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学生写作现状不佳,中学教师的作文指导也不是很理想:写作指导意识淡薄,无指导和少指导;把握不当,指导笼统、粗略;忽略个性,没有广度和深度;顾“前”不顾“后”,缺失作后升格等。随笔,指随时随地、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是学生情感体验、生活感悟的自由的文字载体,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解决学生在写作时因生活感缺失而导致的空洞无味的问题。针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指导忽略的现状以及指导困惑,笔者结合多年的随笔教学实践,探索了作前指导课和作后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作前指导
有效的作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写作任务。作前指导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明晰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意。作前指导不可忽略,而且要优化,不能盲目进行,指导也要有序、有法、有拓展,帮助学生提炼、形成一般的写作思路和规律。
(一)可以挑选多个文题,但专题要统一
在布置题目时,教师可设定多选,不局限于单个题目。如果最近生活中发生了难忘的事,或者出现了难忘的人,这些人和事都可以入文,题目自拟。文题可多选,但专题要统一。例如,教师以人物描写分类为专题教学点:心理描写,彰显品质;动作描写,塑造形象;神态描写,写“活”人物;语言描写,展示特质……教师也可根据写法设置专题教学点,如营造“曲径”,写意传情;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借物抒怀,自然贴切;正侧结合,形象饱满……这些看似没有限制的写作,其实也有设定好的写作框架。文题的多选设定可以作为打破学生怕写作文的第一个“突破口”,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
(二)预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作文题目布置过后,教师要留给学生观察生活、确定素材的时间,少则两到三天,多则一个星期。对于调查访问类文题,教师也可以预留半个月的准备时间。学生的选材并非都来自亲身经历,书籍、网络媒体都可以作为学生素材积累和写作创作的媒介。例如,在布置“凡人不凡,个性闪光”这个专题随笔写作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并提供给学生一些“凡人”生活的微视频,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预留时间,让学生发现更好的生活,也会让学生慢慢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生活即教育”,学会观察生活即是写作。
(三)学会举一反三,进行同类题目的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以题目结构来归类,如名词短语类、动宾结构类、偏正短语类等。《一枚书签》属于名词短语类题目,同类拓展这一类型题目有《窗外》《身边的风景》《那条河》《春天》《奇迹》……针对这一类作文题,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虚实结合、线索贯穿、明暗结合等。除可以以题目结构来归类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写作主题来归类,如人物品质类、哲理思辨类、成长感悟类等。题目分类是方式,同类文题拓展才是训练重点。
二、跟进作后讲评
肖复兴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说’比‘写’更重要,‘读’比‘写’更重要,‘改’比‘写’更重要。”作后讲评课应注重问题反馈,侧重写作专项提升和作文升格训练。“改”,可由学生互改,也可为教师批改,改后发现问题,讲评课才能“对症下药”。这种指导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以写定教,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记录写作问题,包括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评讲课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批阅随笔时,要记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记录共性问题,也可以记录个性问题。个性问题可以面批。而针对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形成评讲课件,一次评讲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并进行实践性的片段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每一次写作之后都有所收获。例如,在某一次作文批改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由事入理不自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立意突兀、写作不生活。在发现这一共性问题后,笔者便立即着手准备了“由事入理要自然”的作文评讲课。
(二)素材交流,交流形式可以是个别交流或者共同交流
教师除了记录学生的写作问题外,也可以记录一些较好的素材,或者较深刻的立意表达,记录下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较新颖的选材,以及在构思方面没有处理好的地方,以此作为评讲课的教学点,引导学生合理构思、详略处理。这样的课堂既帮助学生完成了选材的累积,同时也完成了对情节构思的训练。素材构思训练的初衷是提升学生辨别选材、提升情节构思的能力。针对同一个素材,因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发现也会不一样。例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写作素材,学生完全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有的学生写道:“看着眼前这个落寞的身影,我心生痛惜——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村庄消失,环境更替,但我们老一辈人该如何身处?他们坚守着老去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却已很难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还有学生写道:“回忆固然是美好的,但那终究是回忆,日子还是要走下去的,现实的我们是要朝前看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奔向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当过去的事物已羁绊了时代的发展,那我们应该学会改善,甚至是摒弃。这不是忘本,而是一种更好的感念。当我们习惯了回忆昨天的美好时,也一定要记得看看脚下的路和眼前宽广的天。”这样对立的两种观点就是讨论交流的美好呈现。
(三)选点升格,可以是片段修改,也可以是整体修改
选点升格,升格的“点”主要是共性问题。笔者曾尝试过如下几种升格的“点”:“情节铺垫要合情合理”“扣题意识的拓展训练”“景物描写的有效运用”“由事入理地自然转化”“多角度挖掘不同立意”“立意表达的专项训练”等。以“多角度挖掘不同立意”的训练点为例,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事件,关注点不一样,立意的角度自然也会不一样。例如,“外婆做柿饼”这件事,如果侧重关注“外婆”,立意的方向可能是这样:“外婆用她美好的方式爱着我,在我成长的路上种满鲜花,柔软着我的心。”如果侧重关注“做柿饼”的事件,立意可能是这样:“不仅柿子的甜蜜需要时间沉淀,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时间点滴的积累。有了时光的浸染,才有了日子的香甜。”学生也可以关注“柿饼”,那立意便又不一样了:“不能因为害怕等待的苦闷,而放弃等待;不能因为害怕积累的漫长而放弃积累。柿饼的香甜是日积月累的收获,一切深厚的东西,都来自最微小的积累。厚积方能薄发。”学生有了这样的立意意识,便能从自己的素材中发现更深刻的立意点。每一次评讲课,教师可以落实一个升格点,有序推进学生的作文教学,不拔高,不脱节。
讲评课是作文共性问题的反馈课,是“专项技能”的训练课,也是作文升格的提升课,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评讲课不仅要上,而且要上得扎实有效,上得有声有色。
三、结束语
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归纳了随笔教学两类课型下的有效训练策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清楚作文教学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作前引导要有序,审题训练要有法,作文讲评不可少,问题反馈有记录,情节构思共思考,作文升格要选点,考场转换要“变身”。只有有序、求实、多学、善思,写作课上得扎实,学生的习作才能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