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探究

2024-12-12 00:00:00徐春花
成才之路 2024年35期

摘要:在英语课程中,语篇教学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与分析其中信息,形成整体理解,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积累、知识运用和能力提升的途径。随着新课标的推进,英语教学逐渐摆脱机械化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语篇教学同样需要遵照先进教学理念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效率。文章分析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语篇教学;思维品质;培养;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069-04

思维品质指思维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主要包括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能够反映出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品质是影响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一些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不佳。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思维品质都能起到串联抽象文字与形象认知的作用,是形成语感等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1]。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对语言产生联想,明白如何将之运用于实践,而语篇教学中包含的大量语言交流情境,能够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重要帮助。

一、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不足

当前,英语语篇教学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书面成绩上,在他们看来,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是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不断提高英语书面成绩。这部分教师不仅忽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更没有探究出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有效措施。这导致一些学生即使接触语篇学习,也未能得到思维品质的提升。

2.提问存在缺失

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但是,当前的英语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略问题的难度,很多时候提问的都是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养成,还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化思考的习惯。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无法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思考,甚至有时候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学生才能理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教师课堂提问时提问密度过大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急于作答的紧张心理,这样的提问效率不高,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

3.忽视学生思维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思维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有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教师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察觉,更不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1.解读语篇主题,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善于概括、归类,抓住问题的核心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学生一旦掌握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便能在系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中得心应手,形成举一反三、掌握新知的能力[2]。语篇教学文本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教师以解读主题为路径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借助语篇主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主题内部系统地看待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篇的主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问题,再通过后续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语篇主题,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Festival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Story time”部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进行语篇解读,引领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教材按照一年中的时间顺序,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编成语篇文本,以听力、阅读训练的方式呈现知识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语篇文本的主题,顺着主题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应认真完成主题解读。本次语篇教学的主题为中国传统节日,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虽然知道文本提及的传统节日,但对节日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展现每个节日的突出特征,如通过创设团圆夜的情境介绍春节的习俗,通过创设赛龙舟的情境介绍端午节的习俗等。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语篇教学的主题能够得到充分解读,文本中的习俗能够转变为直观的情境。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语篇中对节日与月份的表达方式,对“the+节日”“节日首字母大写”与“in+月份”等知识点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将知识的应用迁移到所有相似的英语表达中,实现系统性学习,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最后,教师可以在总结与巩固环节向学生提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持续思考此语篇教学中所学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优化问题链路,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正确地判断与迅速地总结问题上,是顺利处理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思维特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思维敏捷性较强,但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其在实际的思考中有时无法周密地考虑问题,导致思维“快”而“不准”,这就需要教师组织针对性训练[3]。语篇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围绕文本进行互动的过程,包含大量提问与回答环节,而问答互动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提问方式和问题内容,尽量采用前后衔接有序的问题链路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后准确迅速地作出回答。同时,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分析标题和插图来预测文本可能涉及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带着预测意识进行全文阅读的能力。这种解读和预测不仅能唤醒学生对文本主题相关知识的记忆,还能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验证自己的预测,不断扩展现有的认知框架,进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Food and health”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篇中提及的不同食物,设置层次丰富的互动问题,利用流畅的问题链路开展问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围绕食物的语篇文本中具有多种提问方式,除了最基础的“Do you know which foods are healthy?”外,还有“Is the food you eat healthy?”,以及转述型的表达,如“She likes eating salad.”等。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述内容进行连续提问,如使用依次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自己的饮食情况,下一名学生回答时,需先根据前一名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转述,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自由对话的内容,要求学生两两一组,围绕教材给出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将语篇内容应用于实践。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内容进行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得到思维敏捷性的锻炼。

3.对比群文素材,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既表现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还表现为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敏锐地发现问题之间的异同点。常规的语篇教学以单篇文本为素材,缺少横、纵向对比的机会,对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较少[4]。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需求组合不同的文本,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整合文本素材,并在特定线索的指引下开展综合教学,则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对比分析契机,多次切换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因此,教师应统合多个文本开展语篇教学,以群文丰富课堂教学层次,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展开训练。

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 2 Daming flies a kite in the park”的教学中,由于本单元的语篇文本以对话为主,教师收集群文素材时,可以围绕类似话题组合包含“What can you do?”句式的文本,带领学生对比人物对话的异同点。教材中的语篇以绘画为情境,以“What can you see?”为线索,在对话中有关于花草树木的英文表达方式。因此,组合群文阅读素材时,教师可以将家庭、超市、博物馆等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融入其中,并根据情景特点设计对话内容。接着,教师可以用“不同对话中,‘can’代表的意思是否相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涉及“can”的句子摘录下来,并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在对比与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单个句子层面发现差异,还能逐渐发现“can”在表示“能够,可以”等意思时,与中文的使用习惯存在许多不同。学生一旦形成对比分析的意识,在遇到类似的语用情境时,便不会被固定的用法限制住,而是以开放、灵活的态度探索其中规律,使思维的灵活性得以发挥。

4.鼓励课外实践,增强思维的独创性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课内学习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开放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它同样是训练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有效手段。在思维品质中,独创性指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思维独创性的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还能在问题探究中总结经验和迁移知识,不断获得新的感悟[5]。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课外实践内容,引领学生在综合学习中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对于英语思维品质养成而言,实践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对实践应用的态度,将其积极应用到语篇教学中,并通过语篇阅读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挑选有独特观点的语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观点展开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辩论比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渐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能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The world of my dreams”的教学中,语篇素材围绕环保话题介绍绿色生活与环保生态等内容,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语篇内容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环保话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的讨论热点,我国的环保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保护自然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理念的英语文本作为语篇教学课外实践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如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等方面的事迹,也可以作为语篇文本。这样,学生便能将语篇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本。另外,学生除了要认真阅读语篇文本外,还要通过社会调查与专访等形式,了解身边的环保行为。之后,学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对照语篇文本内容,记录下并评价这些行为,思考如何更好地践行环保理念。又如,在教学完外研社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The days of the week”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Rain,the tears from heavens”和“Sing in the rain”这两篇文本,然后让学生围绕“Weather equals feeling.”和“Weather doesn’t equal feeling.”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并组织辩论赛,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在活动结束后评选“优秀辩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样既能达成语篇学习目标,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5.依托课外资源,培养英语文化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虽然是学习内容的核心,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毕竟有限。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引入课外知识。通过对课外英语读物的利用,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成效。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因此,教师应积极整合课外资源,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源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和文化。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

例如,完成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Animals in danger”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以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为主题的英语文章,如“I Will Wait for You Forever”和“Fly with Your Wings”等。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阅读“Give It a Hug”和“We Are Family,We Are Together”等英文诗歌。又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3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学生是学习能力较强,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展开阅读学习;第二层级的学生是学习能力一般,英语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英语文章展开阅读;第三层级的学生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抄录课文或英语读物中的好词好句,从模仿开始学习,逐步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6.借助文本评价,发展语篇反思品质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绝不局限于分析解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文本,推进学生英语语篇思维品质的发展。通过语篇评价,能够提升语篇教学整体效率,实现语篇拓展的整体性和空间性价值。文本评价过程能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更为有效的英语学习道路。可以说,文本评价是推动学生英语语篇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评价,使学生深刻领会语篇的内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

例如,外研社版英语三年级上册中的“Module 6 Unit 1 Happy birthday”这部分内容,将生日元素融入了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庆祝生日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运用自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围绕文本中的生日庆祝活动展开讨论。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中的生日庆祝活动蕴含着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的传统习俗及一些习俗寓意,如过生日时吃长寿面,寓意是长长久久,长命百岁。而西式的生日庆祝活动如举办生日party,则展示出西方的习俗。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Which birthday party do you prefer?And why?”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评价。尽管这是一个主观性问题,但它能够检验学生对语篇内容认知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使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通过文本评价,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生日庆祝活动的趣味性和差异性,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篇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应借助语篇教学强化对学生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提升英语思维品质来提高英语语言应用效果。思维品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语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并注意增强思维品质培养的连贯性,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玉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22(32):41-43.

[2]胡宝.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天津教育,2022(28):174-176.

[3]陈玉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9):183-185.

[4]钱芸芸.据“意”识“言”,依“言”会“意”——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2022(26):29-31.

[5]郄利芹,王静.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45(04):1-6.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n English Discourse Teaching

Xu Chunhua

(Gansu Province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Wuwei No.25 Middle School,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In English courses, discourse teaching takes text cont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guiding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learned knowledge to obtain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form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pply knowledge, and improve abiliti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nglish teaching is gradually moving away from mechanized teaching models and placing greater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Discourse teaching also needs to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in English discourse teaching,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based on English dis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discourseteaching;thinkingquality;cultivation; profundity;agility; flexibility;origi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