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任务群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4-12-13 00:00:00李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2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任务群”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群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可以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遵循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原则。本文通过课堂观察、文献综述等方式研究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旨在构建科学的学习任务群应用模式。经过实践与探索,从整合教学资源、创设合适情境、科学设计任务、客观实施评价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2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习主题的引领设计学习任务,有机整合各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运用学习任务群理念,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核心素养。现阶段,虽然学习任务群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所应用,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模式不够科学有一定的关系。故此,本文就如何通过运用学习任务群理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中强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注重学习内容、方法、情境与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做好整体规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习任务群通常与大单元教学联系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发挥“1+1>2”的效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学习任务群,可以给学生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因为学习任务群强调生活化、情境化,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意愿更强烈。同时,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而学习任务群与之相配合,学生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后,不仅对语文知识有了更全面、透彻的理解,还能够基于真实语境实现各项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此外,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为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项要素,除了教材内的资源以外还要根据需求引进合适的课外资源,两者的有机统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在运用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施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针对性反馈,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原则

1.遵循情境性原则

设计学习任务群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学习任务群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等有机联系起来,情境能发挥“纽带”的作用。教师要遵循情境性原则,以情境为“桥梁”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近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汲取知识,获得迁移应用能力。故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与语文基础构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情境中迁移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旧的知识体会新课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遵循实践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群,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不能一味地布置书面练习或其他理论形式的学习任务。实践才能出真知,仅仅依靠理论性练习,学生很难对语文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教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其语言、审美等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遵循综合性原则

设计学习任务群是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参与到知识建构活动中,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要遵循综合性原则,结合新《课标》指导思想,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文化、思维、审美、语言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获得较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例如,教师可以从跨学科视角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拓宽学生思维宽度、深度,彰显学习任务群的优势与价值。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提炼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通常依赖大单元教学,而大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延续性,为实践应用学习任务群提供了稳固、可靠的载体。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设计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提炼单元教学主题,将分散、零碎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零散化、碎片化的问题。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大单元为例,人文主题是“神话传说”,该单元安排了几篇有着较强故事性的神话,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教师可以从整体观念出发搜集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主题设为“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与实施大单元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单元内几篇课文之间的壁垒,用“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勾连课文段落,概括故事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明确了整体方向并整合教学资源后,教师可以朝着“民间神话故事汇编”的方向创设情境以及设计学习任务群,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中的精神与品质。

2.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满足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原则与应用需求。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或是联系现实创设生活情境,或是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知识探究。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机整合《白鹭》《鸟的天堂》《珍珠鸟》等课文。在设计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如带领学生去湿地公园或其他室外场所,听鸟的叫声,观察鸟的生活习性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展示本单元所有鸟类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如同置身于鸟的世界,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之前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不同鸟类的分布特点、生活习性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科学设计任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标》中强调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包括文化、语言、思维、审美四个方面。教师在提炼单元主题并创设情境后,要从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与实际学情出发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供保障。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任务群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以此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课文。鉴于高年级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跨学科学习”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任务,以此加深学生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以“革命英雄我讲述”“革命作品我学习”“革命精神我传颂”为主题设置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子任务完成,这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融合运用语文、音乐、美术等知识完成任务。以“革命精神我传颂”子任务为例,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制作“重温经典”的主题宣传文章,也可以趁着欢度国庆之际制作一张“歌唱祖国”的海报,以庆祝祖国生日。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查阅资料,还要运用美术知识设计模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既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又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分析具体的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设置学习任务群,以《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数学学科视角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过程中红军所面临的困难,使学生体会红军的精神品质。基于“跨学科学习”视角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既要宏观把控,还要注重细节处理,确保设计的学习任务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以语文与数学跨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同学们,长征总路程是两万五千里,转化为数学上的千米是多少?(由于1里=0.5千米,所以两万五千里经过转化是12500千米。)我们对12500千米肯定没什么概念,但是我们对于马拉松、操场一圈的长度、学校到家里的距离这些有大概的认识。现在请换算一下,长征的路程相当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的几倍?相当于跑了几次马拉松?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了几圈?(设计意图:将学生没有概念的距离转化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距离。)据有关记载,长征过程中牺牲的人数达到了20多万,平均每70米的路程就有一位战士牺牲,你看到这个数据有什么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体会。上述学习任务均是从数学角度提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除法计算、单位换算等知识直观感受到长征的艰苦、不易,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

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维度考量,确保设计的学习任务群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在拓宽学生学习深度的同时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站在学段要求角度设计任务群。不同学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一样,教师可以从这个维度出发设计学习任务群。以二年级为例,二年级学生以书写、认读为主,所以教师尽量围绕生字词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对照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理解和掌握汉字规律,诵读课本中的谚语、成语。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识字与写字任务:认读“脑”“塘”等生字,注意“教”“没”等多音字,知道在不同课文中它们分别对应的读音,读记“哪里”“看见”等词语,能够准确书写“哪”“两”等字。遵循二年级学段特点设计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键能力提供可靠的支持。

基于学科特色设计学习任务群。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色,教师可以基于学科特色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以情境演绎、复述、朗读等方式展示成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玲玲的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朗诵任务:以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流利;可以设计辩论任务:作者说“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小组内每个人分享一个在生活中经历的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实例,说一说你的感悟。通过丰富的学习任务形式彰显语文课程人文特色,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客观实施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优势,优化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客观实施教学评价。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多维度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问题,有机调整教学策略,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

首先,单元目标评价。即检验预设的单元教学目标实现程度,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诊断性评价,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调查、小测等,以此为载体检测学生在词义理解、词语认读、提问解疑等方面的能力,分析其优势与缺陷,使学生及时弥补不足。其次,表现任务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果、活动表现等构建评语量表,直观展示成绩,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再次,小组合作评价。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评判对方解决问题、角色承担等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最后,个人发展评价。即评估分析学生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教师可以设计认知风格、学习偏好等评价量表,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任务群理念的研究,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深度备课,将新《课标》、学科特色、单元板块、真实学情整合为一体,作为依据设计学习任务群,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充分彰显课程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惠宝《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研究》,《考试周刊》2024年第14期。

[2]黄晓瑜《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单元为例》,《阅读》2024年第39期。

[3]裴晓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探析》,《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13期。

[4]吴颖川《“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运用》,《教育参考》202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