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是一部深入探讨教育议题的美国影片,其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关注。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字幕翻译的精准性对于观众能否准确领悟和感受影片深层意义至关重要。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死亡诗社》的字幕翻译进行系统剖析,着重探讨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如何灵活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等多重因素,期望为电影字幕翻译领域提供新的方法论,并进一步提升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使更多观众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教育真谛。
1 顺应论与字幕翻译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影已然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化产品,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价值,更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媒介。电影字幕不仅是传递内容的工具,更是观众理解情节、感受人物情感以及领略文化内涵的桥梁。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要求译者不断顺应源语和目标语的语言规范、文化习俗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精准的字幕翻译应准确传达原意,同时保留源语的风格与韵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领略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顺应论聚焦于语言使用者如何在不同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以达成交流目的,这恰好为译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基于顺应论框架,对《死亡诗社》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升该影片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效果,增强观众的文化共鸣,也希冀能为电影字幕翻译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2 理论介绍
顺应论是由著名语用学家维索尔伦在1987年提出的,现已成为语用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他从社会、文化、认知整体出发,纵观研究语言的使用,强调“语言使用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无论这种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无论是出于语言内部因素还是语言外部因素”[1]。
顺应论包含了语言使用的四个方面:语境关系的顺应、结构客体的顺应、顺应的动态特性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本文主要探究语境顺应下的字幕翻译。它进一步分为交际语境顺应与语言语境顺应。前者包括交际双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后者是指与语言使用直接相关的上下文环境,任何语言的表达都会受到特定交际环境的影响。
3 语境顺应在电影《死亡诗社》中的运用
3.1 交际语境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3.1.1 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可被定义为一个涵盖了时间与空间多维度的指称体系。其中,时间维度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序、话语的即时性时间以及参考的时间点;而空间维度则包含了绝对的空间结构、话语者所处的位置、参照的空间坐标,以及交际双方在物理环境中所占据的具体位置[2]。
例1:原文:—Why'd you leave Balincrest?
—My brother went here.
译文: —干吗换到这儿上学?
—我哥就来的这儿。
当Neil询问Todd为何离开Balincrest时,译文并未直接提及学校的名称,而是译为 “干吗换到这儿上学?”。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高度顺应。首先,考虑到对话发生在威尔顿预备学院的背景下,即便不提及学校的具体名称,观众也能根据情境推断出Todd的转学情况。其次,鉴于Balincrest这一名称在目标语言文化中可能并不为人熟知,直译可能引发观众的困惑,因此译者在确保信息准确传达的同时,也兼顾了观众的接受度,使得对话既简洁又自然。
例2.原文:—I'm glad you called.
—Listen, Chet's parents are going out of town this weekend and he's having a party.
译文:—很高兴你打电话来。
—听我说,Chet 的父母这个周末要出远门,他想举行个晚会。
“Chet's parents are going out of town this weekend and he's having a party.” 这句话中蕴含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若直译为“Chet的父母这周末要去镇子外面,他想举行个晚会”,可能无法让目标语观众充分理解其背后的情境。威尔顿预备学院位于美国东部的小镇,而这一目标信息对于非当地的目标语观众可能并不清晰,因此翻译者巧妙地将“go out of town”翻译为“出远门”而不是“去镇子外面”。这一调整不仅是对物理世界背景的精准顺应,更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3.1.2 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的构成涵盖了多种要素,如特定的社交场合、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影响交际者语言行为的文化因素等。其中,文化作为社交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其对交际者语言行为的规范和影响尤为显著。在翻译电影字幕时,顺应社交世界要求译者充分考虑并尊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交礼仪等因素。这不仅涉及对语言本身的准确转换,更包含了对文化差异的敏锐察觉和妥善处理。
例3.原文:He was born with his foot in his mouth.
译文:他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这句话可直译为“他出生时脚在嘴里”,但这样的翻译会让观众无法捕捉到原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原句实际上是在形容某人总是说错话,常常不经意间得罪人。译者深入理解了源语言文化中的这一俚语所蕴含的意义,并在目标语言文化中巧妙地找到了与之相对应且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一表达在中国文化中同样用来形容某人言辞不当或缺乏智慧,与原文的含义高度契合。通过这样的处理,译者不仅成功地传达了原句的含义,更在尊重双方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转换。
3.1.3 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是交际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交际双方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内心愿望以及潜在意图等认知和情感要素。顺应心理世界则是指交际者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地适应并理解彼此心理层面的变化过程[4]。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深入理解源语影片中不同角色的心理世界,同时兼顾目标观众的心理期待,确保影片信息的准确传达与情感共鸣。
例4.原文:It's every bit as tough as they say unless you're a genius like Meeks.
译文:这鬼地方可不好混,除非是 Meeks 一样的天才。
这句原话中并未出现“鬼地方”这一表述。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却巧妙地加入了这一表达。这是Alex向Todd介绍威尔顿预备学院时说的话,而他们的语气和态度都透露出对这所学校的不满和抱怨。因此,“鬼地方”这一词汇,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剧中人物对学校的负面评价,还成功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和调侃。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译者对源语影片中不同人物心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将原文中的情感与意图成功地传递给了目标观众。
例5.原文:We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you this year.
译文:Neil希望你今年能取得好成绩。
这是Nolan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对Neil说的话。译者将“great things”译为“好成绩”而非“伟大的成就”,实则是对Nolan校长心理世界的顺应。在威尔顿预备学院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会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将其视为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译者的这一翻译选择不仅准确传达了Nolan校长对Neil的期望,又富有洞察力地揭示了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预期。
3.2 语言语境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3.2.1 词汇层面的顺应
礼貌用语的运用是这部电影的字幕中词汇层面的一大显著差异。中文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其词汇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社会礼节。在特定场合下,中文词汇往往拥有更为礼貌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未必具备这一特点。
例6. 原文:Your brother was one of our finest.
译文:令兄是我们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当校长在Todd父母的陪同下首次见到Todd时,他使用了这样的表述。校长与Todd及其父母并非十分熟悉,但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他表达了应有的尊重。在这句话的翻译中,译者将“Your brother”译为“令兄”,体现了中文的社交礼仪。在中文中,“令兄”这一称谓带有对听话人的深深敬意,尤其在社交场合中,这种敬称能够彰显出对对方的尊重。
例7. 原文:I am writing to you on behalf of my son Neil Perry.
译文: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是为我儿子Neil Perry 的事。
在英文中,这是一种直接而简洁的表达方式,用于说明写信的目的和代表者。然而,在中文中,为了体现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礼貌,通常会选择更为委婉和谦逊的表达。在翻译这句话时,译者选择了“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是为我儿子Neil Perry 的事”这一表述。这里的“冒昧”一词,虽然字面意思为“轻率地、不客气地”,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一种谦辞,表示写信人虽然知道自己的请求可能有些唐突,但出于某种原因还是决定写信,以此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
3.2.2句法层面的顺应
句法层面的顺应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调整源语的句子结构,对其进行重塑,使其顺应译语的语言规范。英语作为印欧语系的一员,其语法结构和词汇构成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存在显著的区别。
例8. 原文:Not a bad way to spend an evening, eh?
译文:这么度过一个夜晚也还不错。
在英文中,说话者常常倾向于首先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因此形容词 “Not bad”被置于句首,这样的结构使得句子的重点一目了然。然而,在中文语境下,人们更习惯于在叙述完事实后,再给出评价或态度。译者遵循这一结构,将“也还不错”放在了句末,将原句译为“这么度过一个夜晚也还不错”,使得句子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4 结语
字幕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情感和语境的传递。在《死亡诗社》的字幕翻译中,译者巧妙地顺应了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不同要求,使得观众能够深入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同时,译者还通过精准把握语言语境,保证了字幕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字幕翻译领域的讨论。
引用
[1] 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新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Verschueren, J. Metapragmatics[A]. Amsterdan: John Benjamins,1995.
[3] 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4):429-435.
[4] 钟文.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学术界,2011(11):163-173.
作者简介:余文静(2000—),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外文摘·学术2024年11期