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石。然而,当前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自主学习意愿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教室环境的细致布置来打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教师需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书籍,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和动力。这样的阅读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以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汹涌澎湃的潮水、震耳欲聋的浪声、人群激动的欢呼……这一切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微笑着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样的景象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准确地说出了钱塘江大潮。教师适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观潮》,感受钱塘江潮水的那份震撼与美丽。”在学生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扮演潮水解说员、观潮的游客。扮演潮水解说员的学生,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模拟钱塘江潮水的涨落情况。扮演游客的学生,则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观潮”主题圆,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圆内添加分支,如“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等关键节点,并在每个节点下填充具体的内容。这样的师生互动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的脉络,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通过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主动探索文本内容,享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更是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阅读方法,可以更加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从而大幅提升阅读的效率。此外,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还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浏览,要求他们在5分钟内读完全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师特别强调了“快速阅读”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地捕捉文章的关键词句,从而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专注地阅读,教室里只听得见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时间一到,教师鼓励某个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精读阶段。教师可以选取课文的几个关键段落,如描述琥珀形成过程的段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或感到不解的地方。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挖掘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如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时间跨度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课文中的哪些描述是基于科学事实,哪些描述可能是作者的想象或推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和反思。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对琥珀形成过程提出了疑问,有的则分享了自己对课文蕴含的科学原理的理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系统地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就能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
明确阅读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和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同时,阅读目标的设定,还能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一个清晰的导向,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路径,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以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展示一幅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外形特征,感受其优雅的姿态。接着,教师轻声地诵读一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那清新脱俗的描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趁机提问:“你们知道白鹭在作者笔下有着怎样的形象吗?作者想通过白鹭传达怎样的情感呢?”这两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先给出几个阅读目标,如“理解白鹭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阅读目标。学生兴奋地议论起来,有的想要深入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有的则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明确阅读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规划自主阅读路径,包括选择阅读材料(如课文、相关书籍、网络资料等)、确定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批注等)以及安排阅读时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阅读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分享了各自找到的阅读材料,还交流了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整个课堂学习氛围热烈而有序。在课堂教学总结阶段,有的小组通过课件展示了白鹭的生活习性,有的小组则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明确的阅读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阅读方向和目的,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时,阅读目标的设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路径,提升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营造阅读氛围、传授阅读方法、确定阅读目标等措施,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发现与成长。
作者简介: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考院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