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4-12-12 00:00:00陈蜜李
成才之路 2024年35期

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不仅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结合当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探究创新创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08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主题。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设计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1]。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创新创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此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还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设计师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自主创业。可见,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可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团队合作、市场调研、项目策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丰富专业知识知累,提高职业技能,还能在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优势,在未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2]。

3.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3]。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能使中职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这样,通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职教育可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4.推动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发展

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挑战的行业。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意和市场价值的设计作品,在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此外,创新型设计师的出现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

在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教学内容滞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滞后表现在知识与技术更新较慢。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工具层出不穷。但部分中职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落后于行业发展。例如,一些已经过时的软件和技术仍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毕业后会发现所学技能已经被行业淘汰。第二,教学内容未及时反映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但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未及时反映行业变化趋势,导致学生对设计的发展趋势缺乏敏锐洞察力和适应能力。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平面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部分教师选择的设计案例和项目比较陈旧,未融入当下流行趋势和创新理念,导致学生设计的作品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第三,教学内容滞后表现在创新创业内容不足上。在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应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如创业案例分析、创新思维培养等。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传授,较少涉及创新创业方面内容,这就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

第一,以灌输教学方式为主。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主宰课堂,以灌输的方式讲解软件操作、设计理论等知识,传授平面设计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但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4]。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真正掌握平面设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开展合作学习,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少的情况。这种缺乏互动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体现在缺乏实践教学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只布置一些简单的设计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学生在按既定步骤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缺乏对设计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创新尝试,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项目中。

3.评价方式单一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重任。但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度依赖考试成绩。传统的期末考试往往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和软件操作的机械练习中,而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第二,教师评价占主导地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主要由教师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等情况。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第三,评价内容局限。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对软件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作品的完成度,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足。评价方式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其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往往不敢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而是选择保守的设计方案,这极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缺乏成就感,从而失去学习热情。此外,这种评价方式也无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难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师资力量不足

在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专业教师匮乏。随着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专业教师比较匮乏。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对学生进行精细化指导。第二,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强是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表现之一。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开拓创新[5]。但部分教师因长期从事传统教学,对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了解有限,难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第三,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就很难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一方面,由于教师数量少、任务重,教学过程可能会流于形式,即教师无法深入讲解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师创新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接触到行业前沿动态和实际操作项目,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还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创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第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中职学校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教材和设计软件、工具、技术,或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举办讲座,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术是最新的。同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教材。第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行业趋势教育。教师可通过讲解行业报告、分享设计趋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设计市场的热点和趋势,并引导学生关注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使其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思维[6]。例如,教师可将最新的行业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设计需求和市场环境,掌握最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第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流程,并通过创业案例分析、创新思维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教学法等,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第一,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将真实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平面设计知识、技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与企业合作,承接一些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实际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思路,在更好地理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教师可收集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其设计技巧和方法,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进行创新和改进。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设计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设计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作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第四,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7]。例如,学校可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或为学生提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学校还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设计项目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基地还可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3.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中职学校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引入学生、企业专家等评价主体。其中,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企业专家的评价能够带来行业最新的标准和需求,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例如,学校可定期邀请平面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作品点评,为学生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第二,丰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软件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涵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可通过学生作品的创意、设计理念的新颖性等方面来衡量。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从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评估。在团队协作能力评价方面,可观察学生在小组项目中的沟通、分工合作以及对团队的贡献等。例如,教师可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可增加作品展示、项目汇报、竞赛等评价方式。其中,作品展示可让学生在展示自己创意和成果的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产生成就感。项目汇报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8]。竞赛则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热情。例如,中职学校可举办校内平面设计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第四,加强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如阶段性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参与度,而不仅仅看重最终结果。第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评价。中职学校可开发在线评价平台,方便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可通过平台上传作品,接受多主体的评价,同时也可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和评价,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不断进步。教师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4.加强师资建设

第一,针对专业教师数量匮乏的问题,中职学校应加大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业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或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以开展团队教学活动的方式来缓解教师不足的问题。教学团队成员可包括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等。团队教学活动可包括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即以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第二,针对教师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中职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创新理念,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或设立教师创新项目基金,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设计创新作品、开发教学资源等。第三,针对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问题,中职学校可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学校还可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让教师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中职学校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师资建设等措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秀芳.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探索——以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50.

[2]刘智妮.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索[J].教育观察,2024,13(05):16-19.

[3]黄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专业育人的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03):81-87.

[4]雷国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策略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4):20-22.

[5]成建斌.产教融合背景下项目化教学的价值及实施——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3): 58-61.

[6]郑贤龙.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策略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33):27-28+34.

[7]孔霞,杨帅,闫晓英.混合式教学中课程资源建设探讨——以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7):70-71.

[8]曾铮.“问题解决”模式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6):18-19.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hen Mili

(Zhangzhou No.1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ly developing er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important forces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meet social needs, but also a key factor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eaching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er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ourse;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evaluation system;teache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