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2024-12-12 00:00:00龚文峰
格言·校园版 2024年36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思路。文章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优化语文单元教学策略的方法,通过对单元主题深入解读、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等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参考。

一、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深入理解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特征包括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建立文本间的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还强调协作学习和有意义的对话,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和拓展思维。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语文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主题关联和能力递进来组织教学内容。然而,当前的语文单元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教学停留于表层理解,难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深度学习成效。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有机融入语文单元教学,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的深层解读与拓展

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语文单元主题的解读与拓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春节为主题,包含《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等篇章。通过深度解读这一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节日描述,从传统习俗、人文情怀、时空变迁等多维度解析文本。例如,师生可探讨《北京的春节》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分析《腊八粥》所表现的民俗文化,以及古诗中的节令特征与审美意境。通过多文本间的关联分析,学生能够构建起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系统认知,形成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层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

(二)促进深度理解的学习任务设计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学习任务设计上有所创新。针对语文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知识迁移。以上文所提单元为例,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对于《北京的春节》,教师可设计比较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探讨其变迁原因。针对《腊八粥》,教师可安排探究性任务,让学生研究腊八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并思考其现代意义。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情境重构任务,使学生深入体验诗中意境,并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古诗主题。教师还可设计综合性写作任务,如要求学生基于单元所学创作一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春节主题文章,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应用。这些任务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三、深度学习导向的语文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促进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

深度阅读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采用多层次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层面逐步深入到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通过设置预测性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文本批注,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采用分段解读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进行跨文本阅读,建立文本间的联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这些方法促使学生从表层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提升其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激发深度思考的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层次递进、开放性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问题设计可从文本理解、批判分析、创造应用三个层面展开。教师设置理解性问题,确保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提出分析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设计评价性和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创新思考。问题设计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实现集体智慧的共建共享。

(三)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活动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师可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应用任务,如主题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功能和魅力。写作训练应注重过程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材、构思与修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活动可结合课文主题,设置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语言实践,如文学社团等,拓展语言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四、深度学习视域下语文单元教学学习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双向整合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单元学习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整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努力,通过持续观察、记录和反馈,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总结性评价则聚焦于学习阶段的最终成果,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整合这两种评价方式,教师可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第一,设计贯穿单元学习的任务链,将过程性评价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第二,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涵盖知识理解、技能应用、思维发展等方面;第三,采用学习档案袋等工具,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第四,综合运用单元测试、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这种整合能实现对学生深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估。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单元教学中,多元化评价应注重捕捉学生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问题,评估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理解和创造性诠释能力;设置主题探究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评价方式还要注重情境性,尽可能在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中进行。教师可创设模拟情境或利用真实生活事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培养其元认知能力。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全面反映学生的深度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入为语文单元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深层解读,设计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任务,运用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开展培养语言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应整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反馈机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展望未来,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师应持续研究如何更好地将深度学习理念与语文学科特点相结合,开发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构建一个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语文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