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作为媒介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的实践探索

2024-12-09 00:00:00许丹荔王炳涵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 要:伴随数智技术的革新,数字游戏的兴起成为推进中华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抓手,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可行路径。首先,以《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实践为例,从游戏的本质与特点出发,揭示其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所彰显的独特魅力。其次,从深挖游戏内核、创新文化表达、雕琢话语内容、打破固有思维四个方面,全面审视游戏作为媒介促进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因素。最后,立足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刻把握“游戏+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多样化转出与多元化融合,为实现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与价值参考。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华文化;文化叙事;游戏;《黑神话:悟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4)06-0114-10

一、问题的提出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以数字化为引领,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1]]。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3]]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4]]。由是观之,文化数字化已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赋能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生力量。

游戏可以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交流创新的网络工具,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5]]。2024年8月,中国首部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下简称《悟空》)正式发布。首发之日,其销量便已超过450万部,同时在Steam平台上,以220万玩家的峰值在线人数刷新了单机游戏在线人数的历史纪录。目前,《悟空》的销量已突破2 100万份,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创下了国产游戏史无前例的纪录。《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评论道,“出圈”的是一款游戏,“出海”的是中国文化。2024年7月25日,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指出,《悟空》的问世使得自主研发游戏上半年海外市场实销收入达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6]]。可见,数字游戏逐渐成为创新文化传播的又一新兴媒介。

近年来,“游戏+文化”的研究越发受到学术界的青睐。一方面,部分学者从AIGC、Sora、5G+AI等前沿数智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视角,从时代机遇、作用机理、创新方式[[7]]、存在问题、资源开发与利用[[8]]等方面,针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9]]、国风文化、非遗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展开研究。新技术的出现,从思想引领、文化自信、科技赋能、产业现代化四个维度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10]]。另一方面,也有学者着眼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视角,探讨数智技术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路径、国际传播的体系建立与机制完善[[11]]、文化话语权的建构[[12]]等,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已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游戏赋能文化创新传播奠定了学术基础[[13]],但对于游戏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文化叙事的系统研究仍有待深入。据此,本文以《悟空》为研究范例,全面审视游戏作为媒介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彰显的独特魅力,深入探索游戏作为媒介创新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向,从而不断为“游戏+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注入生机活力,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出圈:游戏作为媒介赋能文化创新传播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产3A游戏的开山之作,《悟空》上线后,迅速成为全球游戏玩家关注的焦点,相关话题迅速引爆社交媒体。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道,《悟空》彻底“出圈”[[14]],打破了欧美国家长期垄断3A游戏的局面。这款游戏以《西游记》为情节参照,综合多元技术构建多模态、高互动、沉浸式的游戏场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具象化、可视化、可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原了大家心中一直存在的东方魔幻世界,谱写出具有东方韵味的英雄史诗。

(一)美学观念与美术呈现流溢展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5]]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传统美学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审美追求和艺术理念的凝结,内蕴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基因。

进入新时代,传统美学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通过数字化、游戏化、电影化等形式充分展现。《悟空》在游戏画风、场景设计上既有奇山异水、庙宇古刹、怪物灵兽、雕栏壁画,又有天地变幻、四季交替、神魔交战,无论是画面质感还是情节设计,都透露着独具匠心的东方审美。同时,游戏将众多中式神话元素贯穿其中,将国内诸多建筑和雕塑都转化为游戏内的绝景。《悟空》的美术设计不仅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也融入了现代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再现了《西游记》中充满神秘与奇幻的世界。它借助游戏化的手段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

(二)人文理念与自然实景具象合一

若欲通过游戏传达浓厚的人文情怀,构筑一个引人入胜的全新世界,绝非是将各种文化元素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借助丰富的文化细节,使其变得立体可感知。《悟空》的第二回,“卧佛寺地窖”下面一个不起眼的窄小通道,布置了数量可观的壁画、石窟、造像以及可读的篆书经文;在第三回“一念壁”的墙壁上,更是布满了上千尊拇指大小的佛像,其色彩的斑驳、石料的缺损都清晰可见。此外,游戏的文本内容也鲜明地展现出我国的传统人文理念。例如,“既见未来,为何不拜?”既表达了古人“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也深刻表示为了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不屈精神。

在数字技术与游戏设计的融合下,古人的自然观也以具象化、可感知的形式表达。《悟空》依靠高精度3D扫描技术,将现实世界的纹理和细节清晰地映射到游戏场景中,让沉睡多年的文物在游戏中“触手可及”。游戏研发团队通过对古建筑群的实地考察,精心挑选了36个地标性景观作为游戏背景,成为游戏中的一大亮点。例如,在“小雷音寺”中,游戏再现了中国古代寺庙的建筑样貌,细致地刻画了寺内壁画和佛像的细节。玩家能够观察到每一尊佛像的表情和手势,能够深切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正是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风光的融合,《悟空》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款数字游戏,更像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诗。2024年国庆节期间,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因作为《悟空》的取景地之一被大众熟知,游客蜂拥而至,这个只有9万多人的小县城,每日游客量都在1万人次以上。一位游客表示:“在小西天,看到了山西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也看到了更多年轻人对《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和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

(三)沉浸体验与情感共鸣强烈碰撞

数字游戏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每一位玩家能够在游戏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游戏中的一面古镜、一张古琴、一件瓷器、一身盔甲、一座园林、一首诗词、一曲民乐,均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悟空》以传统民乐为背景,将戏曲、服饰、诗词、武术等多元文化融于一身,借助4K影视级画质,让每位玩家都能沉醉于传统与现代的动态交互体验之中。

“正如任何信息媒介一样,任何游戏都是个人或群体的延伸。”[[17]]《悟空》以《西游记》这一古典神话小说为蓝本,构建了一个延续西游故事的游戏世界。在游戏中,“天命人”的设定,在唤醒国人对于文化经典记忆的同时保留了个人诠释的弹性空间。沉浸于游戏的玩家,仿若获得了一种新的主体性,似“带着自己的使命在游戏中洗去凡心,方能继承悟空的精神”。这也就是游戏升华之处,不仅让玩家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游戏乐趣,也使其在深度共鸣中感悟人生哲理。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融合彰显

“《黑神话:悟空》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长期技术储备的厚积薄发,更关键的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激活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18]]游戏作为传播媒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悟空》凭借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使游戏质感得到飞升,做到了“真实世界的虚拟化”和“虚拟世界的真实化”。一方面,游戏和影视的跨界结合,成为突破内在艺术壁垒、拓展类型界限的新型叙事方式。《悟空》将游戏逻辑和影视规律融嵌互通,以现代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成就了全新的艺术种类。例如,游戏伊始,头戴凤翅紫金冠、身披锁子黄金甲、脚踏藕丝步云履,展现的正是悟空前往四海龙王处的那套行头,这是对1986年版《西游记》中“美猴王”的高度还原。另一方面,游戏借助先进的光影技术,通过对光照、反射和阴影的处理,营造出古代建筑神秘与庄严的场景氛围。当阳光透过庙宇的窗棂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玩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细腻真实的古代世界。

游戏中的文本内容更是将传统观念以当代青年喜爱的方式讲述出来。例如,“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台词,充满了少年的不羁与叛逆;“既见未来,为何不拜”台词,展现出少年的自信与傲气;“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台词,告诫青年要有直面未来的勇气与魄力。《悟空》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人生哲学”生动而深刻地讲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和蓬勃朝气,也激励我们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方向。

三、出奇:游戏作为媒介赋能文化创新传播的多维路向

《悟空》作为传统文化与数字游戏相结合的成功实践,为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游戏作为新兴传播媒介,尚需全面地审视其推进文化创新传播的可能因素,这将有利于深入探索游戏赋能文化创新传播的多维路向。

(一)深挖游戏内核,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充分吸收游戏嵌入文化创新传播的实践经验,深挖游戏作为媒介的本质内核,也要廓清人们对游戏的惯性认知,减少游戏赋能文化创新传播中的阻碍。

一方面,全面认识游戏作为媒介的独有特点。区别于传统传播媒介,游戏具有高互动性、社交性与可复制性等特点,能够增强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其一,随着游戏技术与游戏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玩家借助游戏平台能够实现跨时空的互动协作,极大地提升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其二,游戏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配合文字、图形、音效和视频等多种元素,搭建玩家间的情感桥梁,从而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例如,《三国志》通过对三国历史细致的考据和传神的人物肖像,将三国时代庞大的政治军事构架融入SLG游戏模式中,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江南百景图》将玩家带到明朝江南地区,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挑战和互动剧情,让玩家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又能沉浸其中感悟文化智慧。

另一方面,厘清游戏作为媒介促进文化创新传播中的认识与发展误区。其一,“游戏+文化”指向的并非文化泛娱乐化。文化创新传播强调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文化价值的合理延展。我们要警惕内容浅显空洞的文化产品,避免借助戏剧化、低俗化的滥情表演,调整盲目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的心态,反对满足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19]]。其二,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的现象。例如,随着2024年《植物大战僵尸杂交版》再度火爆,一时间“融合版”“转基因版”“超进化版”等二创作品频频出现。这种以僵化死板的方式、恶劣低俗的态度对原创作品复制抄袭,绝非创新文化传播的可行之举。其三,不能只搞一种固化模式。“游戏+文化”的发展模式,要杜绝因循守旧,按照“模板”“范例”设计游戏的形式内容,生硬呆板的文化植入不仅会引起大众反感,也将破坏文化本身的价值意蕴。

(二)创新文化表达,扩大文化传播新面向

以传统为媒、以国风为韵、以游戏为介、以实景为参,是突破游戏与文化次元壁、实现内外虚实联动的重要原则。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传播媒介往往会放缓甚至扭曲原本内容的表达。为此,要保障游戏的内容表达与参照对象的旨意精神高度契合,创新多元文化表达形式,才更有利于提升传播的效果。

一方面,注重游戏设计的精度与细节,保持与参照对象的高度还原。在游戏设计中,研发团队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将游戏内容与多元文化元素相融合,借助精准的文化表达与精细的游戏设计,促进不同文化的互补与融合,增强玩家的兴趣与认同。另外,游戏研发团队要注重对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通过语言艺术、声乐设计等方式,在角色服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审美态度等方面,做到文化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例如,《九阴真经》成功地还原了明朝的生活和文化,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细腻的江湖体验。游戏中的石刻、墓碑、管道、庭院各处皆可看到风格浓郁的明石刻,以及通过宝物系统表现玉文化元素,让玩家感受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价值。此外,游戏还通过独特的轻功系统、内功系统和门派系统,让玩家在体验江湖恩怨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中华武侠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发挥游戏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功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发展。游戏作为媒介能够实现玩家跨时空、跨文化的互通协作,自然也就承载着多样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思想[[20]]。这就需要游戏研发团队发扬本土文化特色,吸收有益的文化元素,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协同发展。此外,研发团队应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玩家对游戏内容的期望和敏感点,调研不同文化背景下玩家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出既风格鲜明又包容性强的游戏体验,促进多元文化的互鉴与融合。例如,国产游戏《原神》中的蒙德对应中世纪西欧,蒙德建筑来自荷兰,教堂则是参考德国科隆大教堂,琴(人物角色)的服饰来自法国;璃月对应中国,绝云间取自张家界,背景音乐则以传统戏曲和说书的形式表达。《原神》作为创新文化表达的实践范例,成功搭建起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沟通桥梁。

(三)雕琢话语内容,营造文化叙事新生态

游戏作为媒介需要与其他模态结构相互补充完善。我们要利用好游戏多模态叙事方式,以生动的文本内容、形象的图像渲染提升游戏的话语表述,从而构建“游戏+文化”的独特话语体系,营造文化叙事方式的新样态。

一方面,针对剧情模态进行叙事的重构。游戏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场景搭建、游戏设定、剧情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元文化表现样态的创新。伴随游戏设计水平的提高,满足玩家游戏体验的需要也逐渐提高,单一的剧情模态逐渐被开放式、代入式的游戏体验所取代。因此,研发团队要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在原有游戏设计的基础上,融合特色文化、丰富游戏内涵、提升游戏体验。《悟空》植根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肥沃土壤,历经6年“取经路”,通过视听模态的交叉转换运用,使玩家直观感受《西游记》的氛围和情感,体会中国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悟空的形象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化的象征,通过游戏与世界各地的玩家产生了共鸣。他的故事不再是古老的传说,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展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的无限潜能。

另一方面,针对图像模态进行隐喻与互文的融合。游戏图像不仅是对剧情的直观呈现,更是一种强有力的隐喻和符号系统。色彩的衔接、场景的转换、音乐的穿插、细节的隐喻都能够深化游戏的氛围,引导玩家更为沉浸地思考和解读。例如,《悟空》中源于自然的传统色彩被巧妙施用于虚拟世界中,还原为国人所熟知的自然风光。游戏尊重自然规律的美学,将废弃的、残破的旧址或残存之物加工利用,让其成为美的形象,这种设计理念也体现着东方美学中崇尚的残缺之美。可见,游戏通过对图像模态的隐喻与互文,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交叉融合,让玩家拥有沉浸式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为跨时空叙事模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尝试。

(四)打破固有思维,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在传播学中,当两个不同的文化群体被置于完全对立的境况时,其文化也被视为具有独立性甚至对抗性,此时就会产生文化定势。尤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定势思维往往会使人们对异域文化产生曲解或偏见。由于我国游戏产业发展起步晚,虽有个别国产游戏出海,但仍未能打破外国玩家对中国游戏的刻板印象。《悟空》成功出海的实践经验意味着,要打破传统游戏设计的固化思维,从精准定位受众、加强跨媒体合作以及注重国际化传播等方面着手,开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全球玩家呈现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与游戏体验。

一方面,要从游戏自身出发,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创新游戏叙事与传播方式。《悟空》人物呈现出的新颖属性,其背后是颠覆性的技术内核与强大的文化底蕴在支撑。《悟空》依靠空间计算—定位捕捉技术,实现了游戏中虚拟形象的实时交互;通过全景光线追踪技术,使得游戏场景呈现逼真的光影效果,让玩家的游戏体验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游戏采用虚幻引擎5,使画质达到了电影级水准,增强了游戏的视觉冲击感。游戏原创性地将中国风贯穿于角色设计、场景构建、故事情节与叙事文本,并以新颖的游戏理念搭配细腻的视觉传达效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元魅力。

另一方面,要创新游戏赋能文化传播形式,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彼此的发展选择,相互借鉴发展经验,让不同发展道路交会在成功的彼岸,让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共享。”[[21]]这要求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挖掘文化资源;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坚持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新活力。同时,在文化内容传播方面,我们不能停留在文化内容的简单复制,要以新思路、新视野、新方式,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激发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22]]。中华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远走深”。用游戏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既要尊重文化差异、做到深入人心,更要将游戏“产品”做成“作品”,逐步打造“游戏+文化”同船出海新局面,让文化的种子在异国土壤中生根发芽。

四、出彩:游戏作为媒介赋能文化创新传播的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进入新时代,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意义深远。伴随《悟空》带动的“国潮热”,充分发挥游戏作为媒介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全民文化自觉、继续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促进中华文化多样性传承;有利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技术研发应用、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并举;有利于深入探索文化叙事形式、增强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力量、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

(一)有利于赓续历史文脉,促进中华文化多样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宝藏。”[[24]]游戏作为媒介赋能文化创新传播,有利于赓续历史文脉,促进中华文化多样化传承。

其一,激活数字叙事赋能中华历史文脉赓续传承的积极效用,有利于盘活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历时数千年,但其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待深入挖掘。进入新时代,高度的文化自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化空间“动”起来,促进中华文化多样化传承。另一方面,依靠互动数字叙事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丰富文化遗产叙事场域、拓展文化故事设计与讲述方案、架接传统与现代跨时空的沟通桥梁[[25]]。在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挥游戏作为媒介赋能文化传承的功能,是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促进文物活化传承与合理利用的有效之法,有利于明确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其二,利用好游戏作为媒介的叙事方式,有利于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26]]《悟空》的“出圈”,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它在海外的广泛传播,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的成功实践。我们要以多样化的手段激发不同地域文化的共振、实现跨文化共情,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效果。

(二)有利于开放文化发展空间,促进中华文化多元化融合

话语反映思想、揭示使命[[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我国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和传播能力的提升,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讲述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独有的文化声音。在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下,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世界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

其一,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28]]伴随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国内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驿站”“城市书房”逐渐兴起。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基础上,多种传播媒介的综合利用拓宽了地域文化空间的设计思路,提升了传统文化空间建设的能力,促进了中华文化叙事话语的创新表达。我们要保持错位发展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保障新型文化空间的长效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二,要以兼容并包的原则,创新文化叙事方式的探索实践,加快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步伐。“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29]]《悟空》之所以成功“出海”,一是中华文化具有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二是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蕴。此外,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进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创新了游戏赋能中华文化叙事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的赋能作用,依靠数字平台、数字空间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通过文化共享促进人民的精神富裕。

(三)有利于探索文化叙事形式,增强文化现代化发展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30]]进入新时代,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并全面发扬中华文化的优势与魅力,有利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叙事的多元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31]]这为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讲好中国故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自身文化优势,把握讲述中华文化故事规律,提升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的时效性,从而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32]]。再者,要把握好文化传播持续性、复杂性与隐蔽性的特点,推动文化叙事多元、多维、多样化发展,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营造“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华声音”的新局面[[33]]。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对外话语传播效能,加快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一环。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愈发强大,要积极推动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从“有没有”向“大不大”转变[[34]]。《悟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文化回响,我们要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巩固和扩大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效能,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伐。同时,话语优势决定话语权的归属,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讲好中华文化话语能力,构建起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叙事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优势。

五、结语

《悟空》的“出圈”与“出海”,无疑是游戏作为媒介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线上游戏”带动了“线下实践”的火爆,游戏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更是打开了“游戏IP+文旅”的实践范例。游戏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诠释,以及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彩呈现,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喜爱。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产业交叉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自研产品挖掘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渐成主流,我们更应该谨慎联动传统文化,防范游戏等新形式赋能中华文化传播的风险。这些问题包括:过于聚焦头部文化IP或者标签化的元素,导致同品类出现太多,让玩家感觉创新力不足;为迎合潮流、步伐太快,忽视文化IP本身的适应性,使传统文化成为游戏公司的镀金“工具”;“游戏+文化”的联动缺乏紧密度,高质量联动相对贫乏。总之,创新文化叙事与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才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4-09-20].https://www. 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2]]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蔡奇出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3-10-09(1).

[[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4-07-22(1).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N].人民日报,2024-10-29(1).

[[5]] 夏白桦.人民财评: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EB/OL].(2022-11-16)[2024-10-11].http:// opinion.people.com.cn/n1/2022/1116/c1003-32567540.html.

[[6]] 2024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国内游戏市场实销收入超1400亿元[EB/OL].(2024-07-26)[2024-10-01].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40726/c96234527323454faf601b654693544d.html.

[[7]] 原光.数智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路径、作用机理与优化策略[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13[2024-10-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40929.1714. 010.html.

[[8]] 徐佳,施燕斌.数智背景下图书馆红色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研究[J].图书馆,2024(7):93-99.

[[9]] 运迪,王馨锋.数智时代红色文化故事化传播的机遇、困境与实践进路——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4(8):42-45.

[[10]] 雷文宣,解学芳.从封存式到活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化创新[J].出版广角,2023(19):11-18.

[[11]] 姚锋,李恩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体系构建与机制完善[J/OL].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2024-10-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285.C.20240926.1055.016.html.

[[12]] 毛倩倩.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J].人民论坛,2024(14):89-91.

[[13]] 何威,牛雪莹.数字游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趋势、方式与特点[J].对外传播,2022(9):21-25.

[[14]] 杨俊峰.《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9-13(8).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N].人民日报,2015-10-15(2).

[[16]] 彭立勋.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J].艺术百家,2015(3):19-23+170.

[[17]]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274.

[[18]] 刘莉莉.“悟空”归来文化输出“路在脚下”[N].天津日报,2024-08-22(9).

[[19]] 曾楠.人民日报新知新觉: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17-11-03(7).

[[20]] 曾培伦,邓又溪.从“传播载体”到“创新主体”:论中国游戏“走出去”的范式创新[J].新闻大学,2022(5):94-104+122.

[[21]] 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新起点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7(2).

[[22]] 辛鸣.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N].人民日报,2023-11-10(13).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49.

[[24]]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求是,2022(14):4-8.

[[25]] 余敏.互动数字叙事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系统要素和提升对策[J/OL].图书情报知识,1-11[2024-10-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G2.20240926.1145.004.html.

[[26]] 盛若菁.以跨文化共情传播讲好中国政治故事[J].人民论坛,2024(16):101-103.

[[27]] 樊士博,白金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识性概念与话语构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1):52-64.

[[28]]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J].求是,2023(11):4-11.

[[29]]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蔡奇主持[N].人民日报,2023-06-03(1).

[[3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1).

[[3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3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4.

[[33]] 邹霞,何攀文.文化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刍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7-36.

[[34]] 付高生,龚剑飞.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丰富内涵、建构境遇与提升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24(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