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主问题,让文言文教学走向高效

2024-12-11 00:00:00陆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周亚夫智叟宋濂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然而,文言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往往让学生感到难以捉摸。如何打开文言文的大门,让学生领略其魅力,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文言文中,存在矛盾点、对比点、关键点,教师以此为抓手巧设主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文本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一、紧扣矛盾点,巧设主问题

在文言文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内容,这些看似矛盾之处,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深意。这些矛盾点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其匠心独运、有意为之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紧扣这些矛盾点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中,宋濂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己求学路上的艰辛,同时,他又以一种超脱的心境,道出了“以中有足乐者”的深刻感悟。文中的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巧妙的切入点。紧扣这一矛盾点,教师可以设计主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具体描绘自己求学时的艰难处境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要点。另外,你如何理解‘以中有足乐者’这句话的意思?你认为‘苦’与‘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默读、深入思考和细致批注,逐渐揭开了“苦”的神秘面纱。学生发现宋濂的求学之“苦”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求书之难、求师之艰、路途之远以及衣食之困。这些具体的描写,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宋濂求学的不易,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言词汇,如“弗”(不)、“怠”(懈怠)、“尝”(曾经)、“而”(连词,表转折)等。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乐”的源泉时,学生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逐渐领悟到了宋濂虽然身处逆境,内心却因热爱学习而充满快乐。这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正是他能够超越物质困苦,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的动力所在。学生认识到“以中有足乐者”这句话,正是宋濂在艰苦求学的过程中保持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的真实写照。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紧扣矛盾点设计主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巧借对比点,品“言”析“文”

对比是文言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比,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得以增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借文中的对比点设计主问题。通过对比点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变化、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在品味文言语言的同时,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中,对比手法被作者运用得极为精妙。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文中的对比元素,巧妙地设计核心问题:“请大家研读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话,分析并指出作者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同时给出具体的例证。”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地阅读文本,通过细致的品读、深入的分析、缜密的思考以及热烈的讨论交流,得出了多方面的结论。从称谓上观察,愚公之妻尊称愚公为“君”,这一称呼中蕴含着深深的敬意;而智叟则随意地称愚公为“汝”,这种称呼明显缺乏对愚公的尊重。在语气上,两者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愚公之妻用一般疑问句的形式,如“如……何”即“把……怎么办”,并用“且”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智叟则使用了倒装句和反问句,如“甚矣,汝之不惠”等,断言愚公连山上的一棵小草都动不了,更不用说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了,讥讽之意溢于言表。在心态上,愚公之妻是以商量的口吻、担忧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顾虑;智叟则以嘲笑的口吻来讽刺愚公,试图以此彰显自己的聪明。此外,在这篇文章中,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多个层面。例如,愚公与智叟的名字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愚公之名彰显出坚定不移的信念,而智叟之名则暗示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愚蠢;愚公与智叟的语言对比,直观地反映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的言语与遗男的行为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对比就像一把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理解文章的大门,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愚公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以上教学案例中,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对文章中的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有了更为透彻的掌握,而且促使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对诸如“如……何”“且”“甚矣”“残年余力”等文言词句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抓住关键点,据“言”索“文”串珠玑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课文通常较为浅显,其中不乏关键词或关键句。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抓住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设计主问题,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通过关键词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实现彩线串珠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高效。

例如,在教学《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基于文中的核心点“真将军”为线索,设计一个关键问题:“请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周亚夫‘真将军’特点的语句。”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细致入微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学生迅速地捕捉到了多处能够彰显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语句。如,“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等描绘军容肃整的句子,让学生仿佛目睹了细柳营中的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锐器、弓箭满弦的壮观景象,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与威严。又如,“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天子且至,又不得入”“上至,仍不得入”等叙述天子使者被拒之门外的情节,更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细柳营军纪的森严和周亚夫对军令的态度。这种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精神,正是“真将军”所应具备的品质。而当周亚夫以军礼面见天子时,他那刚正不阿、忠诚履职的形象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以上教学案例中,学生在主问题的引领下,习得了“被”“上”“至”“使”“以”等文言字词的含义。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能够展现周亚夫人物形象的词语与句子,由此体会到他作为“真将军”的独特魅力。这种教学方式,还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深入文本与人物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紧扣矛盾点、巧借对比点、抓住关键点设计主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周亚夫智叟宋濂
愚公新传
美文(2023年10期)2023-05-30 10:48:04
智叟移山
那个感动天帝的老头儿
诚信的宋濂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宋濂冒雪访师
科学导报(2019年4期)2019-06-11 08:41:00
宋濂诚信求学
愚公移山
小学时代(2019年13期)2019-01-11 14:54:50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娃娃画报(2015年3期)2015-05-11 04: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