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策略研究

2024-12-11 00:00:00李文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标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丰富内涵。新课标提出,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这是对预设提出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本文基于新课标视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失衡”现状,探究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之美。

一、预设与生成的“失衡”现状

课堂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因素,对课堂教学进行预先设计和规划的一种教学准备活动。师生在教学中通过交流互动,实时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思路,就是课堂生成。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如何妥善处理这两者关系的问题,难以做到恰当权衡,易于偏向一方,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一)重课堂预设而轻课堂生成

重课堂预设而轻课堂生成的现象表现在新教师群体中。他们主要关注自己的适应性,如何获得同事、学生和领导的认可,往往容易过分依赖课堂预设,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他们更倾向于遵循既定的教案和教学计划,忽视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也往往侧重于如何使其能胜任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学校为新教师提供岗前培训与业务培训往往注重教学技巧,缺乏对课堂生成性内容的关注和引导。过度预设的情况还出现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以文字稿的形式提前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甚至具体到每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内容和用时,使得整堂课变得机械和僵化,缺乏真实的互动和生成性。过度预设的公开课往往给人一种“表演”的感觉,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意义。

(二)重课堂生成而轻课堂预设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预设过于刻板,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学情,限制了课堂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更倾向于随堂发挥,导致教学进度拖慢,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有的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自如地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但因工作环境因素和教学心态变化的影响,他们开始不自觉地轻视课堂预设的重要性,不再对每一堂课进行提前备课,而是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应对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很难确保每一堂课都做到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仅凭书本与统一的课件进行上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也无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初探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之美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预设“精准目标”,生成“素养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要达成的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提出教学建议“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精心预设“精准目标”,进而生成充满活力和深度的“素养课堂”,实现语文课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

例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教师可以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聚焦“美好品质”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目标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落脚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理解了古人的智慧,从司马光的行为中悟得其宝贵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认识文言文的文化背景、认同《司马光》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课文。2.小组讨论人物品质,感悟人物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辨水平。

(二)预设“核心问题”,生成“高效课堂”

基于新课标“大概念”提出的“大问题”即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是串联语文课堂教学的纽带,教师通过这个纽带能摸清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乃至整本书的教学脉络。预设了“精准目标”之后,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在识字与写字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出纲领性、统摄式的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直击文本要点,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找准教学方向,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灵活调整分支问题的呈现方式和探究路径,确保教学脉络沿着核心问题展开,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预设核心问题与实践活动。

[核心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特点的?

[分支问题]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2.写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3.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特点写清楚的?

[语文实践活动]1.识字与写字:认读“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书写“宁、官”等12个字,选写“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海底世界的特点;体会“窃窃私语”等词语的表达效果。3.表达与交流:围绕一个意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4.梳理与探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的。

(三)预设“多元评价”,生成“成长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为全面了解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教师应预设“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成全面发展的“成长课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新课标背景下,该评价体系应融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视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设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评价项目]1.文化自信: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更多的文言文作品;能体会到守株待兔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语言运用:能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能理解文言文中的词义和句式,尝试用现代汉语解释文章含义。3.思维能力:能提出自己对守株待兔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4.审美创造: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守株待兔的故事。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课堂预设预先性、多样化和标准化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质量;也要借助课堂生成及时性、个性化和动态化的特点,关注真实问题,以生为本,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简介: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标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