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时代性与技术性并存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策略,既是高校廉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亦是高校廉洁教育实践主体的责任。文章深入分析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价值意蕴,包括提升内容的全面性、增强方法的创新性、实现载体的多样性,并统合“志、知、智、制”四个维度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体系,尝试从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策略,为高校顺利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优化,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校园生态。
[关键词]数字化;大学生;廉洁教育;高校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数字化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1]。这高度强调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优化与改革指明方向。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以虚拟现实、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对相关资源内容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在数据要素的驱动下推动个性化廉洁教育,切实将数字技术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全面融合,建立健全多维度数字化信息融入的廉洁教育体系。因此,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育与塑造,促进廉洁校园的建设,助力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一、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价值意蕴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有利于扣好当代大学生就业前的“第一颗扣子”,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廉洁从业的外行与内修,又有利于形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数字化平台上丰富多样的内容与资源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素材。高校可以通过将廉洁案例与时事政治巧妙地融入教学活动,增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弥补传统课堂理论灌输的不足,深化大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廉洁教育内容,深化大学生对廉洁文化与廉洁精神的认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已然发生重大变化,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廉洁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对廉洁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抵触。实践证明,高校利用数字化平台,通过相关智能技术,从多种渠道网罗廉洁教育内容,并分类整理不同种类及作用的教育资源,建立系统且完善的廉洁教育体系,有助于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认知与学习需求。
(二)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途径较为单一的问题,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2],导致相关教育工作的效率降低,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的多元性,增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具体来说,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利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案例和内容,创新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教学课堂、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呈现,并通过大数据实时查看与分析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体验,精准推送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廉洁案例,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廉洁教育途径,形成崇清尚廉的校园风气。
(三)有利于实现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载体的多样性
在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数字化与媒介化、传播媒体的智能化与计算化等,使得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表征机制、传播方式和育人载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断重塑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daapguM+55ga61f0lR1xZg==习惯。目前,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校园宣传栏等载体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这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应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相关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表达方式,充分利用廉洁教育资源开展“三进”活动,提升理论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匹配度,增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载体的个性化与多样性,不断提高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高校也可以应用5G、AR、VR等数字技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从而创新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与形式,突破传统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局限性,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二、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体系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要明确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体系,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精准施教,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育廉于心、践廉于行,引领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一)以理念为指引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之“志”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要通过秩序化、规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清廉修养,使大学生树立廉洁理念,形成较为稳固的廉洁思维和清廉品质[3]。一方面,高校要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风气和面貌,建设清廉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是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当前,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但反腐意识和价值判断还比较薄弱。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深入推进学校的廉洁廉政建设,提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反腐倡廉意识,使大学生树立廉洁理念。
(二)以内容为基础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之“知”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内容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审核的方式筛选掉错误内容,传播积极向上的廉洁文化,建设风清气正、凝心聚力的廉洁校园生态,促进大学生在廉洁文明的校园文化中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涉及知、情、意、行等方面,主要包括示范引领、教育案例、廉洁文化、警示教育、政策信息、法律规章等内容,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廉洁理念,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其中,理论知识主要与廉洁文化方面相关,高校要挖掘各学科廉洁教育的内容,重点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供给,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廉洁教育理论的传播渠道,在潜移默化中使廉洁意识深入大学生心中,并利用数字技术更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产生优良的视觉效果[4],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参与廉洁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三)以数据为驱动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之“智”
当前,数字技术使信息从生产到消费实现了便捷化与智慧化。高校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扩充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学案例库和文献资料库,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与接收,打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廉政课堂。具体来说,高校要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挖掘与宣传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将内容与资源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从而构建起大学生廉洁教育思想体系,有效地遏制社会腐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高校也要鼓励教师通过智慧化教育平台收集与分析大学生的习惯性行为和数据,了解大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把廉洁文化、法治精神等内容充分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凸显廉洁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交叉性又有贯通性,高校还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通过数字技术与教务系统详细分析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有效呈现廉洁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廉洁教育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四)以条例为保障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之“制”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体系还包括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制度,高校要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保障数字技术的正确运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得到科学合理的监督、量化与考核[5]。从供给侧来说,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发挥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而且要联合学校行政部门与各学院共同施力。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制度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提供支持,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各项机制与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得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保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需求侧来说,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高校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反馈自身对学校廉洁教育工作的实际感受,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创新,并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状况入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形成长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策略
要实现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高校必须在确保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数字化平台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实现其功能价值的开发。具体来说,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倡导各部门积极参与[6],加强各主体在廉洁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从教育渠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机制等四个方面优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策略,营造清朗的校园廉洁教育氛围,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升育人成效。
(一)建设学习平台,拓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
渠道
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便利。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建设与更新学习平台,进行定制化内容推荐,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无形中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大学生的满意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利用数字化平台将第一课堂的理论内容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相融合,利用线上平台开展教育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廉洁意识,增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也不能局限于现实活动,高校必须加强相应的技术供给,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网络空间中海量的廉洁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定制课程资源,实现对传统教学工作的数字化升级,打造体验式与交互式并存的廉洁教育课堂。同时,高校也要通过移动技术与廉洁教育基地实现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罗相关的廉洁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管理精细、涵盖广泛等优点,建立包括廉洁教育内容、廉政基地资源在内的虚拟学习平台,让大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相关实际案例和廉洁事迹,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应用价值。此外,高校还要发挥校园官方媒体平台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优势,及时整合时政热点,积极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廉洁事迹与案例,强化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效性。
(二)挖掘红色资源,丰富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
内容
有学者指出,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廉洁教育载体,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崇尚廉洁、奉公自律的价值取向[7]。红色资源不仅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创新当前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加强相关内容建设,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红色场馆转化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课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素材,推动感性教育与理性思考有效融合[8],让大学生在真实情感的体验中学习丰富多样的廉洁红色事迹,感受廉洁素养和情怀。在挖掘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通过微课视频比赛、研讨式教育活动、线上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关注与理解廉洁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人物故事,丰富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开展的载体。同时,高校也要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红色廉政事迹、红色文物、廉洁教育案例等红色资源进行高精度的搜集与整合,为相关课程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完善更新相关的资源信息,为大学生打造线上“一站式”学习服务平台,让红色廉洁教育打破时空限制。此外,高校还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相关的历史场面,引导学生模拟体验红色廉洁人物的工作、生活情景,从而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红色廉洁教育资源的理论内容,提升育人效果。
(三)运用网络媒体,创新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
方式
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媒体技术建立廉洁资源集中管理平台,筛选出可用于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备选案例,并共享与交流不同种类的案例资源,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准确度和多样化。高校也要利用廉洁资源集中管理平台,对不同种类及功能的廉洁教育内容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包含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方面,并运用智能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做好议题引导与内容推送,使廉洁教育资源的传播更加可视化和智能化,让大学生通过良好的用户界面、简化的操作流程及环节,更为直接地接收廉洁教育资料,加深对廉洁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高校还要在廉洁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推送上兼顾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地域特征、年龄层次等差异,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分发与传播,有效地拉近廉洁教育资源与高校大学生内容喜好之间的距离,实现“零距离”精准化服务,从而提升大学生在廉洁教育活动中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廉洁教育活动,推动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发展,使大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实践分析运用,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健全保障体系,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
机制
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与评估工作,构建包括人才、经费、评价等方面在内的保障体系,从而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首先,壮大人才队伍。高校要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专项)招聘等方式,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建设高校数字化廉洁教育平台的人才队伍,并做好廉洁教育内容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才的廉洁意识和廉洁素养,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其次,优化经费匹配。高校要保障数字化廉洁教育平台建设的充足经费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优化现有的经费使用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形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最后,健全考评机制。高校要定期围绕考评计划与考评措施等内容,建立健全包括学校党委、二级学院、高校教师等教育实施主体在内的考评机制,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合理分工与高效协作,以形成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整体合力[9],并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全程监测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补足短板,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统筹规划及日常管理,加强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理论与内容学习情况的评估,从而扎实推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N].人民日报,2023-02-28(01).
[2]侯建雄,傅奕栋,高仁爱.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探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3(11):155-157.
[3]刘朋.大学生廉洁自觉意识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50-51.
[4]冯龙飞,皮星葵,陈昊.现代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观培育路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23(11):6-9.
[5]张甜甜.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03):204-206.
[6]徐园媛,殷蓉.微传播视阈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24-25.
[7]廖启云.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07):37-38.
[8]郭胜甫.红色场馆服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性评价研究[J].文教资料,2024(03):104-108.
[9]周琳.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探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6(0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