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形式、文化背景等因素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多是被动接受,难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哲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古诗词往往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人物、情境等元素,能够让学生跨越时空的障碍,仿佛置身于诗人创作的情境之中。
以《暮江吟》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江景图: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一半江水波光粼粼,一半江水呈现出深邃的绿色。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青翠,而近处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悠然自得。这幅画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置身诗中描绘的情境之中。学生欣赏了多媒体图片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江边,看着夕阳慢慢沉入水中,把江水染成了红色和绿色;再让学生想象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一把弯弯的弓悬挂在天空中。这一过程既能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情调,又能锻炼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抒发情感与思想的机会,又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古诗词的认识与了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启发想象对于探究古诗词的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开启古诗词意境之门,让学生由一个简单的文字阅读者转变为一个诗境体验者。这一经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其喜爱古诗词之情。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想象,让他们在想象的翅膀下自由翱翔于古诗词的意境天空,不断提升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古诗词的意义深远而复杂,不仅仅是表面文字的组合,更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学生深入领悟诗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诗词中的字词含义、语句关系以及整首诗的主旨等。这有助于学生挖掘古诗词深层次的意义,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和思维能力。
以《出塞》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吗?”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人认为这首诗描述的是战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关于边疆的。这些答案并不确切,教师进一步追问“‘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话又意味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具体主题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了解到“秦时”和“汉时”分别象征了古代的两个朝代,而“明月”和“关”则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启发思考在学生领悟古诗词意义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明晰古诗词的意义。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韵律美。小学生要想品析古诗词的韵律美,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以《雪梅》的教学为例,教师以一段悠扬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亲自范读诗句,将雪与梅的争斗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跟着诵读,初步感受到了诗句中的韵律节奏。“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这首诗的韵律美。”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平仄”“对仗”“押韵”三个关键词,先解释了平声和仄声的概念,引导学生找出各句的平仄规律。学生发现每句诗的平仄相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感。接着,教师讲解了诗词中的对仗技巧,指出“三分白”与“一段香”都是工整的对仗句。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了对仗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一、二、四句的末尾字“降”“章”“香”。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启发品析是解读古诗词之韵的有效策略。它让学生在品析韵律元素的过程中,深入领略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这种对韵律美的感受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深沉,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很难直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启发联想能够为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搭建桥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相似的经历、感受,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这有助于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深入分析古诗词,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以《夏日绝句》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轻轻吟诵诗句,让他们沉浸在诗歌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通过朗读,学生敏锐地捕捉到诗歌的语气之坚定,情感之激昂。教师适时点拨:“这正是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传达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情感的根源,教师简要地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到李清照生活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不仅遭受外族的侵略,内部也纷争不断。接着,教师提及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最终的悲壮结局,为学生解读《夏日绝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假如你们生活在一个同样动荡不安的年代,会如何应对?”对此,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表示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国家;有的则认为要更加专注于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样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启发联想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自身情感经验的局限,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联想的策略,让学生在联想中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策略具有深远意义。教师通过启发想象、思考问题、品析问题等诸多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不同视角的深度挖掘,深入了解古诗词中的精华,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兴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