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关注重点,复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需要重点关注。本文以心理问题学生复学后因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危机为例,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举措,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重拾信心做好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最终顺利就业。最后对该类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员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复学;心理危机;职业规划
引言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原生家庭、情感问题和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因素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若无法及时自我调整或积极就医,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更为严重的会出现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等情况。一项研究调查分析表明[2-3],大学生休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颇多且易反复,家校联系就更为困难。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主心骨,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任务[4]。本文以一名复学后因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危机为例,针对性地分析此类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通过积极干预和处理后帮助学生正常生活和工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工作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案例概述
欣欣,女,北方人,原是2017级理学专业本科生,家中有一个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弟弟,父母经营的便利店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因父母重心和时间都放弟弟和主要维持生计的便利店上,该生自幼便在奶奶家生活,由奶奶抚养长大,虽居住距离较近,但和父母沟通较少且关系较为疏远。但作为北方人的她性格比较外向且大大咧咧,跟原宿舍的同学相处较好,成绩也尚可,平静的大学生活在刚步入大三后就发生了变化。大三刚开学不久,该生就不小心踩空从床上摔了下来导致腿部骨折,后父母将其带回家附近的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该生也经常独自一人在病房,少有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渐渐地就出现了心理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因腿部治疗需要时间,该生出现心理相关问题后也不愿返校学习,该生就申请了休学。
休学一年后,复学到了2018级理学专业。复学后该生性格就变得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从不与新室友沟通甚至害怕交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跟室友发生了矛盾出现了争吵。她向新辅导员求助,表示室友都孤立她甚至在背后闲言碎语讨论她,但室友们都矢口否认表示从未在背后议论过她,该生不得不申请更换宿舍。新辅导员与该生父母沟通,父母表示不相信自己女儿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更不可能存在幻听现象。新辅导员一边保持着与父母沟通一边协调其他宿舍同学,后帮该生申请调到同乡同学一个宿舍。更换宿舍后,在新辅导员和新室友的帮助下,该生与同乡室友相处得比较融洽,每天一同上课、一同吃饭,也慢慢在适应彼此。但好景不长,到学期末快要期末考试时,该生与同乡室友沟通误解发生口角并赌气断绝来往。时隔两天,该生又感觉室友在背后讨论并辱骂自己,加上期末考试面临的学业压力,一瞬间爆发又与同乡室友大吵了一架,甚至扬言要动手。一直吵架到新辅导员办公室,该生当场又出现了室友在嘲笑自己辱骂自己的感觉,两人甚至大打出手,互相揪着头发不放,在辅导员的极力劝阻下,两人才松手。出于对两位学生的人身和心理安全考虑,新辅导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父母说明情况,家校联系,力争合力帮助欣欣走出当前困境。
二、案例分析
因该生家庭距离较远,父母无法第一时间来到学校,新辅导员不放心该生,并第一时间带该生前往医院进行心理咨询。不放心晚上欣欣一个人住临时宿舍以及为了更加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新辅导员搬到宿舍与其同住。进行心理咨询后以及在每晚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论是从咨询结果、谈话内容还是说话方式均能感受到该生心理上的脆弱和孤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带来的情感缺失具有极大的关系,在咨询心理老师和请示学院领导后,对欣欣做出以下判断:
(一)原生家庭问题
欣欣的父母重男轻女,在弟弟没有出生时,因欣欣是女生故一直放养在奶奶家,成为父母就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什么事都只能跟奶奶说。上大学后来到南方上学,奶奶耳背也无法电话沟通,亲人的陪伴和联系越来越少。在该生从宿舍床上摔倒骨折回家休养,也只有奶奶陪伴和聊天,父母的重心一直都在小卖部和弟弟身上,哪怕该生腿脚不便父母也没多些陪伴和在意。反而在家里时间待久了,父母会时不时地责备该生因骨折而家里开销增加,且因休学晚一年毕业家庭负担更重,一直催促该生尽快复学返校。久而久之,该生便更少向他人进行倾诉,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更加艰难。
(二)身体健康问题
该生自床上摔下后腿部骨折,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身体各方面都大不如前。虽然住院期间各项检查都做过,除了有点低血钠其他的指标都非常正常。但在休学期间的一年里,经常胡思乱想,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虚弱,且自己有意控制饮食但仍在发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陷入怀疑。
(三)学业困难问题
该生复学后,教学计划大幅调整,两个年级有近10门课程或学分要求不同,需要同时申请抵免和补修。复学回到大三年级正是专业课集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加上一年休学在家没有上课,学习能力降低,复学后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该学生一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高学分专业课程就感觉头晕目眩想逃离课堂,哪怕是课堂小测都焦虑到哆嗦。到期末考试月就感觉这种头晕现象就越来越严重,经常有逃课甚至旷考的想法但是不敢与任何人说起,更不敢跟父母说明在校的学习情况。
(四)人际交往问题
该生原本性格比较开朗外向,在大一、大二时还积极加入学生社团以及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但在休学的一年中,面对家庭环境和身体健康问题,该生就开始把自己孤立起来,拒绝和父母沟通,也从不出门找朋友倾诉,甚至想尽快逃离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复学后,分配到陌生的班级和专业混住的宿舍,该生变得越来越孤僻,从不与室友说话,甚至觉得别人所有的谈论都跟嫌弃自己有关,甚至经常能“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三、解决思路与举措
(一)以陪伴抚慰创伤,建立信任关系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较多与原生家庭有关系,缺乏亲人的支持和关爱,内心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爱[5-6]。该生自骨折休学后在家经常独处,父母顾及不到、弟弟年纪尚幼、奶奶年事已高等原因让她经常觉得自己是块孤独的绊脚石,与人沟通交流和有人陪伴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求”。本案例中该生与室友们争吵甚至差点大打出手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孤僻心理,让她极度需要沟通和陪伴,但是长期的孤僻让她心理有了创伤,不敢与他人沟通也不相信他人[7]。因此,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辅导员除了她在校期间晚上陪住外,她寒假回家后还经常与她线上交流,给予关心关怀。同时,第一时间联系其父母,让其父母每天电话与她多沟通了解,寒假返家后也多带她出去走动,给予温暖支持。此外,辅导员也找到了该班性格开朗的班长,寒假前每天去她宿舍陪她学习聊天,答疑解惑,有时间也陪她出去散心跑步。
经过多方配合、支持和陪伴,该生第二学期渐渐地又开始融入和适应了大学生活,并且出现不良情绪也会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馈。
(二)以共情传递温暖,打破孤僻心墙
辅导员陪伴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的所有情况后,为在短时间内产生良好效果,辅导员采取“共情”的咨询方式[8],通过讲述自己高中时的经历,同样因升学环境问题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的情况。共情过程中,让该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消除人际交往障碍的自卑心理;在兴趣上萌生好奇,让她有去了解别人的经历的新鲜感;在认知上提升境界,让她了解人与人交往过程可能会存在孤僻壁垒,人生在不同时期总会经历一些挫折[9-10]。在听完辅导员的经历后,该生与室友冲突的情绪也慢慢平复。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辅导员也会让该生去畅想自己毕业后的生活以及以后稳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让她明白以后也会有跟自己相处很好的朋友。之后,辅导员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帮助该生分析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四上学期,动员该生就积极主动申请外宿实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重燃生活的希望。
(三)以联动实现共筑,合力攻破难关
该生复学后新辅导员第一时间协助了该生换宿舍、申请学分抵免、课程补修和心理问题就医等工作。与教务和多个教研室沟通解决该生课程问题,争取在大三期间将绝大部分课程修完,跟上同届同学的步伐,能在大四期间专心实习和做毕业设计;同时,召开班会和班委会,提醒班上同学要多帮助和关心新转入的同学,安排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其进行课程辅导,答疑解惑;联系该生父母反馈该生在校情况和心理问题,让其父母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与身体健康相关联,建议父母尽快带该生前往专科医院就医,多陪伴多沟通,多鼓励多肯定;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帮该生预约每周一次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疏导;该生想毕业后直接就业,辅导员通过联合学院的就业服务中心,挖掘就业信息,鼓励其勇于面试。通过多方联动配合下,该生大三和大四上学期完成所有的课程,顺利加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并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最后,该生被家乡的一家企业录用,实现了毕业后“靠自己养自己”小梦想,且正视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边工作边积极就医。
四、经验启示
(一)善用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受学业、家庭、身体等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心里很容易变得脆弱、会对自己各方面进行怀疑、丧失信心、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11]。作为辅导员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学生找到自我,找到自己合适的沟通交流方法,帮助他们从“自我怀疑”“自我嫌弃”“自我失望”的过程中摆脱出来,点燃生活的希望,向着阳光的方向去奔跑。
(二)多方联动,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人际网络
当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时,他们不仅仅是跟同学们无法沟通,而是身边所有的人包括最亲的人,他们都是害怕甚至拒绝沟通的。本案例中的学生是多方面沟通障碍诱发的,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加强各部门的互助和互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多方联动,帮助问题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难题。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实现“授人以渔”的关系网络。
(三)以爱为营,启发学生规划希望的职业生涯
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他们第一时间是想要身边的人的帮助和关爱的。在帮助他们建立关系网的时候,也打造了一个爱的阵营,能够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看到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身边有一群人的陪伴和支持,鼓励其树立人生目标,规划人生道路。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此阶段是处于持续且逐步的发展过程中,也是逐步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处理好学业、家庭、情感、就业等多种关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应当精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发展情况,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敏锐地分析相关因素,以爱为营,帮助学生成熟心智、顺利毕业、精准就业。
参考文献:
[1]张也,李欣,侯健俣.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14-15.
[2]宋萍,郑娇,陈靓,等.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休学复学鉴定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2,37(04):404-406.
[3]李振阳,刘江亭,李慧芬. 山东某高校近7 年学生休学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 35(03): 119-120.
[4]王旭,马昭文.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定位探析[J].大学,2022,(01):62-65.
[5]张明颜.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J].公关世界,2022,(24):73-75.
[6]刘傲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启航人生征程--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科幻画报,2021,(11):173-174.
[7]吴昊. 拨开孤立迷雾,合力育人成长——因宿舍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危机案例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2022,11(02):561-565.
[8]吕晓婷.善用“共情”——非正常毕业生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与干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279-280.
[9]唐兴,张松林.论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04):80-83.
[10]王永永.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15-116.
[11]陆钟霖.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是促进学生工作的重要方法[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4(3):87-89.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