左右。
睡眠环境对孩子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影响,需创造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噪声、光线,以及过热或过冷的温度影响孩子的睡眠,床上用品注意选择柔软舒适且孩子喜欢的。
● 预防接种不可少
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家长要了解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按时带孩子去指定机构接种疫苗。孩子在出生后就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在规定的年龄节点,还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
接种疫苗后,孩子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不良反应较轻,可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一般在1—2天内即可缓解消退;如果不良反应较重,出现高热、抽搐等,要及时就诊。
家长要妥善保管孩子的预防接种证,避免漏种和重复接种疫苗。如果孩子因为生病等原因错过了接种时间,要及时补种。此外,要注意不同疫苗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不同疫苗之间的影响。
● 心理呵护不可忘
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如果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乐观、自信、勇敢、坚强等。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气馁、不放弃。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
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方方面面都很“脆弱”,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入手,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呵护,护卫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