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2024-12-13 00:00:00李蓓 侯养彪
公关世界 2024年24期

摘要: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对高校培养为国家建设的人才非常有必要。文章基于对高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思政教育对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总结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实践为主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会议强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此后,高校采取积极的措施建设和实施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加入思政元素。为此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2024年1—6月从中国知网搜索课程思政的文章就达到2000篇左右,文章内容涉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总结、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等,从不同的维度、广度、深度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建设。

高职院校针对课程思政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比赛,促进课程思政的发展。以笔者所在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年举办了首届课程思政比赛,比赛分为说课和一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比赛;2022年课程思政比赛延续了第一年的模式,现场比赛改为提交资料的形式;2023年比赛形式变成挖掘一门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提交5个课程思政案例;2024年比赛又变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提交内容涉及说课、思政教学内容的展示、5个教学典型案例。课程思政比赛的形式常换常新,内核还是在不断促进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除了课程思政比赛,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同行政部门、高职院校纷纷组织专业课教师申报课程思政的课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二、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调查问卷的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22级在校学生为样本,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379份,专业涉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中医学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助产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等。

调查问卷主要从课程思政和乡村振兴两个方面进行调研,共涉及18个问题。其中课程思政方面的问题共8个,主要从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影响力方面、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情况、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因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研。

在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影响力方面,41.69%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对其影响较大,17.41%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很大,35.88%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一般,剩下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对其影响非常小和较小。高职学生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大学期间的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对其还能产生较大影响,学生的思想还在不断地变化,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同向而行非常有必要。

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40.63%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上课讲“一点点”课程思政; 39.05%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穿插“多的”课程思政;16.36%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讲“很多”的课程思政;仅有3.96%的学生选择教师“不讲”课程思政的内容。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上课过程中实施了课程思政。82.85%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讲课程思政有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引导;仅仅有0.7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讲授课程思政没有用处;90.48%的学生接受和非常接受专业课教师上课聊一聊做人做事的道理;仅仅有2%不到的学生非常反感和反感教师讲这些东西。其中学生对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国内外大事件、国家的时政、身边人的故事、往届毕业学生的故事都非常感兴趣。

在影响课程思政实施因素中,62.1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育生硬添加,不能引发学生兴趣;49.74%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42.3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36.5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是国家需要,不是学生需要。课程思政有效地实施,还需要专业课教师不懈地努力。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有待商榷

高校非常重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从国家到各个省、再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以高职院校为例,随便在某高职院校的网站上,输入课程思政词条,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信息高达几百条,有思政大练兵、课程思政比赛、各种课程思政的讲座等。课程思政如火如荼,但实施起来越来越难。以高职院校每年的课程思政比赛为例,课程思政比赛内容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若教师不是年年参与各种教学比赛,很难较好地完成课程思政比赛要求的内容。一个学校一年开设几百门上千门课程,但最后比赛的课程才十几门课程二十几门课程,相较于全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简直微乎其微。在调查问卷中, 40.63%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一点点”课程思政,可见专业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有待商榷。

(二)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有待提高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学习比较碎片化,信息来源比较广、比较杂,没有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时对国家的一些政策理解比较浅,没有深入挖掘政策的内涵。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确实存在难度,这就造成了“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的存在。在调查问卷中,62.1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生硬添加,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讲一些与本节课所授内容无关的大道理,学生很难接受,可能适得其反。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

课程思政在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重心放在了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方面。但某门课的思政点与思政点之间比较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理论体系。恰巧本次课程中包含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导致上课过程中成了为了思政而思政。以《纳税实务》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我国现行税法的各个税种的理论知识以及让学生学会纳税申报等。这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比较多,网上也有很多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文章。这门课程总结的思政点相对比较独立,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理念贯穿其中。课程思政好像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在单打独斗,缺乏一套理论体系指导课程思政。

四、关于乡村振兴调查问卷的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又一个重要战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战略是接棒脱贫攻坚战的又一重大部署,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不单单是农业方面的人才,也需要电子商务、医学、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截至2023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1580所,其中职业本科院校33所,职业专科院校1547所。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2023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约470余万人,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这部分人是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的保障力量[1]。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问题主要设计有8个,分别从学生是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学生期望的工作地点、学生的心里预期薪资、学生毕业是否愿意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什么因素能吸引学生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等方面展开调研。

在学生是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方面,58.58%的学生知道乡村振兴战略;35.62%的学生听说过乡村振兴战略;只有5.8%的学生不知道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或多或少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的宣传和相关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学生期望的工作地点调查中发现, 45.48%的学生工作想去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8.78%的学生想去北上广深;20.74%的学生打算回到地级市工作;25%的学生想回到家乡工作。从数据来看,高职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个人定位,受学历的影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选择去北上广深大城市的学生占比最少。高职学生最想去的地方是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位于渭南市,离西安市有70公里左右,高铁20分钟就可到达西安。实习期间,学生优先考虑去西安找实习单位,其次考虑回到地级市和家乡。

在调查问卷中,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愿意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吗?其中233名学生选择愿意,146名学生选择不愿意,令人欣喜的是61.48%的学生愿意回到乡镇和村里工作,他们或许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基于目前的高房价、高物价、生活成本逐年增加,调查发现47.49%的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薪资是5000—8000元,26.33%的学生选择8000—10000元,25.27%的学生选择3000—5000元,仅有1.06%的学生选择2000—3000元。如果薪资达到学生的预期,愿意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的学生达到87.07%,较前面61.48%的数据增加了25.59%的比例。这就说明如果薪资达到学生的要求,绝大部分的高职学生还是愿意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的。 但是后面如果有机会到大城市工作,57.98%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仅有14.36%的学生比较坚决,会长期在乡镇或村里工作,可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一直都在。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愿意回到乡镇或村里工作,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的原因是乡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工作升迁的机会不多、乡村的发展前景不好、乡村比较落后等。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一)教师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乡村振兴的理论,多挖掘乡村振兴的思政点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产业振兴不仅需要农业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其他专业的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真正兴旺起来[2]。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多了解一些乡村振兴方面的故事,多挖掘一些与乡村振兴的思政点,把这些思政点穿成一条线,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让学生更加了解乡村的发展,鼓励学生投入乡村建设中去。

(二)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不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关于乡村振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到乡村实际感受乡村的一切,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认同感,才能甘愿建设乡村。实践教学是很好地认识乡村的机会。例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机会。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3年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的队伍有40多支队伍,奔赴渭南市各县乡村进行宣传、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进而热爱乡村。除了暑期实践活动,各个高职院校针对专业和课程特点,挑选一些课程与乡村建立联系,带领学生在乡村进行课程实践。

(三)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积累素材,加深乡村振兴的理论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负责人。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3]。在调查问卷中,82.8%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课程思政非常有用,课程思政对他们还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中要求在5年时间中,教师要至少参与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到乡村实践,这样即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还积累了乡村振兴的素材,可以更好地上好课程思政。

结语

课程思政和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本文系1.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SZX427);2.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ZX41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才.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1):91-97.

[2]徐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现代农业,2021,(03):97-99.

[3]葛晨光.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对河南省38所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15(01):43-46+51.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