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4-12-12 00:00:00袁小芳
成才之路 2024年35期

摘要: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文章在概述微课基本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微课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复习三个维度入手,探究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中职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中职数学;预习;巩固;教学情境;氛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077-0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如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则是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1]。信息技术的普及在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为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具象的方式呈现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实现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2]。为此,教师要重点关注这种教学模式,并立足中职数学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情,探索微课的具体应用策略,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一、微课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1.微课的基本内涵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其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形式[3]。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课程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以5分钟~8分钟的视频来呈现针对性的教学内容[4]。相较于传统的口述讲解教学模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可节省大量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通过回放、慢放等方式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微课的基本特点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为特点的教学视频资源。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具有的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三点。第一,视频短小精悍。微课的核心理念为“精”而非“课”。简单来说,微课就是在有限的、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微课视频的时长通常不超过10分钟,而常规课堂教学时间是40分钟或45分钟。可见,微课具有明显“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因此被教育工作者称为“微课例”或“课例片段”[5]。第二,内容主题突出。微课视频短小,内容多为教学中的某一个主题,且具有“形碎而神不碎”的特点,即微课是根据某一主题,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凝练、整合,或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主题突出、有内在关联的教学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常规课堂教学而言,微课具有明显的“内容主题突出”“教学资源聚合系统”“针对性强”的特点[6]。第三,传播形式多样。微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各职业学校均配备有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甚至有的职业学校还设置专门的微课录制室,为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提供便利。而微课视频内容少、容量小、用时短,故而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教师在完成微课视频制作后,可通过网络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让学生借助手机、电脑等开展自主学习[7]。除了专门的学习平台,教师还可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群或微博等方式传播微课视频,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讨论。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常规教学方式,微课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传播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意义

微课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可视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抽象性、概念性的数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提高的学生学习效率。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学科知识讲授者的角色,侧重知识的单向传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其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低。微课可有效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打破以单向传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知识。这种全新的可视化知识呈现方式,不仅可为中职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还可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对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有积极意义[8]。

2.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

相对于常规的口头灌输教学方式而言,微课可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可改变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在微课辅助下,教师还可布置相应思考问题或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微课视频,即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丰富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以此提升的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中职数学整体教学质量[9]。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受限于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部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学习质量和效率不理想等情况。而要想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如以微课呈现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学习,在提升自身探究能力的同时,逐步摆脱对教师讲授的依赖,实现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10]。另外,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还可将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拓展,这对于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发展知识与技能迁移应用能力有积极意义。

三、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可改变既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在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11]。为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合理应用微课,以最大化发挥微课的价值和优势,推动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复习等环节也可灵活应用该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探究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环节的具体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环节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保障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可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并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存疑之处,从而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学习。另外,借助有效预习,学生还可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快速理解和接受知识,这可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形成良性学习循环。为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据,合理设计预习课件,形成微课视频,并通过线上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以微课视频为辅助,围绕新课知识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这不仅可帮助学生初步扫清新课知识学习障碍,拉近与新课知识之间的距离,缓解课内学习压力,减轻学习负担,还有助于学生解决因学习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各种学习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以微课视频方式初步讲解分析指数函数的定义、根式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等内容,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通过批注、画线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预习体会以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的课堂针对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再如,“对数”这部分知识作为对数函数的学习基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有效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对数”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如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系统梳理已学过的指数函数知识,使数学思维逐步从“指数函数”迁移至“对数”及“对数函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环节运用微课,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率

(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其对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存在理解难度。而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坚持多写多练的原则,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作业,旨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这种“题海战术”教学模式,不仅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有限,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中职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以微课为辅助,通过视频、音频、图画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相应情境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自主学习和思考相关内容,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中职数学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两条直线的平行”这部分内容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视频消息、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大型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离不开助推器的推送,而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外围就有四个火箭助推器。如果将这四个助推器看作直线,那么它们存在怎样的关系?以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情境中问题的引导,可让学生主动去观察这些图片,思考四个助推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对“直线的平行”形成更直观的了解。这可在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2)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受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客观因素限制,部分学生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存在畏难心理,或对重难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这也是限制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12]。基于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设计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为学生细化讲解,即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呈现。借助微课视频的辅助,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简单几何体”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针对“直观图的画法”“三视图的画法”等内容,部分教师以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直接展示。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转换能力,所以,有的学生无法理解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换的过程。其中,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尤其觉得吃力、困难。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突破教学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以动画演示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画法,即用具象化的教学方式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在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再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基本形式,并能将直线方程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然后根据转化结果计算相对应的斜率和截距。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呈现已学过的平面内直线方程的一般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微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重点讲解分析“点斜式、斜截式以及截距式的一般方程和集合条件”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以及“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突破本章节的学习难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

3.巩固复习环节运用微课,强化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因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时间讲授知识可能无法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如部分学生无法高效理解、掌握新课学习内容。要想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课后巩固需求,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课内高效学习、课后查缺补漏的良好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教学反思和诊断,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微课视频的方式投放到班级微信群,供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和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例如,“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绘制三视图,并基于三视图,想象构建出几何体的立体结构,掌握几何体与三视图的相互转换技巧。其过程和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使其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抽象的几何知识,部分学生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无法准确画出三视图的图形,或存在图形角度选择不正确的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可将三视图的投影教案和教学重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并在课后投放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较强,部分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存在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基本内涵及教学优势,然后将其与中职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巧妙融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重难点知识讲解等多个角度入手规划课堂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巩固复习环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学习能力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代学富.中职数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探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6):69-72.

[2]唐瑾.中职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3(28):85-88.

[3]林巍.任务驱动为主导微课呈现为辅助——“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270-271.

[4]乐晓莺.中职数学运用混合式教学转型的思考——以正弦函数的图像教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2):136-138.

[5]常天兴.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3):27-28.

[6]邵京.基于微课引领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2):29-31.

[7]刘佳.微课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1(09):54-56.

[8]邹勇京.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2):40-42.

[9]田瑾.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200-201.

[10]贾克光.基于微课资源开发的中职数学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233-235.

[11]赖鸿燕.基于微课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18(22):97+105.

[12]赵艳,潘艳玲.大数据支撑下的微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16-17.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Yuan Xiaofang

(Fujian Province Huian Kaicheng Vocational School, Huian 362141,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vocational school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icrolectures are a new teaching model that can be applied in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icrolectures applied in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microlectures in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ree dimensions: pre class p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st class consolidation and review,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optimiz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 microlecture;secondaryvocationalmathematics;preview;consolidation;teaching context;atm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