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4-12-13 00:00:00王海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历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文从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分析了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43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思维视野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随着自身的成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创新性和探究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加有趣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兴趣,使创新与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优化课程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个部分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优化课程设计,使高中历史课程体系更加完整,我们可以考虑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引导学生从古至今、从国内外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2.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创新性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安排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游戏活动和音乐活动开展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

3.有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

高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比较高,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和答案,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正逐渐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导致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内容未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导致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国高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进行高中历史教学。

2.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涵盖了大量的时间跨度、事件和人物,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陷入单纯传授知识的陷阱,导致课堂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是通过课本进行知识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应对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4.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因此,这种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1.分层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历史自信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尽管所有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师和教学资源,但他们的发展路径却各不相同。面对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教师应当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满足和发展。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例,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填空、简答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因和影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历史学困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深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2.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意识,并且拥有丰富的历史学习经验。这个阶段的学生问题意识增强了,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希望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能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得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那些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而是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背后的东西。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很多疑问,他们渴望揭开历史现象背后的真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出一些有质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探究空间。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必修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两宋政治和军事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两宋时期会出现政治和军事的衰落?”“两宋时期的军事改革有哪些?它们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巧设疑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历史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实施故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必须紧跟新《课标》的理念,摒弃那些过时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实施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故事的讲述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申出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三课和第二十四课《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还可以讲述一些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

4.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是所有教师都在不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在高中阶段,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鸦片战争》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或是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那段历史的沉重。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记住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理解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总之,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收获知识。

5.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效率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历史学习当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实力均衡。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优点,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的《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考虑到本节课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仅凭学生一人之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主题,如“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如何看待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等,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讨论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提出疑问,由展示小组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得到良好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优势,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对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等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进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伟云《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2022年第42期。

[2]杨源明《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天津教育》2022年第31期。

[3]李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创新改进》,《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改历史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