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对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科能力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主要以教辅资料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机械、重复、量大以及区分度不高等问题,过多的书面作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不得过多,要尽可能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而历史学科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历史的发展与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双减”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理念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某校初二年级1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现阶段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最后提出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减”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创新实践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39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重复的机械作业并不能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反而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让作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此,近几年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课后作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主要以题海战术的形式存在,极大影响了学生休息、娱乐与睡眠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厌倦、消极的心态,即使作业不重也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负担”。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各级学校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地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同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切实发挥作业辅助学生有效学习、辅助教师高效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学科作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课程理念与“双减”要求,对作业设计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旨在使初中历史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作业概述
初中阶段的历史作业是指教师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导,结合教学实际状况,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以书面或实践形式呈现的任务。换句话说,历史作业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任务的总和,主要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制定的历史作业应是一种良性的练习活动,而非机械重复的无意义活动。按照考察目的与学生认知水平高低的不同,历史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基础性作业: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必备知识、学科基本能力、需要背诵的重要事件、人物、事件与意义,此类作业难度不需要太高,例如中国朝代纪年表。
(二)能力提升作业:包括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构建、分析与应用,课堂重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历史知识的现实性认识,此类作业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梯度设计,例如,绘制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思维导图。
(三)探究拓展性作业:主要形式为单元综合复习作业,梳理历史发展进程的时间线,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具有适度的综合性、实践性与探究性,并且更加注重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结合,例如,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观看相关抗日战争电影后,给抗日战士写一封信。
二、“双减”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阶段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新形式背景下课后作业形式的探究与创新,为此,为了解现阶段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现状,对某校初二年级1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某校初二年级1班的50名学生,在实施“双减”半年后,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现阶段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与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内部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年级、学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则主要针对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态度、“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变化、课后作业形式、学生对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满意度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送并回收有效问卷50份。
(二)调查结果
1.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为此,关于学习态度的调查,此次设置了:“你对历史感兴趣吗?”“你对历史课感兴趣吗?”“你对历史作业感兴趣吗?”三个问题,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态度,调查结果如表1。
根据上表可知,该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与历史课的兴趣较高,但是对历史作业的热情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①历史作业的内容缺少创意,教师主要以教材课后习题以及配套的教辅资料进行历史作业的布置,使得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局限于教材,素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②作用形式相对单一。在初中阶段历史作业的布置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以教材配套练习册为主的书面作业或是知识点背诵的口头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单一且固定。③作业设计忽视学情。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而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通常会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导致作业针对性不足。
2.“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
关于“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本次调查设置了问题“你听说过‘双减’政策吗?”“‘双减’实施后,你的课后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表可知,“双减”政策在初中阶段学生中的普及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有60.3%的学生对其进行了了解,占总体的比例最大。并且,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有55.9%的学生表示作业量发生了明显减少,作业频率更加科学,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主要集中在半小时之内,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
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与作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上表可得,与传统书面作业形式相比,学生更加喜欢活动实践类型与小组探究类型的作业,并且对于现阶段“双减”背景下,创新设计的多元化作业形式,学生基本满意,接受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双减”视域下,课程作业设计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双减”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例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进入了教育教学课程作业改革的新阶段,相比较于传统的标准化书面作业,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下面将结合教材,对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进行尝试。
(一)个性化作业设计
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主要从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特征与能力差异出发,设计具有不同考查内容、数量、目标与形式的作业,在设计中遵循学科特色、多样性与趣味性的原则。
作业框架设计: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个性化作业:我理解的无字碑文
作业内容:乾陵无字碑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竖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其中位于西侧的“述圣碑”主要用于为武则天歌功颂德,上面文字是由其本人亲自撰写,碑面呈黑色,字体为金色,光彩照人。而位于东侧的石碑就是著名的“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碑中不见一字。
思考: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在身死后立碑,以期能够在历史中留名,后世传颂,但是武则天却一个字都没有刻,这是为什么?
任务:如果请你为武则天的“无字碑”撰写碑文,你会怎么写?
作业要求: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武则天撰写碑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二)分层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的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层次水平将同样的课题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形式与难度的作业设计方式,设计中主要遵循科学性、差异性与协调性的原则。
作业框架设计:
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分层作业:结合自身实际学习状况,从下列三种作业选择一项完成。
作业内容A:知识巩固,请完成下列内容的补充。
(1)秦统一中国的背景: 。
(2)统一战争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 。
(3)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 ,嬴政自称 ,史称皇帝之,由 、 、 等统领,分别掌管 、 与 。在地方上则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4)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 ,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修筑 ,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开凿 、修筑 ,统一了岭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秦朝的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 、北至长城一带。
作业内容B:能力提升
1.试比较周朝与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2.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作业C:拓展探究
请阅读相关材料“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并自行搜索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秦朝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发展史,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点、背景以及意义,绘制思维导图。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历史影片的观赏、历史博物馆的参观等,例如,可推荐学生观看我国动漫《秦时明月》。
材料:在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一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薛英蕊、廉梦圆、王维《“双减”目标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理念及实践》,《历史教学》2023年第1期。
[2]郑宏宇《我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工具选择及优化研究——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例》,《当代教育论坛》2022年第6期。
[3]张玉玲《试论“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2023年。
[4]肖文成《“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20期。
[5]蒲春丽《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凯里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6]陈云兵《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年第11期。
[7]方小强《“双减”视域下提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文渊(中学版)》2024年第1期。
[8]谢剑雄《“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中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4期。
[9]陈小英《“双减”目标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理念及实践》,《互动软件》2022年第6期。
[10]王金峰《试论“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文渊(小学版)》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