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人文元素,提升散文阅读素养

2024-12-11 00:00:00季鑫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散文解析文本

散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散文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语言锤炼,更是心灵滋养和智慧启迪。人文素养是精神养料,关乎个体的认知体悟。在教学中,教师挖掘散文中的人文元素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素养,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成熟和价值观塑造,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让他们在文学世界中不断成长,全面发展。

一、经典研读育文心

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经典作品,是培养其散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进而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理解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念,培养敏锐的文学感知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为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或歌曲,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气息。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风格,为接下来的经典研读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受《春》的整体意境和语言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段研读的方式,每读完一段,便讨论该段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如何体现了春天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针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偷偷地”“钻”等词的生动性,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草生命力。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分析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从《春》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春天象征着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最后,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经典研读对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等,进一步感受其散文的魅力。

经典研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细致入微的研读,学生学会了运用更为深邃和广阔的视野去洞察世界的多元与人生的奥秘,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边界,还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文本解析探人情

文本解析是深入文学作品内部,揭示其思想内涵与情感表达的桥梁。通过对文本细致入微的解析,学生能够洞察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与情感世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培养了其敏锐的情感洞察力。文本解析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提出独到的见解。

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段研读的方式,每读完一段,就停下来,探讨该段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的含义。比如,在解析母亲勤劳、节俭的形象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描写母亲劳作场景的内容,如“天不亮就起床”“终年没有休息”等,让学生体会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内容蕴含的情感,探究母亲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我心中的母亲形象”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从母亲的勤劳、善良、坚韧等多个方面出发,讲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在讨论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中母亲形象的理解,还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进一步升华了对母爱的认识与感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回忆母亲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这些情感变化对你有何启示?”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珍惜眼前人、及时尽孝的重要性。

文本解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文学作品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主题探讨明道义

文学作品往往围绕某一核心主题展开叙述,这些主题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主题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通过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逐句诵读文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感受文本的韵律之美,同时初步领略作者博大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随后,教师精选文本中的几个关键段落,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比洞庭湖不同天气下的景象与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学生逐渐理解到作者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超越个人得失、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教师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教师讲述的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他的政治理想,学生了解到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致力于政治改革,他的“先忧后乐”思想正是其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出发,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主题的价值。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有的学生则将其与个人成长相联系,认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秉持这种精神,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还学会了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主题探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化道德认知、明确道义标准的平台。主题探讨强调的理性思考、批判精神和道德自觉,为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成员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元素,通过经典研读、深度解析、主题探讨等策略,可显著提升散文阅读素养。这一过程不仅能锤炼学生的语言,更能滋养学生的心灵,锻炼学生的审美与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散文解析文本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相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