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合作学习为阅读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可能,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其中,预习交流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度理解,使他们在共同攻克难点的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课堂讨论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深入思考,相互启迪。因此,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将阅读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提高的过程,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开辟新的途径。
明确的目标是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让教师清楚教学的重点,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阅读任务的分配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教师将阅读任务依据一定的标准均匀地分配给学生,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基础,这不仅涉及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解,还关系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保证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共同朝着目标前进。
以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首先明确了目标,不仅涵盖了知识层面,还包括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在知识层面,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基本字词、句子结构以及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技能层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均能得到锻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挚情感。为了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分配任务的方法。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任务设定在掌握文章的基本字词和句子结构上,确保他们能够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对于阅读能力稍强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性地完成一些拓展任务,如写读后感等。在任务的分配过程中,教师还特别考虑了各学习小组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阅读学习。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明确的目标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合理的任务分配则确保了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职责。二者相辅相成,目标明确、任务分配得当,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有序地开展阅读活动,进而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材料,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在合作学习的框架下,预习交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互相交流预习的成果和心得,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汇聚起来就形成了阅读难点。共同攻克难点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促使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运用各自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标记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和段落。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的关注到了老王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有的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产生了疑问,还有的则对文章的主旨有了初步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交流。学生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预习中的发现和困惑,有的注意到了老王虽然生活困苦,仍然保持着善良和真诚,这让他们深受感动;有的则对文章中关于老王身体残疾的描写表示不解,认为这部分内容有些突兀;还有的对文章结尾处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了疑问,不明白为何作者会如此怀念老王。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鼓励他们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攻克难点。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讨论并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回答问题。有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老王身体残疾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的学生则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理解了文章结尾处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分享了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这一步骤,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还从其他小组的讨论中获得了新的启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预习交流与共同解决阅读难点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交流为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而共同解决阅读难点则是深化理解的关键步骤。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还能在合作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环节,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激发。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各种元素。阅读感悟的相互启迪则是课堂讨论的重要价值体现。
以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鼓励他们标注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以及产生的初步感受。随后,教师让每个小组负责讨论文章中的某个特定内容,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学生对文章中白杨树坚韧不拔的形象印象深刻,认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的学生则对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白杨树特点的写作技巧表示赞赏,认为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困惑,如有的学生对文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句子感到难以理解,有的则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不同的解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答案。有的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解释了文章中一些抽象句子的含义;有的学生则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分析了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深层含义。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还对文章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关注文章的内容,还开始思考白杨树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课堂讨论和阅读感悟分享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交锋的平台,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悟,相互启迪,丰富了对阅读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简介: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