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从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促进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通过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构建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借助问题导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阅读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系列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态度?阿长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在问题导向下,学生对文章内容充满好奇心,并在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进而理解文章主旨。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体系,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引入其中,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搭建出文章的框架体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情感变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结合的思维工具,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文章各个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在锻炼学生思维逻辑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发地开展阅读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为深刻、清楚地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结构体系。在阅读前设置问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二、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就当前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和把握整体教学方向,并以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为基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合理创新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并在丰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在实际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始终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根本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皇帝的新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本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领略童话故事的内涵,学习人物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学生自行选择故事当中的角色,如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虚伪的大臣、胆小的百姓以及天真无畏的孩童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当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在表演之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会是什么?游行的皇帝在听到百姓的真话以后是什么样的反应?大臣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为什么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真话了呢?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如此,学生能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融入课文学习当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哲理与思想,精准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组织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与文本相适应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音乐与角色的带动下更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体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夸张与讽刺的笔法。同时,学生通过阅读与表演,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诱惑与虚荣的可怕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无私无畏、真诚善良的美好品质。
三、带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语感的目的。诵读主要指的是将阅读素材中的内容以富有情感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学生的感官与思想更具协调性。在实际诵读时,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内容与其中蕴含的艺术性特征,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并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体会作者透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纪念白求恩》是作者为了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在文章中作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同时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之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标注,如“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等。教师可借助关键语句,帮助学生把握诵读语调,并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有效整合到一起,并内化为自己所用。
总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诵读活动的重要性,并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从而提升诵读的效果与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不同知识体系的阅读素材,能够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认知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