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入较多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主要包括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故事等的代表性作品。革命题材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传承革命精神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引导学生继承、弘扬革命文化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媒介、载体。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不仅要立足历史,更要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时代烙印,与当今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还原历史现场,引导学生走近革命英雄。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了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探寻国家领袖的儿子也要上战场的原因;了解为何跟随在彭德怀总司令身边的其他警卫员战士都转移了,而毛岸英和另一位警卫员却没有转移的原因;了解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后,为何说“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的原因……这些材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志愿军战士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的大公无私。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影片如《长津湖》,进而还原现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们应当怎样做”,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做一个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
革命文化题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凸显某一革命精神,就必须将相关联的课文勾连起来,从而彰显革命文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件为抓手,也可以以历史人物为抓手,弘扬革命文化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与毛主席相关的课文,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卜算子·咏梅》《为人民服务》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文关联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毛主席崇高的人物形象的认知更加丰满。如教学《八角楼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感受、体验到毛主席和蔼可亲、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革命操心操劳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播放毛主席生前的影像资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领袖心怀天下、舍己为人的伟大的、崇高的革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篇课文表现的革命领袖的崇高精神、人格、风范。不仅如此,通过勾连相关的篇章,教师还要进一步放大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育人价值,让学生通过毛主席的伟大、崇高形象,进一步认识、理解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从而让学生从对一个人的认知、理解走向一类人的认知、理解,这就是勾连教学的意义所在。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突破感知难、理解难、体会难的难题。教师借助多媒体还原历史现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感知难的问题,而将相关的课文勾连起来进行教学,有助于凸显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理解难、体会难的问题。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学生难以真正地与其直接进行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多方面的资源,创设一种沉浸式的情境,消除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心理距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革命遗址、革命旧址,引导学生瞻仰革命纪念馆,等等。教师可以整合相关的资源,打破学生的认知局限,让学生形成对革命文化题材作品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作品阅读的积极性。融合,能增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联系毛主席演讲的历史、时代背景来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认识、了解到,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都有为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而牺牲的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践,从多个视角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洗礼,让革命文化入脑、入心。这样的融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增进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的认同,引导学生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将革命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
总之,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赓续红色革命精神,是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整合革命传统文化素材、资源,实现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与学生经验、生活等的整合,培育学生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