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偏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为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多元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依托学习任务群理论,设计趣味性更强的阅读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先后10次提到“学习任务”,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这充分说明: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因此,厘清这些概念,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的理想校园”任务群,该任务群包含多个子任务,既涵盖了文本理解,又拓展了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提取描述校园的关键词和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描述绘制出校园平面图。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观察活动,让他们对比文中描述的校园和自己的学校,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以通过拍照、录音或写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这一任务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制作模型或使用电脑软件来呈现自己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学校的布局、功能区域、特色设施等,并为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这个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样的任务群设计,学生能够在趣味性活动中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观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分层式阅读学习任务群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赋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辨识智能这八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范畴中都有其强项及弱项,而他相信每种智能都可以透过持续的学习或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分层式学习任务群能有效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杜牧的《山行》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针对不同智能优势的任务,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诗歌朗诵和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山行》的意境设计朗诵方案,包括语气、节奏和表情。同时,鼓励他们尝试仿写古诗或将其改编成现代诗,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空间智能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绘制诗中描绘的秋山景色。学生根据“远近”“动静”等角度,用绘画形式呈现“寒山”“红叶”“白云”等意象,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分析诗歌结构和写作技巧的任务,让学生探讨诗中“远近”“动静”的对比手法,分析这些技巧如何营造出幽静深远的意境。这种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为《山行》配乐或创作歌曲。他们可以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选择或创作合适的音乐,这不仅能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还能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对于人际关系智能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或者扮演杜牧和他的文学同伴,探讨创作背景和诗歌意境。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融合情境认知理论,打造生活化阅读学习任务群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情境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交互状态,是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以《搭船的鸟》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融入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小观鸟员”活动,让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固定时间观察记录身边的鸟类。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绘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鸟类的种类、外貌和行为。这种实地观察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他们亲身体验文章中描述的鸟类行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小小观鸟员”活动中,学生还可以调查本地区的鸟类保护现状,通过采访家人、邻居或专业人士,了解当地的常见鸟类、面临的威胁和现有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保护建议,如制作宣传海报或设计鸟类栖息地。这个任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让他们将文本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设计“鸟类故事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以鸟为主题的作品,形式可以是短文、诗歌、绘画或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描述一次与鸟的奇遇,或想象自己变成一只鸟的经历。
四、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开发合作探究型阅读学习任务群
社会建构主义,又称社会建构论,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心理学,早期形态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知识社会学。该理论认为社会文化是知识生产的决定因素,研究重点在于文化力量怎样建构知识和知识类型。
融合情境认知理论,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打造更加生活化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构建知识,深化理解。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实际的任务,组织“西沙群岛虚拟探险”活动,将班级分成几个探险小队。每个小队负责一个方面的探索,如地理环境、海洋生物、人文历史等。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如查阅图书、观看纪录片、网上搜索等。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当地旅游部门或海洋研究机构获取第一手资料。各小队将探索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分享。
在“西沙群岛保护行动”项目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西沙群岛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组讨论制定保护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召开“西沙群岛生态保护会议”,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专家、渔民、旅游从业者等),进行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学生还可以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向全校同学宣传保护西沙群岛的重要性。学生开展“西沙群岛文化之旅”活动,可以制作西沙群岛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或者编排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文艺节目。
五、结束语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多元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其阅读理解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契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未来,教师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一模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及如何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推广应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