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刍论

2024-12-12 00:00:00刘振国
成才之路 2024年35期

摘要:群文阅读是相较于单篇阅读而言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其是指组合多个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等阅读活动,理解主旨,深化体验,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实践。文章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分析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可行性及困境的基础上,从精选群文、设置话题、分类群文、对接文本等角度,探究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以此为语文教学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写作教学;读写结合;话题;亮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089-04

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可通过关联相近文本,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积累,掌握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而落实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结合,需要教师把握群文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合理推进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内容,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1]。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可行性及困境的基础上,探究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1.丰富素材,支撑学生有物可写

文学作品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或情的创作和表达,通过或解释、或说明等形式形成的一种文本展示。阅读是基于作者所写和所描述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的活动,即理解作者所写内容、所描绘之景和所抒发之情。而阅读学习的本质是积累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调动情感因素,关联自身实际,寻找情感共鸣,进而了解作者所描写内容、所抒发情感,还要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探究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思想。读写结合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不同,从阅读材料中找到创作灵感。相较于单篇阅读,借助群文阅读,学生可从不同作者笔下看到同一事物的多种表达方式,也可学会同一词汇不同的运用方法,同时能从多语态和事物模态中发展文字感知力和复制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出更浓厚的表达欲和创作欲[2]。

2.关联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写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被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通过实施词汇解读、段落分析和文章主旨提炼等活动,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并学会词汇运用。而写作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即引导学生借助前期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等的积累,对生活问题、现象等进行描述。单篇阅读对学生而言,在词汇积累、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掌握上都存在较大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写作水平提升。群文阅读,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多种学习支撑,并从多视角带领学生感知和学习写作。不同题材的文章,类似的文章结构,不同的写作方法,相近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写作来说,是参照,也是借鉴。循环往复,了解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将逐步提高。

3.认知迁移表达的根本需要

阅读学习,无论是词汇书写、阅读分析,还是写作练习,其实都是学生获取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输出活动,既包含词汇运用,还指向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教师可通过学生发表的观点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情况。阅读与写作,围绕语言积累和语言输出,具有紧密联系。实现高质量语言输出的前提是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而阅读学习可为学生积累词汇等语言知识提供良好平台。践行语言输出,需要有运用词汇的平台,写作练习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积累到运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学习活动可起到重要联结作用,即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会词汇运用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和创新运用能力。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困境

1.教学话题广,写作主题难确定

群文阅读是基于单元多篇文章的共性开展的教学,或基于教学需要,在教学单篇课文时融入内容相近的文本,帮助学生理解主课学习内容,把握单元学习主题。无论是单元群文教学,还是基于教学需要组合多篇文章教学,群文阅读教学都存在话题广、群文主旨难把握、文本情感难体悟等问题。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还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文本表达方式和技巧。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鲁迅的写作方法,使其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学会集百家所长,形成正确意见和观点。但单篇文章教学难以让学生准确掌握鲁迅的语言运用方法,而融入《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文章,又难免增加教学的复杂性,导致学生难以准确把握主课时的学习任务。群文阅读是基于主课时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本的一种方法。鉴于多文本素材存在主题差异、写作技巧差异等特点,教师应关注融入文本在情感表达方式、创作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关联性,并以此作为群文阅读教学切入点,引领学生学文章,悟情感,并掌握写作方法[3]。

2.教学任务重,读写教学难兼顾

群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方式、一种理念,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缺乏完善的参照蓝本。参照单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活动分析,以读促写是一种关联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活动。但在以读促写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重阅读轻写作”等情况。第一,重讲解轻运用。以读促写以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方式为前提,即学生描述内容、表达情感的前提,是学会文本中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抒发方式。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技巧、方法上,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第二,强调照搬模仿,忽视学生的创新创造。高中教学任务重,因此,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固定答题技巧,即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给学生固定或常用答题技巧。例如,在写作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设定好开头和结尾,而忽视文章中间部分,导致学生徒有引出主题和总结主题能力,缺乏详细和准确叙事、表达能力,或引导学生摘抄词汇、段落,借用文本修辞方式和表达句式于写作中,导致学生照搬模仿,用文字堆砌文章。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还会使文章缺乏逻辑性和可读性。可见,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应试为前提,难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也难以实现强调知识积累和迁移运用的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

三、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策略

1.精选群文,找准群文关联点及写作输出点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相近和相关文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使文章之间存在关联性。而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关键,在于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素材。第一,指向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教学,即从众多文本中选择合适文本创建整体阅读任务。如何在众多文本中选择合适文本,需要教师立足教情、学情,从单元教学任务中寻找答案。这是因为单元导语在揭示单元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对群文文本选择作出提示。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语指出,使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学习了解优秀劳动者杰出事迹,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既是单元教学内容的解释和剖析,即告知学生本单元以“优秀劳动人民”为主要学习内容,还是对单元主题的揭示,即提醒教师组合不同体裁、题材的优秀人物报道和事迹,帮助学生学故事、辨真理、树立正确观念和确定正确立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单元选定文章作为群文阅读教学对象,并提炼“劳动品质”“劳动事迹”“时代传承价值”等关键话题,在保障文本关联性的同时,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理解,使学生对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价值有更深、更准确、更全面的感悟。第二,选择互动性较强文本。互动性较强文本,是指文本在主题、叙述方式或情感表达形式上存在共性,可相互解释、印证[4]。这种共性可作为指引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主旨和文本写作技巧的重要依据,而基于文本间的相互解释和相互印证,学生可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例如,同是抒发壮志难酬,不同作者有不同表达形式,曹操笔下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昌龄笔下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笔下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不同的作者通过相关、相近的事物将心中的情感以个性化的具象方式表达出来。第三,聚焦表达。群文阅读教学旨在通过融入关联文本,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景、情有更准确和细致了解,学会其中的表达方式并准确表达。因此,群文文本选择应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沁园春·长沙》以“青春”为主题,指向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为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文本主旨,教师可引导学生关联阅读《太行春感》《赣南游击词》等,同时设计“青年与国家”关联议题,让学生借助《少年中国说》思考、探究、总结和回答。这样,通过相关文本的融入,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文本议题有更全面了解,并通过交流、探索等学习活动,激发出表达欲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对文本的敏感性和掌控力。

2.设置话题,串联群文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故事内容以及人物、景物描写特点,并内化于心,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因而,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点是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并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大话题涵盖群文,以小话题串联单篇文本,然后开展集中讨论的教学方式。第一,选定大话题。大话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一篇带多篇的作用,凝练全面是设定大话题的关键[5]。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组文章时,教师可围绕几篇文章的景物描写相同点,设置“家乡景色”话题,并综合文本描写内容依次设置“家乡景四时变化”“家乡景晨起、日暮变化”“家乡景于我眼中变化”等小话题,引导学生将作者描绘的内容作为“家乡景”的观察内容,根据小话题分别介绍“家乡景”。这样,既可通过大话题涵盖群文学习内容,还可通过议题式话题及存在关联的小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依次完成单篇文本分析,充分掌握分课时内容。而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家乡风景,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第二,小话题探究。小话题探究是帮助学生完成分课时学习内容梳理的过程,也是吸收文本知识的过程。此过程的核心在于密切关联文本,并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完成知识自我构建。仍以上述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据小话题设置相应学习任务,让学生梳理文本中作者描写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比较修辞手法,学会抓住作者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对文章主旨形成更深刻体会。第三,迁移运用。迁移运用既是单篇阅读教学的重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难点。群文阅读迁移不仅要关联单篇课时重点句式、词汇、写作手法等的运用,还要抓住群文文本的相同点加强练习,即通过综合性任务,让学生迁移和创新性运用群文阅读学习内容[6]。为此,教师可将具有词汇、修辞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综合锻炼作用的微型写作融入群文阅读教学中。例如,完成上述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大话题设置微型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感受和掌握的景物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写家乡景色的文章。这项写作任务既有助于学生运用、巩固群文阅读中掌握的写作方法,还有助于通过关联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对比比较,分类群文,理解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手法、技巧

群文阅读不仅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还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由关注学生理解群文内容、体悟群文主旨情感逐渐向引导学生掌握群文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方面转变,如在收集和整理写作素材之后,鼓励学生分析和整理文本写作技巧[7]。例如,在教学《劝学》《师说》《拿来主义》这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体裁对文本分类,即让学生准确区分文本属于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或基于文本情感表达方式分类,帮助学生区分借物言志、借景抒情、隐喻、明喻等写作方法,或基于文本语言特点分类,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语言运用技巧。在完成群文文本分类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文本的写作方式、技巧,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例如,当学生根据文本主旨将《劝学》《师说》归为劝勉引导类文章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写作对象和写作动机等方面提炼、总结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找出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全面剖析文本内容,从而对文本内容和主旨有更准确、更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学会文本鉴赏的分析方法,从而对文学创作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体悟。

4.巧妙迁移,对接文本亮点,开展写作训练

读写结合的目的在于推进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必不可少。基于群文阅读的写作训练,应密切关注群文素材和文本写作技巧,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吸收和转化学习内容。第一,积累性写作。积累性写作即让学生运用在群文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开展写作。这种写作训练,一方面可避免学生出现无写作素材的尴尬,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所积累素材,并提升文字运用能力[8]。例如,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积累大量关于远大志向的诗句:黄沙百战黄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等。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解释诗词意思、含义,让学生实现准确、全面理解,然后开展相应引用练习。第二,能力型写作训练。能力型写作训练是对文本词汇、句式等的组合和创新运用,其在提升学生的文字控制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在能力型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基于文本中的重点句式、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或扩写练习。例如,在叙事性文章教学中,教师可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审丑》和《雕花烟斗》几篇文章进行组合,设计故事阐述、故事道理解释、故事人物联结、故事情节构建等多个写作训练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渲染描写亮点,加强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介绍方面的写作练习,结合《祝福》和《审丑》的细节刻画亮点,加强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的写作练习,或依照文本句式、段落形式进行模仿练习,或结合生活关联人、事进行创作。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可掌握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把握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困境,并基于存在的问题从群文文章选择、群文话题设置、群文文章对比和写作训练实施四方面实现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以此提高高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蒲雪咪.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初探[J].课外语文, 2020(28):129-130.

[2]周国伟.浅谈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04):56-58.

[3]王冬梅.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性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世界,2023(12): 18-19.

[4]刘香梅.群文阅读背景下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0):123-125.

[5]邓婷.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6]潘红胜,张胜书.利用单元内课文内在逻辑构建二级语文学习任务群——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1):102-104.

[7]刘金海.“群文阅读”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8]张天翠.群文阅读中的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Liu Zhenguo

(Gansu Province Baiyin City No.8 Middle School, Baiyin 730900, China)

Abstract: Group reading is a form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ompared to single reading. It refers to combining multiple texts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deepen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reading activities such a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develop students’ Chinesecore core competence. The combination of group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is an exploratory teaching practic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aking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difficulties of combining group reading and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ecting group texts, setting topics, classifying group texts, and connecting texts, it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mbining group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providing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group reading; writing instruction; 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pic ofconversation; 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