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刍探

2024-12-12 00:00:00温美爱
成才之路 2024年35期

摘要: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学力基础,注重整合整本书阅读内容,适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整本书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方案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现实学情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布设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延伸阅读和广泛讨论中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发展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流能力;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1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的研究”(立项批注号:FJJKZX23—684)研究成果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的,其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长度、宽度与厚度,是单篇阅读无法实现的。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也有更多期待,特别是对故事性强的整本书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教师要树立课内课外对接的意识,将整本书阅读放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背景之下,并给予学生更多阅读引导,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和交流中达成阅读共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率和品质,发展阅读素养。

一、整合整本书阅读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整合整本书阅读内容时,教师要做先行者,即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之前,先行阅读整本书,理清整本书的阅读顺序,为学生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1]。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整合整本书的作者、背景、内容、结构、表达等,并及时推出整本书阅读任务,以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

1.筛选整本书阅读资源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可在研究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整本书阅读素材,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语文教材提及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有限,教师不妨在课前开展信息整合工作,为学生准备一些整本书阅读素材,如影视动画等直观灵动的信息,有助于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例如,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中国民间故事》是一本民间故事集,收录了我国很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极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通过反复筛选,可重点推荐其中的《牛郎织女》《白蛇传》《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寻找不死药》《三个大力士》等故事,并提出一些具体的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故事,以个性化语言讲述给家长,以理清故事基本内容。学生对民间故事有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这些故事大多带有传奇性,情节跌宕起伏,相关主人公也有个性。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可成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具体实践中,学生能主动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并通过讲述故事发展阅读认知能力。整本书内容比较多,如果全文阅读,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而教师先期研究整本书内容,精心挑选一些故事推荐给学生,不仅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还能让学生有更多阅读收获,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有重要辅助作用。整本书阅读不能靠数量取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教师适时推荐整本书阅读内容,无疑能为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2.创设整本书阅读情境

创设整本书阅读情境,教师要有延伸创新的意识,以从课内到课外、从班级到校园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感官形成全方位触动[2]。整本书阅读素材丰富多样,其中很多神话、童话故事都有电子视频,教师可先期搜集这些阅读素材,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动画视频,以此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在教室悬挂一些图片,在班级读书园地介绍名著内容,在阅读课堂展示整本书阅读信息,或讲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以引发学生的高度关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例如,《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叫《天方夜谭》,为调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动画片,让学生沉浸于故事中主动阅读这本书,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将精彩的情节以及好的语言都记录下来,并定期参与集体展评活动。部分学生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以任务的形式硬性要求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活动,并定期展评,重点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情况,这可在肯定学生积极表现的同时,搜集一些新鲜的读书笔记呈现形式,成功调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主动性。而教师可利用读书笔记布设阅读任务,为学生规划清晰的阅读路径,从学生读书笔记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是有成效的。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阅读学习形式,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这是典型的输入学习,而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有感而发,哪怕是简单的摘抄,也能对学生的感官带来触动。其训练效果是显著的,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二、传授整本书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整本书阅读也是如此,并没有固定的学法,教师根据自身阅读经验总结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方法,无疑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整本书阅读与课内阅读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学法应用也存在差异,教师科学研究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持,对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品质有现实帮助。

1.传授整本书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涉及的内容更多,与课内课文阅读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注重搜集归结一些阅读方法,根据阅读观察,给予学生必要的提醒,让学生自觉接受阅读新法,以此提升自身的整本书阅读效率[3]。在面对整本书阅读内容时,部分学生存在认知偏差,如一味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对故事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以及人物性格缺少深入研究,这导致其阅读体验比较浅显。而教师给予必要提示,积极传授一些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讨论,可促进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发展。例如,《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涉及的故事和人物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整理全书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则是一项严峻挑战。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重点给学生传授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第一,跳读。长篇小说有诸多章回,教师可鼓励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来读,这可以大幅度减轻学生阅读压力。第二,围绕人物了解事件。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可鼓励学生围绕喜欢的人物形象挑选情节并开展阅读。这可使学生对这些人物形成深刻印象,并全面了解人物特点。第三,列表阅读。因为人物、情节众多,所以学生很容易弄混其中的关系。如果能将人物和事件进行梳理,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可大幅提升阅读效率。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定期举办阅读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共享阅读方法。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不同期待,教师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对应设计,为学生传授好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技巧,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特别是定期举行的阅读交流活动,可给学生提供学法共享的机会。从学生的阅读展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比较科学,学生在积极回馈中丰富阅读认知,激发出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2.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

整本书阅读要以一定的效率作为保障。因为要阅读更多内容,学生如果不掌握效率提升方法,不仅会耽误时间,其阅读感知体验也不会丰富。为此,教师可在阅读方法传授环节给予学生及时提醒,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具体的阅读目标和问题,以此启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思维[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和体验,交换阅读方法,学生积极响应,并在主动讨论中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体系。整本书阅读以经典名著为主,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要详细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情况,以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适配性。例如,《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的中国现代童话。虽然是童话,其反映的却是社会问题,作者用童话的形式,以稻草人的眼睛关注世间痛苦。但对《稻草人》的创作背景,有的学生并不熟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背景材料,鼓励学生阅读故事后撰写读后感,揭示故事背后的故事。写读后感是典型的读写结合活动,而有的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则陷入认知误区,即一味地讲述故事内容,忽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或联系自身生活经历的意识不强,导致读后感缺少说服力。为此,教师可精选一些读后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和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读后感品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读后感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联想和思考,以创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读后感,可促进学生的阅读认知顺利内化。童话故事折射社会现实,这无疑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而教师给予引导和启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参照,可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整本书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创新设计意识,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阅读活动方案,使学生主动进入整本书阅读核心,在深入阅读和广泛讨论中形成阅读认知[5]。阅读与创作结合、阅读与素养结合、阅读与评价结合,可形成更多整本书阅读任务,如读写展评、话题辩论、网络交流、素材搜集、直观演绎等。

1.创新整本书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需要时空条件的支持,为此,教师可基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组织相应活动,并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为学生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规划清晰路径[6]。例如,在阅读研讨活动中,可设计含金量较高的阅读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辩论活动,以此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直观演绎活动包括讲述故事、演绎课本剧等内容,学生对这类活动有更多期待。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整本书内容,选择适合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讨论、演绎、讲述等学习活动中形成阅读认知。例如,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性很强,涉及的故事、人物也较多。在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选择喜欢的人物进行重点研读,即以人物鉴赏活动深入探究人物的性格成因。如果有更多喜欢的角色人物,不妨列出一个表格,重点解析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进入整本书阅读环节,重点探究喜欢的人物形象,很快就得出一些结论,并在展评环节主动介绍自己的阅读鉴赏过程,重点剖析典型人物形象,课堂交流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专业点评,对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可帮助学生积累学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收获更多阅读体验。而教师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进行重点探究,并提出具体的阅读建议,可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示。

2.优化整本书阅读组织

整本书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优化意识,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由此建立起来的感知体验会更加深刻。针对学生没有大段时间支持整本书阅读的情况,教师不妨组织一些碎片化阅读活动,将整本书阅读化整为零,让学生在不同时空开展整本书阅读学习,这可打破语文学科教学限制,真正体现大语文观。而教师设计的导学课、推进课、分享课、交流课与整本书阅读整合,可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性。例如,《西游记》是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小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可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故事创编一个课本剧脚本,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物设计情节。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学生纷纷将自己的课本剧脚本提交上来,教师组织学生评选,选出一些优秀脚本,在班级展开演绎活动。学生对课本剧演绎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创编和演绎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技术指导,并鼓励学生评委赋分评价表演情况,评选出优秀表演者。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演绎活动相结合,可成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编课本剧脚本并参与课本剧演绎活动,则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认知内化,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比较熟悉,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设计,可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四、布设整本书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在设计整本书阅读训练任务时,教师要有延伸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广泛搜集整本书阅读素材和信息,并展开读写展评活动,让学生自然形成阅读体验[7]。读写结合是整本书阅读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训练任务,提出具体的读写要求,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1.延伸整本书阅读训练

在延伸整本书阅读训练维度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准备整本书阅读素材,或组织读书报告会、诗文诵读会、名家面对面交流会等。这些阅读活动对学生来说很新鲜,而教师设计具体的阅读训练任务,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可使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丰富的阅读认知。另外,整本书阅读训练方案没有固定格式,教师要科学解读整本书阅读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感知体验设计对应的阅读训练任务,确保方案顺利落实[8]。例如,《小兵张嘎》是儿童作家徐光耀创作的作品,讲述的是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电影片段,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然后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撰写续集。基于学生对剧本创作陌生的学情,教师可详细介绍电影剧本的撰写特点,给出一些延伸思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和人物进行推演思考,创作出符合逻辑的后续故事。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阅读整本书,自发展开阅读讨论,并在重点讨论后续故事发展中逐渐找到剧本撰写思路和方法。对于学生提交的后续故事剧本,教师可组织集体展评,挑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展示到家校互动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

2.促进整本书阅读内化

整本书阅读与学校的读书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为此,教师可在班级创建整本书阅读小组或读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共五十六回,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学生受认知所限,不能完全理解小说的内涵,为此,教师可挑选一些经典片段,具体介绍讽刺小说的特点,鼓励学生自行思考、探索以小说评价现实生活的写作方法。为促进学生的阅读内化,教师可鼓励学生模仿小说写法自行创编一些讽刺小说,并围绕小说要素给予学生一些创作建议,让学生逐渐找到小说创作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都有收获,成功写出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在展评环节,教师可挑选一些精彩的小说片段现场展示、鉴赏,以肯定学生的探索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结语

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涉及一些整本书阅读信息,覆盖神话、童话、寓言、小说、科普等内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为此,教师要正视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历练作用,科学整合整本书阅读内容,传授整本书阅读方法,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延伸整本书阅读训练,并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远铭.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23(05):69-72.

[2]郭兴芬.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3(36):77-80.

[3]林娜.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4(13):47-49.

[4]管永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2024(09):38-40.

[5]韩涛.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策略[J].甘肃教育, 2024(01):56-60.

[6]蔡亚.创意表达点亮审美之光——儿童小说整本书阅读的美育之旅[J].江苏教育,2024(21):12-15.

[7]陈悦.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目标制定刍议——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8):31-34.

[8]连忠友.小学名著阅读指导的“三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 33(12):35-37.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Whole Book Reading Based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Wen Meiai

(Fujian Province Songxi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ping 3535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students’ reading foundation, pay attention to integrating the reading content of the entire book, timely teach some reading methods, and help students build a sound reading cognitive system. Whole book reading help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When designing a whole book reading plan, teachers should organize whole book reading activities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learning situations, assign whole book reading tasks,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omplete reading learning tasks through extended reading and extensive discussions, thus developing their reading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reading literacy; thinking abil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communication skills; readingand writing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