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改革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院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探讨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评价理念、丰富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多元化、拓展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评价;课程思政;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5-0041-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职院校加强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展开研究,以期通过教学评价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发挥教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使思政教育教学得以改进和提升,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有能力、有担当、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1.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所设置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乃至制订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的教学管理中都凸显职业特色。同时,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充分地发挥思政育人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三全育人”的必要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的现实需要[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相应的评价依据。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思政教育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动力,能够更规范地对思政教育的实施和量化考核进行指导与监督,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进而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3.监督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能够通过科学的监督和评价,使学校各部门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教学成效。同时,它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考核和激励手段,能够通过考核评优等方式,激励教师更加专注于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另外,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可以有效监督教师的师德师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有助于教师队伍“从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激励[2]。
1.坚持目标导向原则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其目标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设定和选择等,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思政教育教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只有目标准确,才能使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科学、准确的评价,使教师根据评价和反馈结果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2.坚持多元化原则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只有评价科学有效,高职院校才能利用评价结果来激励教师、指导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效性,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3.坚持可操作原则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坚持可操作原则,使评价过程清晰明了、评价手段操作性强,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尤其在评价指标方面,教育者所制定的评价指标必须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贴合学情,指标的描述要清晰、简洁、明了。这样,才能在评价中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对教学管理的支撑作用。
4.坚持可持续改进原则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还应坚持可持续改进原则。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为了掌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可持续改进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与当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科学、符合现实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思政教育教学在得到有效评价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性改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3]。
1.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理念滞后
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多,但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对学生价值引领的作用。相应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理念滞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和专业课教师对“大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认识不深、理解不到位,甚至个别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抵触和抗拒心理,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自己只负责教授专业知识。这种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必然只是围绕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进行的,这会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符合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不科学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无法做到科学有效,这归根结底也是理念滞后的问题[4]。
2.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专业课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采用直接授课或翻转课堂等方法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既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准合适的切入点,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自然过渡、相互融入,这样才能使授课内容连贯而不突兀,使思政教育自然而然、潜移默化。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教学的评价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能力提升为评价内容,而缺乏对专业课价值引领作用的考评,这使得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评价与反馈。即使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施课程思政,也会因为得不到反馈和激励而失去教学热情,导致思政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
3.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
在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学督导部门,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不能发挥其他教师、学生群体的评教作用,无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客观公正的评价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应该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元视角发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不足,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思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评教的作用,进而将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4.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不够多样化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所采取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还不够多样化,主要是教师和领导的听评课、行政人员的巡查等方式。这样的评价模式虽然能够对教师的授课过程和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果只是单纯针对教师的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不采取其他评价模式,则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和局限,不能全方位反映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更无法评价思政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目标。
5.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想正常运行,就需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撑。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导致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一些专业课教师本就对课程思政了解不深,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强,再加上专业教学任务比较重,且得不到评价机制的有效引导和激励,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一般。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提升,而且会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院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教师的思政素养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不断提升思政素养及思政教育能力。高职院校应坚决执行“三全育人”方针,优化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师资基础[5]。
1.更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整体理念
首先,应根据国家政策和育人要求,及时更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理念。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将目标确定为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担当、高尚情操、职业精神等挖掘出来,再找准合适的切入点,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有序开展教学,才能实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而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确保思政教育教学评价能够切实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次,应更新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理念。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一要求,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更新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理念,探索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细则,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形成对教师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引导和激励[6]。
2.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
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从长远来看,能够将“三全育人”落实得更加细致和扎实。因此,在全面推进思政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和具体。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应全面、具体,如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互动情况等。在全面、具体的评价内容的引导下,专业课教师才能围绕专业教学内容找到思政教育的重难点,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改进不足之处,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3.发挥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多元化主体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主体不同,其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要力争使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使各评价主体从多维角度协同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进而为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准确依据。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将教学督导部门作为评价主体,还要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反馈等纳入评价体系,从教学督导部门、教师自身、其他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协同展开教学评价,使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具体、科学有效,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进而加以发扬或改进,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7]。
4.拓展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不断拓展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增强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加科学有效,才能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不断提升育人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接受思政教育。
5.完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要想确保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正常运行,高职院校就要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思政教育教学有效开展保驾护航。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负责监督、督促、评价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其次,要针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制定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活动,使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思政教育教学成果的支持力度,对取得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并形成长效机制,引导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8]。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多元化原则、可操作原则、可持续改进原则。还应及时更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整体理念,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发挥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多元化主体作用,拓展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完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孟伟.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蚌埠:蚌埠医学院,2022.
[2]万春芬.课程思政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2022,21(05):3-5.
[3]戈薇.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2021.
[4]李爱玲,杨柳春.重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策略——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103-106.
[5]高静静.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构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2):52-54.
[6]吕云汉,张敏,张欢,王佳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智能化改革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2):26-28.
[7]刘永胜,焦爱新.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2):83-89.
[8]刘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存在问题与建设路径[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3,35(02):3-8.
Explor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Yuexia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900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 important lever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value-added empowerm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evaluation concepts, enriching evaluation content, diversifying evaluation subjects, expand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evaluation philosophy;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subject;evaluation method;evalu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