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

2024-12-12 00:00:00秦怡
格言·校园版 2024年36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项目化学习方式整合单元知识,不仅能够实现单元知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应用,还有利于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单元内文章重组,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单元内文章重组是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某一综合学习单元内的文章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这种重组通常基于文章的主题、体裁、风格或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文章重组,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知识,更好地理解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重组不是随意地打乱原有文章的顺序或简单地增删文章,而是在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章重组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将四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整体学习的内容较多,教学时长较长,教学的难度也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将本单元中的文章按照“忆事”“忆人”“忆景”三个主题进行分类,从文章内容出发,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处理空间,感受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使单元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教师可以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组合为“忆事”主题;《祖父的园子》和《梅花魂》设置为“忆人”主题;《春晚》和《月是故乡明》则归为“忆景”主题。如此分类,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综合性单元的学习,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在每个小主题下指导学生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然后在具体的主题情境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进而完成项目化的学习目标。

二、单元间共性整合,理清学生的学习流程

单元间共性整合是指教师通过将不同单元之间具有共同特点或主题的课文或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更加系统地展现这些共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应用。单元间的共性整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整体性的认知,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将不同单元间的文章进行共性整合也有助于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项目化学习的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在学生学完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之后,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内容与之前学过的文章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这一主题下的文章进行联系,加深学习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第一单元、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文章进行整合,将主题设置为“自然之美”,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和感受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主题之下融入语文教学要素。例如,《白鹭》描绘了白鹭的样貌特点和身形姿态;《落花生》描述了落花生的味道和价值;而《四季之美》则描绘了春天最美的黎明、夏天最美的夜晚、秋天最美的黄昏和冬天最美的早晨,展现了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营造了美的氛围。第二单元的《太阳》和《松鼠》则利用说明文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进行自然事物的描写,如何把事物说明白,让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会描写自然之美的方法。因此,在“自然之美”的大主题下,教师通过将三个单元间的文章进行共性整合,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描绘自然之美,使项目化学习的流程更加井然有序、效果更加突出。

三、自主与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合性学习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通过类比阅读学习课文,以深化学生对主体的整体认知。学生通过类比学习能够找到不同文章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抓住共同的主题,在深入的学习和感悟中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这种类比学习和阅读,仅仅依靠阅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的阅读学习。学生借助合作探究,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联想与推理中拓展思维。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民间爱情故事主题的文章时,《牛郎织女》中的织女被王母娘娘捉回天宫,最后两人只能每年在鹊桥相会一次。教师可以以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两位主人公面对祝员外的阻挠,誓以身殉,最后两人化身为蝴蝶;而《孟姜女》为了寻夫历尽艰辛来到长城,得到的却是丈夫已死的噩耗,最后在城下痛哭,绝望之中投海而死;《白蛇传》中许仙先是被法海关入金山寺,后来白素贞又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是二人不惧法海阻挠,最后白素贞与许仙的儿子长大成人,并成功救出被压在雷峰塔下的母亲,一家人最终团聚……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国外爱情故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睡美人》等,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类比表格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比不同文章所表达的不同感情,从而在类比阅读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化的学习,在联想和推理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项目间搭建支架,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创造性。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这时,一个清晰、明确的项目支架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大的主题,然后将其分为多个小主题,并在每个小主题下面设置多个主题支架,以体现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综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浓郁的情境氛围,在明确的任务引导下逐一完成学习支架。因此,项目支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走进古诗词”的大主题下设置三个主题支架:“触摸古诗词”“赏析古诗词”和“展示古诗词”。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精读《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主和合作的形式赏析诗词内容。以上述三首诗词为例,学生可以在探究中辨别不同形式古诗词的异同点,体会诗词的独特魅力,并在深入的探究理解后分别进行五言诗、七言诗和词的仿作。这两个支架便是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内化与运用的过程。最后,在“展示古诗词”的主题氛围下,学生可以展示自己仿作的古诗词和收集到的其他的古诗词,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进行古诗词汇编,完成古诗词的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时,应该在单元内和单元间做好文章的重组整合,并从主题出发,搭建项目间的学习支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