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策略研究

2024-12-09 00:00:00张潍漪
传播与版权 2024年22期

[摘要]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服务育人机构,要联合校史馆、党史馆,分析整合“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要素,构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从馆藏资源服务育人、空间文化服务育人、实践活动服务育人三个层面共同开展服务育人工作。文章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研究现状,分析“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总结相关实践路径,并提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三全育人”;图书馆;服务育人;“三馆”;协同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同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图书馆、校史馆、党史馆,三者同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中,图书馆作为开展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拓展工作新局面,积极联合校史馆、党史馆,构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深化服务育人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育人体系的质量。

一、“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设置检索条件为“主题=三馆OR三馆协同OR三馆融合”AND“育人OR服务育人”,截至2024年3月,共检索出相关论文10篇。其中:韩亚梅对图档博(LAM)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进行探索[2];任鹏等探索“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文化育人机制体系,认为其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3];余文雯等对北京体育大学“三馆”(图书馆、档案馆与校史馆)的融合发展进行思

考[4];吴潇海探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三馆”(图书馆、校史馆、艺术作品展览馆)融合的文化育人实践,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相关经验和思路[5]。可见,无论是图档博(LAM),还是其他“三馆”,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联合体,学界亟须对其服务育人工作开展相关研究,以取得突破成果。

二、“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

(一)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提出,主要研究各子系统或各部门之间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目标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的共同规律,呈现一种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良性循环态势,从而实现系统的增值[6]。“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是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的。“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指图书馆、校史馆、党史馆在挖掘、整合各自育人要素的基础上,按照“共建、共享、共育”原则,借助实体空间、馆藏资源、数据库、网络服务平台等,通过开展各类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育人要素分析

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厘清“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要素是“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发挥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并落实服务育人工作的职责要求。育人功能指图书馆利用育人资源(育人资料、育人媒介和育人场所)及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育人功能主要包括文化涵养功能、知识拓展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情感凝聚功能和审美提升功能等。实践证明,“三馆”协同服务育人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育人方式,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笔者对“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要素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三)管理中心设置

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图书馆是“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的发起者,相比校史馆、党史馆,其成立时间较为悠久,运行体制机制也较为成熟,服务经验更为丰富。因此,“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的管理中心要设置在图书馆,换言之,由图书馆主导开展“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尤其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以《实施纲要》为指导,拟定“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案,挖掘“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要素,整合“三馆”协同服务育人资源,组织开展服务育人工作,从而破除“三馆”的管理壁垒,使得“三馆”管理兼容、资源协调、宣传互融,最终实现服务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四)平台构建

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育人要素的合理配置是服务育人工作有序开展的物质基础。笔者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将“三馆”育人要素进行配置、整合,需要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第一,育人要素分类。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梳理“三馆”具有较高相关性、交叉性的要素并将其进行分类,如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可重构的空间场所以及馆藏资源等。第二,处理融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将可用的育人要素进行重构或整合,形成不同的子系统,如空间子系统、文献资源子系统等。第三,服务育人工作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设置“三馆”门户网站,建设“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空间,开展各类服务育人活动等。也就是说,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好服务育人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服务育人;二是空间文化服务育人;三是实践活动服务育人。

三、“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实践路径

(一)规划“三馆”实体设计,搭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空间

空间重构一直是图书馆界探究的重要课题。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实践中,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空间是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物质载体。例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校史馆、党史馆分别位于同一栋楼的一二三层,有助于三者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改造,凸显各自的育人特色。其中: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发挥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馆藏优势,多途径、多形式地创造条件,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服务;校史馆秉持“善德志和,精工铸艺”的校训精神,展示办学历程、治学育人特色与发展成就,助力学校开展“荣校有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史馆秉持“大道惟工、匠心永红”的主题,鼓舞新时代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目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空间成为学校形象展示的窗口、师生员工的“网红打卡地”[8]。

(二)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三馆”协同服务育人活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举措,有助于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第二课堂”涵盖思想成长引领、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模块,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实践中,高职院校图书馆联合校史馆、党史馆,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分批分次开展入馆教育,并联合学生社团开展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馆藏资源、借阅规则、校史、校训、党建文化等,让学生沉浸式地感受“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的氛围。

(三)服务课程思政,增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成效

当前,课程思政与“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在“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实践中,高职院校图书馆联合校史馆、党史馆,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服务课程思政,创新服务内容。第一,文献资源服务。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有助于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合,为课程思政提供知识服务和智能服务,构建政治理论类图书等多元化信息资源体系,为服务育人工作开展夯实基础。第二,空间资源服务。“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空间有助于教师开展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

四、“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发展建议

(一)提高站位,跟进管理

目前,“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已初步成型,要“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提高站位,跟进管理,切实让服务育人工作走深走实。例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取得良好效果,入馆率逐步提高。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好“三馆”协同服务育人的先决性条件。一方面,学校领导必须重视“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与发展,为“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提供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鼓励学校各部门积极协作,共同开展服务育人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跟进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良性运作。目前,“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资源不兼容、经费不足等问题,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及时跟进、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将“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建设成为弘扬校园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的主阵地以及师生的精神家园,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深挖资源,强化整合

资源整合是推进“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的资源整合停留在制度融合、空间融合、人员配备等方面,尚未有效融合深层次的馆藏资源。究其原因,馆藏资源类型差异仍较为明显,不同形态、不同格式的馆藏资源导致资源集成、融合、共享的难度增加。基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明确数据资源融合是实现“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与发展的前提。具体来看,数据资源融合是基于原始馆藏数据,进一步实现电子化资源的整合。技术融合则是数据资源融合的保障,也是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遵循服务育人原则,利用文本分类与深度聚类、知识关系发现与链接、翻译优化与消歧等技术手段,解决语义层面的内容聚合、信息检索、智能推荐和多语言获取等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入地统计分析浏览时长、频次等信息,精准把握读者需求的特点,提高资源供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9]。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要利用元数据、关联数据等,突破多重壁垒,整合资源,构建多模态、多点段、多层次的资源互嵌型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提供全方位呈现、多维度检索、精准化服务[10]。

(三)多方联合,优化服务

多方联合指不同主体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常涉及多个方面的合作,旨在共同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具体到“三馆”协同服务育人平台构建与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联合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等部门开展服务育人工作,通过定期召集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召开服务育人工作协同例会,让育人活动精准落地。高职院校图书馆也要联合校外合作企业、校友、社区等,促进育人信息共享,开展育人实践活动。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帮助师生解决在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优化服务指为满足师生需求,不断改进现有服务,创新服务。具体来说如下。一是场馆建设及环境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投入资金,调整区域布局,增加人性化设计,打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二是提升馆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通过修订岗位职责与规范、组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开展多元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开展多样化的育人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甚至制订弹性开馆时间。四是注重调查反馈。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语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要联合校史馆、党史馆,规划“三馆”实体设计,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服务课程思政,并“提高站位,跟进管理”“深挖资源,强化整合”“多方联合,优化服务”,从而积极推动服务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4)[2024-09-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韩亚梅.图档博(LAM)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探索[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4(01):38-40.

[3]任鹏,韩晗,董桂花.“三馆”建设与文化育人实践与思考[J].文化产业,2022(20):94-96.

[4]余文雯,张舵,侯悦,等.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与校史馆“三馆”融合发展的思考[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信息分会).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22:2.

[5]吴潇海.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与实践创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三馆”融合文化育人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8):153-156.

[6]李砚忠,李全伟.协同理论视阈下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四维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70-83.

[7]牟恬薇.高校数字化校史馆的育人功能研究:基于对205名大学生的调研[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3.

[8]李雪蓉,郑昱.LAM融合趋势下高校“三馆”合一体制的构建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0):77-81.

[9]王协舟,殷韵洁.图档博(LAM)协同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及推进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4(01):102-109.

[10]李旭晖,秦书倩,吴燕秋,等.从计算角度看大规模数据中的知识组织[J].图书情报知识,2018(06):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